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要从音乐欣赏开始,为什么呢?举个例子说,学生学习音乐,就如同婴儿学说话一样,小孩一岁的时候会叫妈妈,但是一岁的孩子决不会写“妈妈”两个字的,婴儿学说话的过程恰恰是“听——说_认字”的过程,这与音乐中“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在欣赏教学中,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参与演唱或演奏等实践活动,丰富了音乐知识,又培养了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师资力量或地域条件的局限,大多数音乐老师都不知道音乐欣赏教学应怎样做才恰当,有的老师非常苦恼,这么美的音乐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或者当讲到音乐欣赏时,干脆跳过去,不再自讨苦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欣赏教学中总结出几条经验,现提出来和音乐同行共勉:
一、教师的介绍要详略得当,不要总是滔滔不绝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性或理论性的介绍要昼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过多地讲解,笔者以前也铤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但同样也存在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人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曲作者及作曲家介绍。教材中有的有介绍,有的则要靠教师去查找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乐器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其次,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人手。在欣赏教学中切忌过多地进行曲式理论分析,教师对作品的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某些音乐作品,名、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曲式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音乐不像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非功过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最主要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不要强加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作品,绝对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绘画,有的人竭力推崇,但有的人就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昕呀!”等等语言威慑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认为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
三、音乐欣赏要因材施数。不要一概而论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高雅”与“粗俗”之别。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就拿乌海市来讲,中心区与五县四郊不一样,中心区各校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笔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学生:你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是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小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
所以说,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多看看,多想想,运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素质,让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艺术的辉煌殿堂上添砖加瓦,让它变得更加富丽堂皇、璀璨夺目吧!
一、教师的介绍要详略得当,不要总是滔滔不绝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性或理论性的介绍要昼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过多地讲解,笔者以前也铤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能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但同样也存在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人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曲作者及作曲家介绍。教材中有的有介绍,有的则要靠教师去查找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乐器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是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一定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
其次,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人手。在欣赏教学中切忌过多地进行曲式理论分析,教师对作品的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某些音乐作品,名、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曲式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音乐不像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非功过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最主要的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不要强加意志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作品,绝对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绘画,有的人竭力推崇,但有的人就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昕呀!”等等语言威慑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认为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在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
三、音乐欣赏要因材施数。不要一概而论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高雅”与“粗俗”之别。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就拿乌海市来讲,中心区与五县四郊不一样,中心区各校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笔者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学生:你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是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小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联系。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
所以说,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总之,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多看看,多想想,运用各种不同的音乐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音乐,增强音乐素质,让我们共同努力,在音乐艺术的辉煌殿堂上添砖加瓦,让它变得更加富丽堂皇、璀璨夺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