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渭县第三中学,位于通渭县城西北一角,天巉公路以南,背靠巍巍笔架山森森,南临浩浩牛谷水湍湍。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农田溢香,民风淳朴,校舍虽在城区,然不改园田闲适。学校布局新颖别致,建筑美观迷人,校园里松柏苍翠葱茏,摇曳多姿,奇花异草,四季争艳,楼台亭阁,熠熠生辉,园林式的环境,成就了雏鹰腾飞的伟业,是附近县镇儿女读书和成长的幸福乐园。2008年,县委县政府着眼于“科教兴县”战略,落实把高中办在县城的布局调整目标,积极筹建通渭第三中学。2009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并临时作为通渭县第一中学新校区投入使用,2011年5月县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通渭县第三中学。通渭县第三中学是一所新兴的全省重点高级中学。建校以来,学校以“明德博文”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质求存,争创省级示范高中”为办学目标,新校新人新气象,让学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莘莘学子,喷涌而出;桃李芬芳,谱写新章。学校继续加大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不断壮大教师队伍,教学工作有序展开,教育成果不断涌现。短短两年,先后获得了省市县授予的“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单位”、“通渭县交通安全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交通示范单位”、“定西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在通渭三中这块热土上,一百八十多位教师安于清贫,乐于奉献,他们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求闻达,默默秉承着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德范,追求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之恒的厚朴,教书育人。在这群人多英杰的教师之中,在这块地凝灵秀的热土之上,活跃着一个勇于创新、富于活力而又屡创辉煌的特殊团体,这就是由三十一人组成的通渭县第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她就像八月桂花把独特的幽香散洒在这“中国书画之乡”,那馥郁而厚重的气息传播着沉香的希望。这个团体,有老中青不同的年龄层次,有本科和研究生的学历差别,有高级和中级职称区别,也有男女异性之别,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具备了一个大同小异的爱好和情趣,那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担负着学校五十四个教学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他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敢于拼搏,奋发有为,“敬业修德,笃学善教”成为这个团队鲜明的风格,也是学校教风的真实体现。两年来,教研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转方式,促教改;转观念,提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无论会考、阶段检测,还是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成绩一直处于全县领先地位,语文教研组一直是学校教学中的一支骨干力量,是一支被人赞羡的优秀团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组的全体成员,都是从本县农村完职中学校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中选拔来的佼佼者,是通过层层考核进入通渭三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每一位老师足可称得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能力突出,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风格之一,只要来到这个团组工作的教师,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热情,倾注心血,尽忠于自己的事业,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将自己的形象雕琢得光彩夺目,灿烂辉煌!他们不求非分之想,亦无升官之梦,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们中,有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的高级教师马成忠主任,作文教学的行家里手冯彦老师,有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霍彦武,“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的徐悲文。有文雅和蔼、大巧若拙的高彦红老师,身正令行的儒士李瑞华,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学者张文臻,他们相继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引领着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教学难关。郭雄鹰老师诙谐幽默,文采飞扬,李宏老师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还有一班娘子军,不让须眉:热情开朗的闫国兰,激情似火的丁娟玲,锐意开拓的杨爱红、董艳红,奋勇当先的年轻教师王科、杨婉玲。他们中不乏鲁迅式的机智深邃,朱光潜的学者风度,朱自清背影式的深沉情感,藏克家老马式的刻苦辛劳。他们团结协作,奋战在语文教学这块圣洁的阵地上,在工作中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不但能在工作中磋磨研讨,取长补短,携手奋进,更能在生活上相互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笃学是语文教研组的又一特色。语文教研组紧跟时代节拍,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完成新时代的使命,组内成员勤奋好学,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给团队注入新的活力,补充了丰富的营养。首先,教研组非常重视组员基本功底的训练,每学年要举办一次普通话表达能力,粉笔字,硬笔字的书写以及电脑课件的制作等基本功夫的大比拼,通过作品竞赛,相互借鉴学习,努力提高组员的表达功和书写功。其次,教研组及时派遣组员参加省地县各类教研活动,听取或观摩语文教改专家的理论讲座及课堂示范,积极主动的参与市县优质课竞赛及说课评课等活动。第三,组内实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借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第四,要求组员勤于阅读探讨,督促组员坚持订阅两份语文教学杂志作为案头读物,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如《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教师博览》等,他们把阅读当做一种休息,博览百家,或眉批加注,或摘抄要领,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第五,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两年来,已有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第六,加强校内的教研活动。