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剧舞台到住宅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剧舞台的布景设计是一种空间与时间的综合设计,设计者追求的是一种可变的、流动的空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同样,小户型居住单元宅内空间的组合,由于需要在极其有限的面积内扩大空间感,提升舒适度及适应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似的模糊性特质。本文简要概括了这种空间模糊性的根源、定义及特点,并由此对小户型居住单元空间配置方式进行了一些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舞台空间;小户型;模糊性;家具
  Abstract: The design of scenery on stage is a complex of space and time, designers always want a flexible and fluid space, with some fuzzy logic. Similarly, in order to expand space in a limited room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applicability, the spatial combinations of the small dwelling units would also be organized by fuzzy logic. This article generalized the origin,definition and feature of the fuzzy logic, and analyzed the deployment of spatial combinations of the small dwelling units.
  彼得·布魯克在他《空的空间》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戏剧表演需要舞台这个空间,戏剧导演可以从剧本出发,按照自己独有的导演方式,构置整个舞台空间。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随着戏剧演出形式的不断发展翻新,戏剧舞台的布景方式也在逐步转变。西方话剧舞台上原本繁琐沉重的写实布景方式渐渐被淘汰,东方戏曲中用最少的道具制造出最为抽象空间的布景方式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普及,为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欣赏留下了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舞台空间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在这个层面上,戏剧导演与建筑师的工作是相通的。话剧本身就是扎根于生活的真实,进而升华到艺术的真实,舞台空间在一定程度是对生活空间的一种真实的写照。在舞台上,导演往往要处理有限的物质空间与无限的规定情境需求所构成的矛盾,往往需要设计出一种可变的、流动的空间。舞台设计不能够使用离散性的方法,为每一场戏甚至每一幕戏都单独设计场景,而是用综合的方法,根据全剧的思想内容设计一个可自我调节和变化的综合结构体。这种结构体的建构通常不是利用一些直观写实的道具,而是利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体块或者构筑物,即使用到的一些日常的物件,也往往会赋予其更多的涵义或概念,从而适应全剧不同的场景需要,创造一个连贯可变的戏剧空间(图1)。浅而言之,在戏剧舞台上,简单地用四根支撑物支起一个平板,就可能是书桌、案几、床榻、柜台、台阶……在赋予其某种概念的同时,也定义了其四周一定范围内被激活的某个空间。
  舞台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同样,住宅也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生活的细腻在于层次,通过节奏紧凑、复杂多变的空间层次组织使用者的日常活动,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产生了一种戏剧性。一所住宅是一个家庭戏剧的舞台,一个家庭成员出生、生活和死亡的场所。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往往将住宅舒适度与户型面积视做正比关系。在世代相传的传统居住方式中,一个大卧室可以满足其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以卧室为中心, 这里除了睡眠、休憩之外, 还是整个家庭的交流活动场所,对于当时人口较多的家庭结构, 这种设计是较为合理的。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居民对住宅内部空间的分割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西方大起居室小卧室概念的引进,家庭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了一个较大面积的起居室,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化,大多数家庭的起居室都固化成了电视墙—沙发的模式。而当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多数新建住宅的建筑面积为九十平方米以下,越来越多的只有三五十平米的小户型住宅或公寓也渐渐被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所接受。在这极其有限的面积中,却要将各种功能绝对割裂,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空间,虽然划分上较为明确,但从使用角度来讲并不是很理想的住宅空间。很多人购房时都希望住宅内部的承重墙越少越好,将无谓隔成的众多小空间重新还原为一个大空间。住宅性能的优劣是由诸多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并非单纯以面积大小来定。功能空间适宜的尺度是生活舒适度的重要影响要素,居住者对于住宅内部空间的感受往往是以适度为前提,空间尺度如果过大,往往空荡冷漠缺乏亲切感。对于目前家庭结构的现状,较小面积的住宅通过合理设计,完全可以达到相当高的舒适度。现代主义从诞生起就是不折不扣的功能至上论,在逻辑学上,现代主义住宅的功能设计大多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筑师总是惯于在平面图上清晰明确的标出“起居”、“主卧”、“卫生间”、“厨房”……功能与空间总是以一种简单有效地方式联系着。在传统的住宅设计思维中,空间往往被视为墙、天花板、地板、家具等这些正的实体所约束的一个负的实体,也就是所谓的“空”,是任何形式都无法完整表达的,只能通过居住者得自身体验才能领会和感受。在我国的商品住宅设计领域,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功能定位的准确性,住宅中的“空”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固态的存在,是僵硬而无法改变的(图2)。
