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的校园文化与学生情绪智力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凸显学校自身特色。校本课程既考虑学生的个性等心理发展和成长,又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教育功能、学习交流功能、审美陶冶功能、人际交往功能。它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包括情绪智力成长。
  关于什么是校园文化,国内外有不同阐释。如“氛围说”: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特定的范围中的小环境、小气候,是一种氛围,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补充说”:校园文化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体现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整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力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因为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时代新的文化,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物质为载体的群体文化,是培养学生智力(传统智力)和情绪智力健康发展的具体环境。因此,要善于利用学校文化环境力量来教育学生,使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和塑造。这就是陶冶教育,能产生“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的效应。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而且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情绪智力等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促进学生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二、校园文化的情绪智力功能
  
  我们认识校园文化的情绪智力功能,是从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引起的。在学生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既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作用,也深刻地感受到不健康的、消极落后的、颓废的校园文化(实则为校园反文化)对学生的极大的不良影响作用,有的甚至是极坏的诱导作用,所以,研究校园文化的情绪智力功能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熏陶功能
  这里说的熏陶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这种熏陶作用,使学生置身于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着校园文化的感染、启迪,滋润心田,涵养德性。
  校园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校园主体——师生员工群体人格的展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师生员工对理想人格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追求。学生身处学校教育的环境中,通过与教职员工的接触交往,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情感的碰撞与交融,观念的分歧与认同,行为的规约与养成——逐渐地、潜移默化地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举止上的趋同。校园文化还是校园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及生活美的创造和客观存在。学生置身其中,很自然地要欣赏美、辨别美,继之也很自然地会激发创造美的意识和动机,产生培养和锻炼创造美的能力。在这种欣赏美、辨别美、创造美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陶冶情操,实现高尚人格的升华。可以说,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发挥着陶冶人、感染人、培养人的作用。
  
  (二)制约功能
  这里所说的制约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鲜明地表明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是不健康的。如果逆校园文化的倡导方向而行,则会显得与众格格不入,显得特别地不入时、不合群,这必遭致大多数人的非议或强烈反对。可见,这种校园文化孕育形成的风气对每一个人都具有监督制约的作用,这种制约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
  
  (三)完善调节功能
  这里说的完善调节功能,是指校园文化对每个人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认识见识具有丰富充实作用,具有凝聚激励作用,具有筛选整合作用。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调适。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以调节个体的知识结构,还细致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调整着心理心境和情感情绪。
  
  三、校园文化的组成层次与学生的情绪智力
  
  我们认为主要由教师文化、环境文化、课余文化三个层面构成。
  
  (一)教师文化
  教师应具有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则是塑造人格。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他们,教育着他们。在学校,只有学生认同教师的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正如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教师的表情文化
  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在流露与表现,教师的一颦一笑、举首投足等面部表情、体态表情都会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向教师学习的结果。因此,教师应使自身具有优雅良好的表情,合乎教育目的,以对学生的情绪情感和表情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2.教师的情绪和语言文化
  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学生,所以应时时以健康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在讲课时要体现语言美,要以微笑面对那些有自卑内向或情绪冲动的同学。在与学生交往时应以礼待人,多用礼貌用语,让学生始终受到文明语言的熏陶、感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3.教师的仪表文化
  仪表也是情绪情感的一个外在信号,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端庄大方、整洁和谐、富有朝气的仪表形象,对学生情绪情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
  
  (二)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建筑、绿化等;人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的幽雅、舒适、怡人,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激起爱校的情怀和求美的欲望;温馨、和谐、宽松、互爱、互敬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所以学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三)课余文化
  多姿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能使学生浸染于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滋润,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培养文明的举止和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应该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吸引力的活动。如组织各类知识竞赛,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竞争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全校性的书法、美术、摄影比赛或评优展览活动、艺术节活动,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所形成的特定环境氛围,可以在无形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的陶冶中,学生能主动自觉地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教育,从而积极有效地协调情绪情感因素,促进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四、在校园文化中实现学生情绪智力成长
  
