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比较‘南江1号’茶树良种2种穗条在不同密度下扦插繁育7个月后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2种剪穗方式在扦插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不大,指出在短穗扦插基础上,辅以顶梢扦插,能有效提高穗条利用率。
关键词 顶梢;扦插密度;成活率;根系活力;南江1号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22-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0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8/19 19:10:08
扦插繁殖是无性繁殖的一种,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繁殖系数大,品种纯度高,取材方便,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1-3]。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4-6]。目前,茶树主要采用短穗扦插进行繁育,剪取枝条中部木质化和半木质化的部分,而将顶梢部分丢弃。顶梢扦插作为常规短穗扦插的辅助扦插育苗技术,可以提高穗条利用率,节约成本,缩短育苗时间[7-10]。本试验拟通过比较短穗扦插和顶梢扦插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的成活率、根系活力、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为茶树穗条的充分利用,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南江1号’。穗条选取粗壮、中下部呈红棕色、腋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新梢。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将2种插穗(短穗、顶梢)按9种密度进行扦插(表1)。短穗的剪穗规格为:长3~4 cm,带1个叶片和1个腋芽,叶片保留2/3;顶梢的剪穗规格为:长13~15 cm,带4到5个叶片和腋芽,每个叶片保留1/2。扦插7个月后分别比较不同插穗在不同密度下的成活率、新梢长、新梢茎粗、新梢干重、根干重和根系活力。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唑氮(TTC)法测定[11]。试验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温室大棚内进行,扦插苗管理参照苗圃日常管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测得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2进行整理,并用Microsoft Excel 2002和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剪穗方式和扦插密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扦插密度的大小对扦插苗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南江1号’的2种插穗以不同行距和株距扦插时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水平下短穗扦插成活率大小顺序为:M4>M1>M7>M2>M5>M8> M3>M6>M9,其中M1和M4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除M7外的其他密度水平。而顶梢扦插以M2和M5两个密度水平成活率最高,M1、M4和M8次之,其余密度水平成活率相对较低,且与M2和M5差异显著,其成活率按大小排序为:M5>M2>M4>M1>M8>M7>M3>M9>M6。
剪穗方式对‘南江1号’扦插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短穗扦插苗平均成活率86.12%,顶梢扦插苗平均成活率85.16%,方差分析结果为F插穗(0.277) 2.2 剪穗方式和扦插密度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根系活力与根系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植株生长状况的判断指标[8]。不同处理对茶苗根系活力的影响测定结果见图2。
结果显示,在设定的密度梯度内,短穗扦插的茶苗根系活力随株距和行距增大而降低,与成活率变化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以M1和M4根系活力最强,且显著高于其他水平。顶梢扦插的茶苗根系活力以M4和M5最高,且与其他水平差异显著。
剪穗方式对‘南江1号’茶苗根系活力影响不显著,短穗根系活力平均值为50.28 μgTTF/(g·h),顶梢为51.51 μgTTF/(g·h),方差分析结果为F插穗(0.062) 2.3 剪穗方式和扦插密度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茶苗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是茶苗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而扦插苗根系的干重与根系的根茎和长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定扦插苗出根质量的指标[9]。不同扦插密度下2种插穗的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短穗扦插时,密度对新梢长和新梢干重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新梢长度以M4最长,其大小顺序为:M4>M1>M7>M2>M5>M8>M6>M3>M9;新梢干重以M1、M4最高,其大小顺序为:M4>M1>M5>M2>M7>M3>M8>M9>M6。由此可见,短穗扦插采用M1(6 cm×3 cm)和M4(7 cm×4 cm)这2个密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物量,有利于扦插苗的生长。
顶梢扦插时,密度对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顶梢长及其干重变化规律一致,以M2最大,按大小排序为:M2>M5>M1>M4>M7>M3>M6>M9>M8。茎粗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5>M2>M4>M7>M1>M3>M6>M8>M9,根干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5>M2>M7>M4>M1>M3>M8>M6>M9。由此可见,所测4个指标分别在密度为M2或M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在所试密度范围内,顶梢扦插采用6 cm×4 cm或7 cm×4 cm这2个密度效果较好。
‘南江1号’扦插苗的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受剪穗方式影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南江1号’顶梢扦插的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均高于短穗扦插,但差异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对茎粗和根干重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新梢长度及其干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由于顶枝扦插的插穗(13~15 cm)比短穗(3~4 cm)长,因此二者实际苗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差异亦非常明显(见图3)。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梯度下,‘南江1号’茶树良种2种插穗扦插7个月后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显示,扦插密度对2种插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从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内茶苗产量的角度考虑,短穗扦插以行距6 cm,株距3 cm为宜,顶梢扦插以行距7 cm,株距4 cm为宜。
剪穗方式对成活率和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但顶梢扦插的生物学性状指标均高于短穗扦插。由于常规扦插通常1个穗条只能剪取4~5个短穗,而将顶梢部分丢弃,若能将顶梢加以利用,则可提高穗条利用率20%~25%;此外,由于顶梢插穗本身就比短穗长10 cm左右,按现有扦插苗出圃标准,顶梢扦插能更快出苗。因此,在母本量不足的情况下,为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速度,可将顶枝扦插作为常规短穗扦插的补充手段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参考文献
[1] 沈程文,刘富知,罗军武.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1,(1):44-48.
