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住宅形式及经济性的分析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分析我国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建筑艺术的匮乏、平面布局的简陋呆板及结构强度的大意,并简要说明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就如何改进问题提出新农村住宅建设的整体设计及经济性分析,从节能省地、突出地域特色等几个方面对农村住宅形式做出分析及建议,尤其注重节能建筑技术及材料的推广,从长远的角度力争将住宅的经济效能抵消建造费用。
  关键词:农村建设 住宅 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TU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46-02
  1 引言
  农民是我国的人口主体,农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阵地,占有着全国最广褒的土地,农村在我国社会演变中担负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物质建设是其基础,当中又以农村住宅建设最为关切农民的切实感受。
  2 我国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当现在再来探讨农村住宅诸多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这些在中国古代农村并不存在,也从这个方面能看出古代建筑工匠营造出的农村住宅有多么的成功,例如安徽的徽派村落民宅,以其独特而巧妙的构造及古朴典雅的风情而驰名中外,宏村、汪口、西递等现在已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对这些古代农村建筑顶礼膜拜,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近现代的农村住宅,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艺术的匮乏
  目前的农村住宅基本上都是红砖加混凝土加白瓷砖的简单组合,这种大江南北千篇一律的外观使得我们不得不有一疑问: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村住宅的建筑艺术怎么反而不如古代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要从农村的发展变迁上来寻找,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徽派农村住宅,其美轮美奂的精髓在于徽派建筑三雕,即石雕、木雕和砖雕,工匠的巧夺天工以及住宅主人的一掷千金无不令参观者叹为观止,有文献记载卢村木雕楼的厅堂竟然是两位工匠花费整整17年的时间来完成的,手工艺的炉火纯青赋予了古代农村建筑丰富而精细的艺术特点,而古代农本位的乡土意识使得住宅主人愿意为此投入巨额的资金,无论贫富,古代农民都愿意倾其一生来营造自己的住宅,这两点是古代农村住宅建筑艺术成就的基石。
  反观近现代农村,这两点基石已然不存在了,木石结构为砖混结构所替代,手工艺工匠为农民工所替代,城市也取代了农村成为了资源集中场所,农民很少有安土重迁的意识而更向往城市的生活,这也就形成了农村建筑人力资源和社会资金的双重缺失。此外,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与冲击,农民国际化、现代化的生活理念逐渐排挤着乡土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更多的农民愿意将住宅建成欧陆风格或花园洋房类型,这种生搬硬套不仅仅使得农村住宅形式没有得到进步,反而与自身本土文化不协调,显得不伦不类。
  2.2 平面布局简陋
  一般农村住宅以三间并排布置最为常见,采用南廊连接三个房间,后面设置为厨房,楼梯间下常布置有厕所,二层平面布置雷同于一层,有的农村住宅甚至也不封闭南廊,导致阴雨天的使用很不方面。这种布局几乎是许多地区农村住宅的通用模板,其优点是简单而实在、施工方便,但从建筑功能的角度来看,这种布局流线混乱、浴厕面积过少、楼梯过陡、房间缺少私密性,更严重的是使用面积的浪费。农民家庭一般4至6人为最常见,但其住宅面积基本都在200平方米以上,固然农村建房相对便宜,但过大的住宅面积消耗了宅主的过多金钱,导致其二次装修的简陋,常常看到农村住宅的场景是:新盖的楼房中空荡荡的摆着少数几件家具,室内水泥地面居多,五金水电配件粗糙劣质,卫浴设施也很简陋。
  2.3 结构强度不足
  虽然农村住宅采用砖混结构的居多,但其实际结构强度与建筑规范的要求相差甚远,例如规范中要求采用混凝土基础,而一般农村住宅就简单实用砖式条基,再如规范中对于圈梁和构造柱的要求也往往得不到落实,即使有的按规范布置了,其中的配筋疏密及使用的钢筋强度也少有符合规范的,甚至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大量使用空心楼板,且还不做钢筋斜拉加强。这些结构上的缺陷在普通使用中不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是会发现农村住宅基本上开裂都比较严重,但真正遇到了灾害,这种结构强度上的不足就足以酿成巨大的安全财产损失。
  3 新农村住宅的规划
  农村住宅很少会有意识的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大多自拆自建,杂乱无章,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农村住宅建筑推上一个层次,则科学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规划不仅仅能使农村住宅功能更实用便捷,更能节约土地,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入。
  新农村的住宅规划要以突出特色为主,坚持因地制宜,兼顾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的原则。突出当地特色应当体现在对当地历史与现状的尊重,不追求大规模改建而使得面目全非,因地制宜应当体现在根据当地地势地形的合理利用,依山傍水、自然和谐,此外还应当借鉴城市中生产生活区域分开的理念,考虑到今后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长远发展趋势。
  节约一直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号召之一,这也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目前我国农户每年消耗的各种能源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占全国总耗能的50%,因此,合理利用其他各种能源成为了节约的新思路,例如太阳能、风能等,在农村都是很好的推广选择,最大化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从而创建清洁、环保、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
  规划建造节能省地的、富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型农村住宅,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我国能源紧缺局面都有着重大意义。
  4 新农村住宅的建筑形式
