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教学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启发和诱导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对历史课探究性问题进行設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历史教学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有鼓励性和兴趣性、开放性、序列性、提示性。
【关键词】探究性问题 设计 兴趣 导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64-02
下面就谈谈如何对历史课探究性问题进行设计,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学生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鼓励性和兴趣性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动脑筋思考再作回答。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年)是清王朝的兴盛时期,历史上称“康乾盛世”,简析康乾盛世是怎样形成的?试从这一时期西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说明这一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需要提炼教材中的信息和回忆世界历史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荷兰、英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方式来进行回答。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的设问是允许作出多种可能解释或回答的设问。可以说这是当前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方向。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①如果没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是否会败得更惨?②有人认为《马关条约》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你认为如何?③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的早产、义和团运动仇洋排外情绪的兴起是甲午战争战败的三大后果,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在学习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民族运动,还是盲目落后的非理性的行为?它是否还是一场旧式的农民战争?为什么?义和团运动是阻碍了还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学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向学生提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吗?以上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一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去亲自体念历史思维的过程。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序列性
请看0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Ⅲ)37题这样设计的问题:(1)材料一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布的共同背景;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问题,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化,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如:①在学习清朝的对外政策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什么?清朝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政策?如何评价?在亚洲还有没有国家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②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独立后的形势如何?1787年美国宪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哪些矛盾?宪法怎样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分权制衡?怎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提示性
提示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到导的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面去着手探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应该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应该经常性的向学生提问,探究性的问题要有提示。如:在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后设计一个问题:近年来,史学家不只把中国近现代史仅仅视为一场“革命史”,而是越来越以近代化的标准来审视诸问题。近代化的内涵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②每个阶段的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特点是什么?③概述上述各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④从以上几个方面你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主要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问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基本规律的理解。同时,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学生有疑之处,应当难易适度,“疑”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过难会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过于简单又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田艳红.高中历史问题式探究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
【关键词】探究性问题 设计 兴趣 导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64-02
下面就谈谈如何对历史课探究性问题进行设计,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探究性提问是指那些激发学生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提问。
一、问题的设计要有鼓励性和兴趣性
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索、动脑筋思考再作回答。从而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古代的经济政策”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康熙至乾隆年间(1662-1795年)是清王朝的兴盛时期,历史上称“康乾盛世”,简析康乾盛世是怎样形成的?试从这一时期西欧和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趋势说明这一盛世景象背后所潜伏的危机及其导致的后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需要提炼教材中的信息和回忆世界历史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荷兰、英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高级思维方式来进行回答。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的设问是允许作出多种可能解释或回答的设问。可以说这是当前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方向。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①如果没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中国是否会败得更惨?②有人认为《马关条约》成为中华民族民族觉醒的转折点,你认为如何?③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的早产、义和团运动仇洋排外情绪的兴起是甲午战争战败的三大后果,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在学习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民族运动,还是盲目落后的非理性的行为?它是否还是一场旧式的农民战争?为什么?义和团运动是阻碍了还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学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向学生提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吗?以上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都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一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去亲自体念历史思维的过程。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序列性
请看05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全国卷Ⅲ)37题这样设计的问题:(1)材料一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的规定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了什么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布的共同背景;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问题,为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这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层层递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前后衔接和逐步深化,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如:①在学习清朝的对外政策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什么?清朝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政策?如何评价?在亚洲还有没有国家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②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独立后的形势如何?1787年美国宪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哪些矛盾?宪法怎样实现纵向和横向的分权制衡?怎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给我们有哪些启示?
四、问题的设计要有提示性
提示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到导的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从哪个方面去着手探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应该直接把知识告诉学生,而应该经常性的向学生提问,探究性的问题要有提示。如:在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后设计一个问题:近年来,史学家不只把中国近现代史仅仅视为一场“革命史”,而是越来越以近代化的标准来审视诸问题。近代化的内涵应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②每个阶段的共同之处和各自显著特点是什么?③概述上述各阶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④从以上几个方面你得到什么启示?
历史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主要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问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基本规律的理解。同时,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学生有疑之处,应当难易适度,“疑”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过难会打击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过于简单又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参考文献:
[1]田艳红.高中历史问题式探究教学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7.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