普通高中推行新课标教材已达三年,近年来教研组确立了两个研讨方向,第一个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特色,提高课堂效益,教研组长时期展开了理论探讨,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通过课堂听,课后评,达到了共识;第二个探讨方向是怎样展开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这方面,善教是语文教研组的第三个特征,在这个团队中,个体成员都是功底比较扎实的实干家。在教学中,他们践行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传统古训,奉行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时代精神,他们激流勇进,知难而上,拼命地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深深地吸引着学子,感化着学子,熏陶着学子,让他们能够展翅翱翔,成就大业。短短的两年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几乎每一个组内成员都有县级奖励,省级奖及国家奖项也不少。在教研组组织的第十一、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二等以上的奖励。
回顾过去,充满着探索的艰辛,但硕果累累令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担负着光荣的使命,令人信心百倍。在未来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通渭三中语文人,将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谱写出一曲曲更加动人的乐章。
牛野,张文臻,甘肃通渭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李凤兰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组的全体成员,都是从本县农村完职中学校在教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中选拔来的佼佼者,是通过层层考核进入通渭三中的精英分子。他们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每一位老师足可称得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能力突出,工作认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是这个团队的精神风格之一,只要来到这个团组工作的教师,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热情,倾注心血,尽忠于自己的事业,埋头苦干,奋力拼搏,将自己的形象雕琢得光彩夺目,灿烂辉煌!他们不求非分之想,亦无升官之梦,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们中,有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的高级教师马成忠主任,作文教学的行家里手冯彦老师,有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霍彦武,“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的徐悲文。有文雅和蔼、大巧若拙的高彦红老师,身正令行的儒士李瑞华,一丝不苟、字斟句酌的学者张文臻,他们相继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引领着团队,攻克了一道道教学难关。郭雄鹰老师诙谐幽默,文采飞扬,李宏老师咬文嚼字,字斟句酌。还有一班娘子军,不让须眉:热情开朗的闫国兰,激情似火的丁娟玲,锐意开拓的杨爱红、董艳红,奋勇当先的年轻教师王科、杨婉玲。他们中不乏鲁迅式的机智深邃,朱光潜的学者风度,朱自清背影式的深沉情感,藏克家老马式的刻苦辛劳。他们团结协作,奋战在语文教学这块圣洁的阵地上,在工作中结下了兄弟姐妹般的深厚友谊。不但能在工作中磋磨研讨,取长补短,携手奋进,更能在生活上相互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笃学是语文教研组的又一特色。语文教研组紧跟时代节拍,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完成新时代的使命,组内成员勤奋好学,开拓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给团队注入新的活力,补充了丰富的营养。首先,教研组非常重视组员基本功底的训练,每学年要举办一次普通话表达能力,粉笔字,硬笔字的书写以及电脑课件的制作等基本功夫的大比拼,通过作品竞赛,相互借鉴学习,努力提高组员的表达功和书写功。其次,教研组及时派遣组员参加省地县各类教研活动,听取或观摩语文教改专家的理论讲座及课堂示范,积极主动的参与市县优质课竞赛及说课评课等活动。第三,组内实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借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第四,要求组员勤于阅读探讨,督促组员坚持订阅两份语文教学杂志作为案头读物,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如《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教师博览》等,他们把阅读当做一种休息,博览百家,或眉批加注,或摘抄要领,陶醉其中,乐而忘返。第五,积极撰写并发表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两年来,已有二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第六,加强校内的教研活动。普通高中推行新课标教材已达三年,近年来教研组确立了两个研讨方向,第一个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特色,提高课堂效益,教研组长时期展开了理论探讨,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通过课堂听,课后评,达到了共识;第二个探讨方向是怎样展开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这方面,善教是语文教研组的第三个特征,在这个团队中,个体成员都是功底比较扎实的实干家。在教学中,他们践行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传统古训,奉行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时代精神,他们激流勇进,知难而上,拼命地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深深地吸引着学子,感化着学子,熏陶着学子,让他们能够展翅翱翔,成就大业。短短的两年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几乎每一个组内成员都有县级奖励,省级奖及国家奖项也不少。在教研组组织的第十一、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二等以上的奖励。
回顾过去,充满着探索的艰辛,但硕果累累令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担负着光荣的使命,令人信心百倍。在未来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通渭三中语文人,将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谱写出一曲曲更加动人的乐章。
牛野,张文臻,甘肃通渭县第三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李凤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