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curi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导”,教师适时的“因势利导”显得非常重要。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观点错误时、理解肤浅时、温故知新时、方法单一时、兴味寡然时等时机相机诱导。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因势利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者、思考者和探究者。然而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适时引导”。显然,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因势利导”显得非常重要,它能不断为学生指明探究途径,让学生主动开启化学智慧之门。
  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巧妙催化。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常常会把自己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去。一旦问题情境发生了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往往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这时,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催化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啟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在学生观点错误时予以点拨。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不轻易否定学生,也没有必要过早的向学生透露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和答案,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扭转学生的原有的观念,将错就错,因“错”利导。
  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高锰酸钾随着产生的氧气进入水槽,从而使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然而学生在实验室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会想到塞棉花。对此教师没有让学生将仪器拆了重做一次,而是让学生继续做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整个水槽中都是紫红色的溶液。学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后,教师点拨学生,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高锰酸钾进入水槽,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塞纸团、塞棉花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于是教师又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实验重新做了一遍(这次试管口塞上了棉花),结果没有出现第一次实验时的现象,学生都为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而欣喜不已。实验做完后,教师将试管中的棉花取出让学生观察,结果发现有紫黑色的固体附着在棉花上,接着又将棉花放到水槽中进行搅拌,结果水槽中的水再度变为紫红色,这一正一反两个实验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棉花的作用,给学生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之好。
  三、在学生理解肤浅时诱发探索。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中具体的形象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特点使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深层意义和隐含内容常常理解肤浅;容易在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上无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在无形中“流失”。
  四、在学生温故知新时启迪迁移。
  在初中化学里,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
  五、在学生方法单一时指导发散。
  一般情况下,解决化学问题就是找出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因此也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 ,即只要得了一个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解题时很少对问题作深入地探索。为此,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启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多方位发散,多方位论证,多因素分析。
  六、在学生兴味寡然时激发热情。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而强加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的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启发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的本质在于“因势利导”,“因势利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因势利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因势利导”不是主宰,而是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的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年5月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课型》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年4月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往往与枯燥无味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寻求适当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物理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艰难,以及他们执着、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运用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时,用少量的时间介绍一
期刊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探索精神的学习方法。因此,重视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积极参与学习方法素质教育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
【摘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 面还是在操作层面, 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那么在现阶段怎样 才能有序高效的进行物理教学呢? 下面, 我就谈谈 自己对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感悟。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力培
【摘要】利用图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关键词】会学地理激发学习欲望素质教育  初中地理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丰富新颖的图象和“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的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优势。三年来,我在教学中试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新教材
松墨天牛(Mon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松树的重大害虫,除能直接钻蛀危害造成松树衰弱甚至死亡外,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木质纤维素是木食性昆虫的主要营养来源,包
【摘要】为了顺应新化学课程标准需求,在初三化学课程复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功底以及生活经验的角度,进行化学课程情境的合理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猜想、交流以及推理等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总结中完善化学难点重点的复习与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温故而知新,扎实其化学基础,提升其化学应用能力。在此,本文将针对初三化学复习中的情境教学设
期刊
【摘要】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 “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激发学困生兴趣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的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而初二的学生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其中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一直追求的,本文笔者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总结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机方法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 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
【摘要】简单介绍了旧教材中物理实验的弊端以及对新课改实验的看法,最后介绍了教师如何教好实验、学生如何学好实验。  【关键词】实验教学观念传统教育模式教师自身素质实验技能培养  一、物理实验为何要改革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悲的是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物理学离我们如此的近,并没有感受到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的探究特点!旧教材有很多弊端。  1.由于教材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