  (一)教学中体现
  教学活动是让学生掌握文化最重要、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随机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情商(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角色互换等心理素质的训练。如有的学生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教学中就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打消其傲气,锻炼其耐挫力。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抓住有利时机,创设适当情境,因材施教,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校园环境中体现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结果,又是一种教育力量。从校园环境的物质载体看,校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两类。
  1.物质环境
  优美奋进的校园物质环境是强有力刺激学生心理发展与完善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其中尤以橱窗、板报建设,标语建设和校园建设布局的合理优化最为重要。
  (1)橱窗、板报建设。定期出版的橱窗、板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活窗口。在每一期橱窗、板报的出版中,可专门开辟一块“心理专栏”刊出一些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小矛盾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交往等等。经过精心策划的校园橱窗、板报,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还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舒适,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2)标语建设。标语的建设首先应该具有激励作用,一条好的标语对学生心理发展将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如一进校门,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最好设置一块白底大红字标语:“抬起头来走路。”一看就能给人增添一股力量,抬头、挺胸、满怀激情地向前走去。这一句简单的话,不仅能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走路姿势,而且在思想上给学生很大的启示,要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充分认识情绪智力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诸如“智商使人就业,情商使人升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等等,都可以在校园的走道、教室等各处出现,随时随地都能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教育。
  (3)校园建设布局。校园建设布局,看似与学生心理健康毫无关系,但合理的布局、艺术化的造型、舒适的学习场所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还塑造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因此,校园建筑布局,必须力求园林化、艺术化,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净化、绿化、美化。
  2.人际环境
  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无非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两种关系对学生情绪智力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多交流,做学生的好朋友。同时,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其次,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更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全健康心理的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的重要因素。
  
  (三)管理中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育应该在学生没有意识到受到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而在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水滴石穿的作用。”校园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规范性文化,校园“三风”(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心理的主要特征。学校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使学生一踏进学校就有一种荣誉感、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文化气息的熏陶。“三风”凝聚,形成一股合力,能使学生走上心智齐发展的道路。
  
  (四)各项文化活动中体现
  要使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绪智力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关键是要使学生内化其中的价值体系,并形成与价值体系相吻合的价值观念。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可谓是内化的上好途径。为此,学校可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开设“校园心声”广播,定期举办“发展情绪智力”、“学会调控情绪”等心理讲座,解决他们实际学习、生活、交往中出现的心理忧虑,排解他们的困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健全健康的心理。另外,利用各项传统性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少先队集会等,也能对学生身心起到感染、暗示作用。
  总之,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情绪智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情绪智力教育功能,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整合包括校风、学风、校园的整治、校园的舆论导向、学术气氛、道德风尚、师生关系等在内的各种校本资源,使其尽显教育功能,以利于学生情绪智力和心理品质的成长。
  此文属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青少年文化选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72400430650)
其他文献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对它作一番全面的审视与完善,使它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填空1.用6米长的彩带正好做15朵同样的花,每朵花用去这根彩带( )/( )的,是( )米;做5朵这样的花用去这根彩带的( )/( )。
<正>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声与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一起出现在"课标"的"音乐基础知识"表述中,并明确要求"学习并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和声学因为
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尤其是胡庚申提倡的生态翻译学中翻译适应选择学说给"译者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拟
A great inspirational speech has power.Too often,people abandon their dreams due to various setbacks.After some time,their beliefs in themselves vanish and rema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我校伴随课程改革走过了5个年头,考试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笔者因为岗位的需
《“诺曼底”号遇难记》(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写的是“诺曼底”号在航行中遭遇不测,危急关头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指挥营救,最后自己同船一起沉入深海。
少林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瑰宝越来越受到外国游客的青睐,其外宣材料的英译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将以信息论为角度,以嵩山少林武术文化的外宣材料为对象,探讨其翻译过程中的
为了深入贯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
一谈及评价,人们自然想到的是终结性的命题考试.其实,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样重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在进行课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