“迷你书”里的大世界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心骨。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我们习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生硬地训练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师输入与学生输出之间的失衡,学生往往脱离了课堂就不会说,脱离了课本就不会写。其实,追根溯源,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创新与实践所致。创作“迷你书”就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新尝试。
  “迷你书”是英语绘本的一种新形式,它以绘本故事为素材,以读、写创作为基础,借助文字与图画两种媒介共同诉说故事,表达情感。“迷你书”,顾名思义,它的篇幅不长,一般由5~10页构成,包括封面及封底,一般采用A4或16开彩色纸折叠而成,简单、易操作、充满童真童趣。在下面的教学探讨中,笔者将从分层设计、读写结合、鼓励展示三个角度,谈谈自己如何以“迷你书”开启英语教学中的“大世界”。
  一、分层设计,根植学生实际水平
  “一刀切”是不少教师教学实践中的习惯性毛病。其实,十指有长短,学生能力有大小、兴趣有高低是再自然不过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意识地开展具有针对性、分层性的教学活动,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迷你书”的创作实践活动中,我们断不能走“一刀切”的老路子,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有区别地设计“迷你书”的任务与活动形式,真正发挥“迷你书”的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形式,就校本活动——“迷你书”创作,展开讨论与探究,并根植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英语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以及分层设计,做统一的布置与设计。如对三至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提出这样的创作要求:学生需根据教师提供的模版,为“迷你书”配图或涂色或选词,四年级还将对部分句型进行完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单元的主题设计封面和封底。同时,对学生的创作做具体的分层要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Level 1 :直接用老师课堂上奖励的图片贴在迷你书上。
  Level 2 :句子挖空,学生自己选或填单词。
  Level 3:根据主题自己创作,对老师提供的资料有选择地使用。
  如此一来,“迷你书”创作活动不仅更加规范,有据可依,而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获益。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班級,对“迷你书”的创作活动作出有针对性的分层要求,使得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作用。
  二、读写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迷你书”的创作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关注学生动手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鼓励学生动手写,并促进他们的对话生成。此外,在设计“迷你书”活动时,我们还要坚持课内外教学一致性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把“迷你书”作为教学延伸的跳板,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单元的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在拼读教学的拓展部分中,导入课外英语绘本Horton’s Horns,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尝试阅读、理解故事,使枯燥的拼读课升华到有趣且更具语用意义的阅读。最后,通过看图选择句子,再现课外绘本故事作为语言输出,引导学生们将所选择的句子粘贴或者补充到“迷你书”的相应位置,从而将语篇教学、绘本教学以及动手实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鼓励展示,发展学生语言个性
  小学生爱表现,你让他动手实践了,却不给他们展示作品的机会,不仅会严重挫伤他们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还容易把他们“憋坏”了。在“迷你书”的英语创作实践中,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踊跃展示,让他们把呈现作品当成一种学习习惯,在多元化的展示中,张扬他们的语言个性,发展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时创新学生展示的方式,除了简单的作品展,还可以以“故事会”、小组或班级对抗赛,或者是微信互动、故事配音等形式呈现出来,丰富学生展示的渠道与平台,并适当地加入激励机制。在班级“迷你书”创作活动中,笔者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主题展板,如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时,笔者就以四季为主题,设计了一块主题展板,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迷你书”,并将优秀作品show于展板,为学生提供二次学习的机会。此外,笔者还将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变成一本真正的“小书”,郑重地收藏于班级图书角,将这些小书与我们的班级藏书放在一起,既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又见证了学生的成长。
  总之,创作“迷你书”不仅有效渗透了读写教学,更促进了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动手与实践的过程中,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地将“迷你书”带进英语课堂,送到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在充满快乐与成就的创作中,获得英语学习的独特体验。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正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学到知识,得到提高。  一、深入实践,转变教学观念  很多教师不知道什么是生本教育,不理解为什么要开展生本教育,更不明白怎样开展生本教育。首先要在校内学习生本教育的理论,了解生本的内涵,认识生本教育是现在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势在必行。动员大
期刊
摘 要:课堂因为师生互动才得以信息的交流和师生情感的沟通,互动课堂成为当今高效课堂的标志。然而,部分思品教师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他们为了互动而互动,只关注互动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互动的本质。  关键词:互动课堂 全方位互动 思维互动 情意互动  李吉林说过:“课堂因为有了师生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课堂因为师生互动才得以信息的交流和师生情感的沟通,互动课堂成为当今高效课堂的标志。然而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旨在有效引导、帮助、规范学生,以期形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从教材平面资源出发,融入时代新鮮因子,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在立体化资源感知、辨析氛围中,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开展生动、开放的课堂活动。在系统感知、亲身体验、积极实践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恪守合格公民底线,坚守正确价值理念,拥有属于自己积极健康的人生。  关键词:平面资源 立体开发 课程整合  我们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推门听课”在中学既运用广泛,也广受争议,且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听课、评课俱为一体,不可偏废,评课作为听课的后续环节,却往往被忽视。本文从教学出发,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将推门听课的利弊一一剖析,并对如何解决问题做了有益探索。对如何评课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去其弊,取其利,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发挥其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突击式 预约式 尊重 多
期刊
阅读教学应从文本具体特点入手,引领学生在深入细读、全面辨析的过程中破译言语表达的密码,浸润在经典文学作品中,为言语能力的发展奠基。《船长》是雨果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拯救全船游客和船员的故事。教学这种经典文学作品,除了借助视频和音乐素材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外,还要强化课程意识,引领学生关注文体特征,关注言语形式,关注作者写法,感知语言的内在魅力。  一、对比辨析,感知小说
期刊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许多高校积极探究的一种教育制度,从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结合高校成功案例,简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质疑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科生导师制体系,探讨了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为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学分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学分制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于18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
期刊
语用理念要求,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局限在文本的内容层面,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语言的形式和作者的写作策略,揣摩作者如此描写的用心所在,体会文本表达的巧妙,为语用能力发展奠基。本文以《第一朵杏花》一课教学为例,提出要在厘清脉络中感知表达,在紧扣语言中理解表达,在想象景色中揣摩表达,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朵杏花》以生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事情,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光重视学生对知识、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能在一定深度层次的探求中启发思维,开发智慧,提升能力,形成素养。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是知识的展示,我们的教学环节,不能成为众多结论的组合。有深度的课堂,应是在对各类信息的有机整合中,让学生兴味盎然地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思考、尝试、总结中快乐建构。  一、让概念性知识从“告诉”走向有意义的数学建构  数学教材中有着众多陈述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写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所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用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生活情境来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消除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隔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探究数学的奥秘。从生活的角度找寻数学问题,通常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搭建数学模型,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 
期刊
一、科学搭配、组建小组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能取得实效,笔者实行大班“小班化”管理。也就是说,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学习小组。如班里共有52名同学,将其划分为由4人组成的13个小组。在此之前,笔者会考虑每一个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同时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分成三类,按照1:2:1的比例进行调配即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的调配,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