[2] 李良活,孟众民,陈新强.广西茶叶产业的基本态势、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4):427-430.
[3] 牛素贞,宋勤飞,尹杰.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5):905-909.
[4] 吴淑萍,吕立哲,蒋双丰.茶树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10,(7):13.
[5] 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杨阳,赵洋,刘振.茶树短穗扦插不同品种与密度的效果比较[J].茶叶通讯,2008,35(4):5-9.
[7] 陈远权,陆金梅,陈杏,等.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不同成熟度长穗扦插试验[J].试验研究,2013,54,(5):64-65.
[8] 周广生,梅方竹,陈艳华.冬小麦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6):531-534.
[9] 陆雄伟,陈远权,何达标.茶树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长穗扦插试验比较[J].广西热带农业,2010,131(6):19-20.
[10] 程徽儿,杨维时.茶枝梢头扦插育苗的效果[J].茶叶科学,1995,15(1):77-78.
[11] 高俊风.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14-05-09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鉴茶树新品种‘南江1号’种苗快繁技术示范”(2012GB2F1001002);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重庆市农业发展资金项目“茶吸附剂表面污染物镉和铅(II)洗脱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唐敏(1981—),男,四川遂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茶树品种选育。
※为通信作者,E-mail: [email protected](李);[email protected](侯)。
关键词 顶梢;扦插密度;成活率;根系活力;南江1号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9-022-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819.1910.005.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8/19 19:10:08
扦插繁殖是无性繁殖的一种,在我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繁殖系数大,品种纯度高,取材方便,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扦插后发根、成苗快等优点[1-3]。用扦插苗发展的茶园,整齐一致,便于机械化操作和提高茶叶品质[4-6]。目前,茶树主要采用短穗扦插进行繁育,剪取枝条中部木质化和半木质化的部分,而将顶梢部分丢弃。顶梢扦插作为常规短穗扦插的辅助扦插育苗技术,可以提高穗条利用率,节约成本,缩短育苗时间[7-10]。本试验拟通过比较短穗扦插和顶梢扦插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的成活率、根系活力、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为茶树穗条的充分利用,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試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南江1号’。穗条选取粗壮、中下部呈红棕色、腋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新梢。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将2种插穗(短穗、顶梢)按9种密度进行扦插(表1)。短穗的剪穗规格为:长3~4 cm,带1个叶片和1个腋芽,叶片保留2/3;顶梢的剪穗规格为:长13~15 cm,带4到5个叶片和腋芽,每个叶片保留1/2。扦插7个月后分别比较不同插穗在不同密度下的成活率、新梢长、新梢茎粗、新梢干重、根干重和根系活力。根系活力采用氯化三苯基四唑氮(TTC)法测定[11]。试验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温室大棚内进行,扦插苗管理参照苗圃日常管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1.3 数据分析
测得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2进行整理,并用Microsoft Excel 2002和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剪穗方式和扦插密度对成活率的影响
扦插密度的大小对扦插苗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南江1号’的2种插穗以不同行距和株距扦插时对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密度水平下短穗扦插成活率大小顺序为:M4>M1>M7>M2>M5>M8> M3>M6>M9,其中M1和M4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除M7外的其他密度水平。而顶梢扦插以M2和M5两个密度水平成活率最高,M1、M4和M8次之,其余密度水平成活率相对较低,且与M2和M5差异显著,其成活率按大小排序为:M5>M2>M4>M1>M8>M7>M3>M9>M6。
剪穗方式对‘南江1号’扦插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短穗扦插苗平均成活率86.12%,顶梢扦插苗平均成活率85.16%,方差分析结果为F插穗(0.277)
根系活力与根系吸收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植株生长状况的判断指标[8]。不同处理对茶苗根系活力的影响测定结果见图2。
结果显示,在设定的密度梯度内,短穗扦插的茶苗根系活力随株距和行距增大而降低,与成活率变化成正相关关系,其中以M1和M4根系活力最强,且显著高于其他水平。顶梢扦插的茶苗根系活力以M4和M5最高,且与其他水平差异显著。