  农村住宅设计长期以来都被人忽视,基本上都是由农民自发兴建,所以在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配套设施及外光艺术上都存在着重大的缺陷。新农村住宅建设要避免这一点,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本着前文提及的节约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富有特色的双拼式住宅或联排住宅,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推广建设多层公寓式住宅,尽量避免独立式住宅,并且控制住宅面积,以满足实际使用功能为主,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农村建设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即是保证稳定、和谐,要正确处理好拆旧与新建的关系,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多征询农户及其周围农户的意见。
  (2)住宅的布置,避免东西布置,尽可能使其南北朝向,住宅层高不宜大于3米,底层不宜超过3.6米,住宅具体层数可以从经济型和小康型两个类型来考虑,经济型的住宅一层至两层为好,建筑面积100至180平方米为好,小康型农宅则可以建成两层或三层,建筑面积150至250平方米为宜。建筑材料应当因地制宜,在适应当地气候及环境特点的前提下,提倡采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在实用性和经济效能上抵消建造费用。
  5 结语
  农村住宅建设即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设计,做到务实求真的创新农村住宅建设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必要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符合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农村住宅形式的进步,并结合了农村住宅经济性的客观要求。农村住宅建设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改善不良的自拆自建的建筑习惯,将规范的建筑设计施工推广到农村中去,也是每一个建筑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对广大农民安全财产的负责。
  参考文献:
  [1] 骆中钊,欧阳东.小城镇建设设计丛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熊梅.农村住宅的社会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
  [3] 邓泽洪.农村住宅建设呼唤节能省地[J].中国建设报,2006(6).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是教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古诗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中古诗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将历史背景与作者的人文情怀相结合来进行古诗的学习,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古诗教学中,也在逐步推广文本细读理论,以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兴趣,用全新的思维模式去学习、掌握古诗中的启示,用于丰富生活实践,
【摘要】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写作一定是最可以体现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点,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句式、段落、修辞等等,可以说,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最最重要的点就是写作的教学。在低年级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来说不重,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指导,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注重对于作文的练习,这才是最重要的。然而,我发现有部分教师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并不重视对于学生写作的
【摘要】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在进行语文学科建设和教学资源上与其他城市相比,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学校语文课教学现状,探讨新时代促进农村学校语文课教学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和提升思辨能力和品质的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路”作用更在于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审美情趣的培养、文化底蕴的积累、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并理解文本、培养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部分,诵读作为教学的一种
【摘要】初中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则是其中的重要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初中语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及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语文教材本身有着大量感情丰富、发人深省的课文,在教学实践上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在某些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中,这些课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是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印象。这种情况,难以达到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不利于初中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更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摘要】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需要有积极的兴趣引领,要有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也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