  事实上现代主义发展史上并不缺乏试图将住宅中僵硬的固态空间液态化的尝试,早在1919年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体系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居住者得个性需求;其后密斯又在他的杜根哈特住宅与范斯沃斯住宅,并首次提出了“流动空间”、“均质空间”的理论,透明的方式使得空间与空气在住宅内自由流动;上世纪80年代,鲍家声教授将约翰·哈布瑞根的“骨架支撑体”理论被引入国内,并研究了大开间灵活隔墙的实验性住宅,将用户参与纳入设计之中,开辟了住宅设计的一个新的领域。但上述研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往往只局限于将空间从结构中解放出来的层面,并没有针对空间的适应性做出更多解释。当近年来小户型居住单元的广泛推广,在有限面积下提升住宅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开始越发重要。
  住宅空间由固态走向液态,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空间的多重定义,文丘里的复杂与暧昧说在这个问题上的启示是:放弃一一对应的思维模式,转而去寻找多对一的关系。住宅户内空间实际上应当是一个重叠的、模糊的、多元交织起来的统一体。人的宅内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出入行为、洗浴排泄行为、烹饪行为、进餐行为、家庭聚会行为和就寝行为。在小户型居住单元这种极其紧凑的尺度下,这六类行为所占据的空间显然无法全部通过墙体来进行分割。但是,每一种行为都需要依赖于一件作为其所占空间主题基质的家具:一张床、一组沙发、一个餐桌、或者一面镜子,它们往往就像舞台上的道具一样,可以被赋予多重的涵义,并在本身的实体范围外辐射出一个被其定义的空间,这些空间并没有明显的边际,它们可以相互重叠交融,既有自己的构成规则,又彼此兼容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宅内空间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某个空间在同一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这一方面指得是住宅的使用空间能够容纳和鼓励多种活动。二是某个空间在不同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即住宅的使用空间在某种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几种主要的使用功能,如休息、进餐、聚会等,但同时还具有可以有效改变为其它功能的潜质, 也就是能够适应功能的变化(图3)。
  这种模糊性根源于家具功能定义的模糊化,或者说舞台道具化。家具的原型在于“承托”,不同家具的区分就在于其所“承托”的对象与尺度,“承托”直接作用于其所“承托”对象的部分不妨称之为“承托面”,家具作为室内环境的一部分,既可以视为墙、地板、天花等空间围合物的扩展和衍生,也可以视为独立的存在体,改变并塑造着空间。当家具剥离了重重装饰,达到极简主义的硬朗形式之后,其“承托”的意义便明显显现出来,它可以是架子,是格子,是台子,无论它的形式是什么,它都具有强烈的建构力量和基本形式语言,是建筑表达的最后一步,积极地创造着使用者所需的特定空间。家具的模糊性在较小的宅内空间中尤为明显,因为在大空间中,家具与使用者之间以及彼此之间是一种游离的关系,它们所辐射出的功能空间难以产生重叠,而在小空间中,家具向彼此向使用者延伸,功能空间多重叠合,加之使用者身体本身的领域就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共同创造了一个高度复杂、模糊而又有机的日常空间。
  这种模糊性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性。上个世纪的中国居民,将储藏视为住宅的第一功能,当拥有一间房子时,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家具、电器、收藏物将空间迅速填满,他们并不太在意人的活动空间是否局促是否流线不畅。而在今天,对于上万元一平米的昂贵空间,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应当追求的是空间作为“空”的价值,但是,由于收入、政策、市场等种种原因,可负担起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小,想要将上文所述的六类宅内行为协调组织,设计者就必须展开模糊性的思维,使用简单化的家具,赋予其多重定义,通过对空间的多元利用提升住宅的紧凑感、舒适感和亲切感。在最小的投入前提下,让住宅充满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使其成为演出亲切温馨家庭戏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周燕珉. 住宅精细设计. 湖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2] Tatjana Schneider& Jeremy Till. Flexible Housing. Italy: Architectural Press, 2007.
  [3] 贾倍思, 王微琼. 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4] 蒋媛. 中小户型的可持续发展[J]. 建筑学报, 2007.