剪穗方式对‘南江1号’茶苗根系活力影响不显著,短穗根系活力平均值为50.28 μgTTF/(g·h),顶梢为51.51 μgTTF/(g·h),方差分析结果为F插穗(0.062)
茶苗的形态特征和生物量是茶苗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而扦插苗根系的干重与根系的根茎和长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定扦插苗出根质量的指标[9]。不同扦插密度下2种插穗的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短穗扦插时,密度对新梢长和新梢干重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新梢长度以M4最长,其大小顺序为:M4>M1>M7>M2>M5>M8>M6>M3>M9;新梢干重以M1、M4最高,其大小顺序为:M4>M1>M5>M2>M7>M3>M8>M9>M6。由此可见,短穗扦插采用M1(6 cm×3 cm)和M4(7 cm×4 cm)这2个密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物量,有利于扦插苗的生长。
顶梢扦插时,密度对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顶梢长及其干重变化规律一致,以M2最大,按大小排序为:M2>M5>M1>M4>M7>M3>M6>M9>M8。茎粗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5>M2>M4>M7>M1>M3>M6>M8>M9,根干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5>M2>M7>M4>M1>M3>M8>M6>M9。由此可见,所测4个指标分别在密度为M2或M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在所试密度范围内,顶梢扦插采用6 cm×4 cm或7 cm×4 cm这2个密度效果较好。
‘南江1号’扦插苗的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受剪穗方式影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结果见表3。 结果表明,‘南江1号’顶梢扦插的新梢长、茎粗、新梢干重和根干重均高于短穗扦插,但差异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对茎粗和根干重的影响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对新梢长度及其干重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由于顶枝扦插的插穗(13~15 cm)比短穗(3~4 cm)长,因此二者实际苗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差异亦非常明显(见图3)。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密度梯度下,‘南江1号’茶树良种2种插穗扦插7个月后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和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结果显示,扦插密度对2种插穗的成活率、根系活力及其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从节约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内茶苗产量的角度考虑,短穗扦插以行距6 cm,株距3 cm为宜,顶梢扦插以行距7 cm,株距4 cm为宜。
剪穗方式对成活率和根系活力无显著影响,但顶梢扦插的生物学性状指标均高于短穗扦插。由于常规扦插通常1个穗条只能剪取4~5个短穗,而将顶梢部分丢弃,若能将顶梢加以利用,则可提高穗条利用率20%~25%;此外,由于顶梢插穗本身就比短穗长10 cm左右,按现有扦插苗出圃标准,顶梢扦插能更快出苗。因此,在母本量不足的情况下,为加快良种的繁育推广速度,可将顶枝扦插作为常规短穗扦插的补充手段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参考文献
[1] 沈程文,刘富知,罗军武.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2001,(1):44-48.
[2] 李良活,孟众民,陈新强.广西茶叶产业的基本态势、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4):427-430.
[3] 牛素贞,宋勤飞,尹杰.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5):905-909.
[4] 吴淑萍,吕立哲,蒋双丰.茶树扦插繁殖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2010,(7):13.
[5] 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 杨阳,赵洋,刘振.茶树短穗扦插不同品种与密度的效果比较[J].茶叶通讯,2008,35(4):5-9.
[7] 陈远权,陆金梅,陈杏,等.茶树“桂热2号”全光照不同成熟度长穗扦插试验[J].试验研究,2013,54,(5):64-65.
[8] 周广生,梅方竹,陈艳华.冬小麦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6):531-534.
[9] 陆雄伟,陈远权,何达标.茶树大叶种和中小叶种长穗扦插试验比较[J].广西热带农业,2010,131(6):19-20.
[10] 程徽儿,杨维时.茶枝梢头扦插育苗的效果[J].茶叶科学,1995,15(1):77-78.
[11] 高俊风.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敬廷桃)
收稿日期:2014-05-09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鉴茶树新品种‘南江1号’种苗快繁技术示范”(2012GB2F1001002);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重庆市农业发展资金项目“茶吸附剂表面污染物镉和铅(II)洗脱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唐敏(1981—),男,四川遂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茶树品种选育。
※为通信作者,E-mail: [email protected](李);[email protected](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