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行业也不例外,这也就促进了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加入,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平台的搭建,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培养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这也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探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室内设计;高职;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个人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行业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渐增长的同时也对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室内设计专业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与本地区产业需求不匹配
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指定方面大多参照本科的课程设置,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参照这样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生学习效果大多略低于本科生;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缺乏自主训练等,以至于无法匹配当地市场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本科院校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或是校址相对偏远的院校,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其实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经验不足,许多高职院校迫于教师资源或是经济条件等原因,师资队伍中会吸收大量应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缺少了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无法依据实践经验,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更加精准的教学。以至于高职学生或许可以在更加严格的校园管理和传统教学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但很难与市场对接,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3.在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环节
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遵循当前教育环境的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翻转课堂,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盲目采取翻转课堂等学生自主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反而使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尤其是室内设计中的一些专业软件的学习,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故而缺少积极性。另一种是依据学生学情,采取严格管理,将教学活动严格限制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甚至没有机会进行实地观察学习。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来源于无法平衡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不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1.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修订
针对室内设计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应凸显出“注重专业实践,适度理论教学”的特点。高职院校所面对的学情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故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不应盲目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应立足于当地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分析当前行業要求的侧重点,依据岗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进行精简与整合,从而加强学生对核心课程的学习。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专业教学的必要途径。有些院校会聘请相关企业在职人员到校任教或兼职授课,这一举措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间接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但这类教师往往不具备授课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实现预期目标。故而,构建学习自己的双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创造实践机会。通过优化授课任务布置,减轻部分教师授课任务,从而鼓励一部分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分批次、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指定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把完成学校硬性要求转为主动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比重。
3.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院校可以与当地室内装饰相关行业展开交流合作,借助企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途径;亦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学生培养方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最终实现双赢。在企业选择上,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企业数量,以满足工学交替以及学生实践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扩大企业实质性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包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安排顶岗实习、承担授课任务等)。在授课内容的制定上,将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适时地调整实验实训课时和训练强度,引进企业真实案例、真实项目作为实验实训课题,使得实践内容紧追行业最新发展和应用。室内设计专业大多分为家装、工装、全屋定制等相关岗位,可结合不同的岗位需求,依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分组。通过专业细分调整不同方向授课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精确,同时也精简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企业具体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时期专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重点。
结束语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发展特点与不同时期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一特点要求其专业发展需紧贴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立足学情,不盲从,更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星星,武姝彤.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建设[J].砖瓦,2021,{4}(05):201-202.
[2]朱香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8(03):21-25.
作者简介:袁冰(1990.5~),女,汉:籍贯(河南省濮阳市),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2014级(2017年毕业)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关键词:室内设计;高职;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个人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内设计行业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逐渐增长的同时也对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室内设计专业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与本地区产业需求不匹配
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指定方面大多参照本科的课程设置,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参照这样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学生学习效果大多略低于本科生;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缺乏自主训练等,以至于无法匹配当地市场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少相应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本科院校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一些民办院校或是校址相对偏远的院校,师资力量更为薄弱。其实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经验不足,许多高职院校迫于教师资源或是经济条件等原因,师资队伍中会吸收大量应届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在室内设计专业中缺少了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活动中无法依据实践经验,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更加精准的教学。以至于高职学生或许可以在更加严格的校园管理和传统教学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但很难与市场对接,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3.在教学中缺少实践性环节
当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遵循当前教育环境的发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翻转课堂,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高职学生知识水平层次不齐,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盲目采取翻转课堂等学生自主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反而使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尤其是室内设计中的一些专业软件的学习,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故而缺少积极性。另一种是依据学生学情,采取严格管理,将教学活动严格限制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甚至没有机会进行实地观察学习。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来源于无法平衡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自然也不利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探究
1.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修订
针对室内设计行业特色,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更应凸显出“注重专业实践,适度理论教学”的特点。高职院校所面对的学情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故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不应盲目参照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应立足于当地市场需求,根据学生特点,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分析当前行業要求的侧重点,依据岗位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的选择上可以进行精简与整合,从而加强学生对核心课程的学习。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职专业教学的必要途径。有些院校会聘请相关企业在职人员到校任教或兼职授课,这一举措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间接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但这类教师往往不具备授课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实现预期目标。故而,构建学习自己的双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创造实践机会。通过优化授课任务布置,减轻部分教师授课任务,从而鼓励一部分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分批次、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提升。指定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参与实践的主动性,把完成学校硬性要求转为主动提升自我能力,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双师型”教师比重。
3.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
院校可以与当地室内装饰相关行业展开交流合作,借助企业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途径;亦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学生培养方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最终实现双赢。在企业选择上,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企业数量,以满足工学交替以及学生实践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扩大企业实质性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包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安排顶岗实习、承担授课任务等)。在授课内容的制定上,将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适时地调整实验实训课时和训练强度,引进企业真实案例、真实项目作为实验实训课题,使得实践内容紧追行业最新发展和应用。室内设计专业大多分为家装、工装、全屋定制等相关岗位,可结合不同的岗位需求,依据学生兴趣进行专业分组。通过专业细分调整不同方向授课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加精确,同时也精简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企业具体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时期专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重点。
结束语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其发展特点与不同时期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这一特点要求其专业发展需紧贴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应立足学情,不盲从,更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星星,武姝彤.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建设[J].砖瓦,2021,{4}(05):201-202.
[2]朱香菊.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8(03):21-25.
作者简介:袁冰(1990.5~),女,汉:籍贯(河南省濮阳市),单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2014级(2017年毕业)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