  [5] 周燕珉. 中小户型住宅套内空间配置研究[J]. 装饰, 2008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一个还会持续下去的人类发展历程,预计未来75%~90%的人都会生活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城市之中,城市会是未来人类最主要的生活区域,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用水用电紧张等城市病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可以解决我们目前的城市危机么?新能源时代的城市又是什么样的?    世界各国都对未来城市做过诸多的猜想、设计和实验。  美国有过“维纳斯计划”的未来城市设
期刊
具有“江南第一村”美誉的黄山东南麓徽州区的呈坎村,其古名龙溪,后改为呈坎。呈坎村四面环山,村中水系环绕,无论是地理位置的选择、建筑布局、还是风水,都堪称奇绝。  说呈坎奇,还因为呈坎村是进得去,出不来——外人进呈坎,很少有不迷路的,如果没人指点迷津,从早晨转悠到天黑,也很难走出这个小山村。  从高处俯视,但见向村外发射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互连,巷巷相通,使村落形成二圳三街九十
期刊
民族建筑来自于田野,来自于山间,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民族兄弟姐妹的劳动汗水和智慧。它是历史的写照,文化的写照,自然的写照,它的价值无限。我们应该去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和利用发展这一人类的宝贵财富,使人们更好地享受它的美丽、继承它的文化和技术含量,使其造福于全人类。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具有五大价值    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特点是多元性、独特性、原真性和地域性。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经
期刊
十里铺位于陕西省长武县西部,居于渭北黄土高原上,这里贴近甘肃,东邻陕西的彬县和旬邑,这一省两县地区古名为“豳”,是周王朝先人的发祥之地。黄土塬、区植被稀少,常年雨水冲刷,形成众多沟壑,因此耕作在塬面,沟底为河流。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繁,清宣统《长武县志》云:“陶居穴处,肘见踵决,地瘠民贫,莫此为甚。”人们居住以窑洞为主。    黄土高原的窑洞    十里铺是一个杂姓窑洞村,居民的住居形式均为横
期刊
近两年,在四川、成都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精神的大环境中,四川书画界、企业界、收藏界日渐觉醒、活跃,诸多巴蜀画派大家名家闪亮走出剑门,冲出夔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巴蜀画派”呼之欲出,四川、成都书画艺术市场长期低迷的状况迅速改观。特别是今年以来,巴蜀画派一批主流画家诸如刘伯骏、戴卫等频频亮相北京,引起强烈反响。成都各类画展如潮,一派生机,一批有潜力的书画名家、实力派画家的画价急剧飚
期刊
“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构筑在地平线上的杰作”。在全球经济、信息一体化,文化形态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愈来愈成为城市外显形象的描绘者——设计师高度关注的焦点。公共空间的营造既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极其严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现代商业街设计中,对其空间特征的建构,吸取传统空间中的精华应是特别关注的环节。    关于空间秩序    思维方式与角度决定了人设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跑酷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 年轻人通过跑酷摆脱对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固有理解,建立了对城市与建筑空间的新视角。  关键词:跑酷 亚文化 城市 建筑空间  跑酷,是现在青年人中流行的一项街头疾走运动。跑酷爱好者们把整个城市的街道、建筑空间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建筑外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建筑,更是跑酷爱好者的最爱。狂奔中的自由、速度与激情,对跑
期刊
摘要: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引入有助于对建筑形式衍生一些新的了解和认识。但由于所知甚少,加之并不善于文字组织,所以笔者无力完成有关建筑形式的宏大叙事,立足当代中国,思考关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点点滴滴,希望通过阅读与思考,从自我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  关键字:形式美学功能过程  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形态结构,建筑的形式语言包括形体与空间,场地与环境,材料与构造等方面。由于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中国
期刊
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南麓的戈壁荒漠中,有一片面积近万亩、地表被砾石覆盖的台地。  每年春天,台地上常常无端地刮起暴风。暴风旋起时,飞沙走石昏天黑地,并伴有怪异的响声。这对于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村的村民们来讲,无疑又是一场灾难。每当这时,桃花杏花被吹落,葡萄架被掀翻,甚至大树被折断。更为恐怖的是,随着黑风的光顾,偶尔会有白森森的骷髅头从天而降。而在风停之后,篱笆院墙、葡萄架上,有时会出现一些衣物残片
期刊
为了迎接2009年入住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的新生,我院突击做呈贡校区北区第二期学生宿舍及后勤服务用房施工图设计。我被分配做学生食堂施工图设计。  该学生食堂是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三个学生社区中的一个,规划中被定为第二期,基地位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校园的东南部,用地呈东西短向,南北长向的矩形状态;北临社区的淋浴房,南邻临时工宿舍,西接该社区的大片学生公寓,东接30米宽的市政规划道路。该学生食堂占地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