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班幼儿的自主建构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比较大,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成了推动游戏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想办法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关键词】学习故事 建构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23-02
近年来,新西兰的“学习故事”逐渐成为了我们进行游戏评价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对幼儿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本文将结合中班建构区自主搭建游戏中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阐述“学习故事”在游戏指导中的应用。
一、“学习故事”案例:中班建构区游戏
故事主题:自主搭建
观察对象:青青 看到了什么?(跟踪观察)
区角活动时间到了,青青进入了建构区,只见她直奔我投放的材料——彩色积木而去。她拿到积木就开始建构起来,一会儿建构一座“城堡”,一会儿建构“一个机器人”,一会儿用积木建构了一辆“汽车”。
她忙碌得很,我感到好奇,她已经建构了很多,还能建构什么呢?这时,青青把大圆里面的积木一个一个拿了出来,搭建起了“魔术城堡”,第三层旁边一个积木总掉下来,一直连摆了两次都没有成功,我提醒道:“青青,仔细看这三个积木,你发现了什么?”她蹲下来一看:“一个宽,一个窄”。我紧接着问:“那该怎么办呢?”只见她把三种形状相同的积木排在了一起。于是,她又开始了建构之旅,把积木一个一个排在了地毯上,我很好奇也很期待她接下去的建构,于是我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她头都没有抬,一边摆一边说:“这是我给妈妈搭建的大楼,这是第一层,这间妈妈住,那间是我的,我要挨着妈妈住。”说完又继续建构,还唱起了歌:“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不一会,积木堆得高高的,她高兴地拍起手来:“看看看,這是房子的屋顶,我的大楼建好喽!”
学习了什么?(分析评价)
青青,4周半,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在建构活动中,青青对我提供的新材料很感兴趣,会用平铺、垒高等各种方法变化材料。在这个年龄阶段,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青青不仅仅是把积木放在地上平铺、垒高等,而且通过想象还为其命名“魔术城堡”“大楼”等,充满了创新。在评价活动时,青青还告诉我们,她是在为妈妈建构大楼,这说明青青已会根据材料的特点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来进行游戏,让建构游戏充满了生活趣味。
下一步该怎么做?(支持策略)
1.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已有建构的基础上继续建构,我将把建构区转移到更为独立、宽敞的区域,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建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作品的展示和延伸。
2.预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建构活动更生动。在今后的建构游戏中,我会把一些建构技能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比如说今天的建构游戏,下次我就会结合“开火车”,让幼儿为小动物们建构一辆大火车,根据我提供的材料来建构,逐步提高游戏难度,激发他们建构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建构本领。
二、“学习故事”在游戏指导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从上述“学习故事”中我们发现,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的指导者、组织者,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师高控制下的游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在高控制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推动游戏的发展,往往越俎代庖,当游戏出现“意外”情况时,如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建构出现问题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自主解决,从而实现了幼儿自主建立建构游戏的经验体系。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游戏教学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是游戏发展的掌控者。教师比较关注活动的结果,忽略了游戏的过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游戏时间、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幼儿已有的经验等,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往往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游戏“介入”指导,但这种“介入”指导是以“教”为主,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使“观察”这一环节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即使发现了问题教师也会从“结果”的角度出发立即“包办代替”式地解决了,这种观察指导方法不仅严重干扰了幼儿游戏,也挫伤了他们自主游戏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不利于他们进行游戏创新。而通过撰写“学习故事”,教师可以对一名甚至几名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在“分析评价”和“指导策略”中做出较为专业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游戏,以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这是提高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在中班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准确介入指导,以推动游戏的发展,满足幼儿的需要。而“学习故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评价幼儿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实践证明,撰写“学习故事”是提高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故事 建构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23-02
近年来,新西兰的“学习故事”逐渐成为了我们进行游戏评价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对幼儿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本文将结合中班建构区自主搭建游戏中教师撰写的“学习故事”,阐述“学习故事”在游戏指导中的应用。
一、“学习故事”案例:中班建构区游戏
故事主题:自主搭建
观察对象:青青 看到了什么?(跟踪观察)
区角活动时间到了,青青进入了建构区,只见她直奔我投放的材料——彩色积木而去。她拿到积木就开始建构起来,一会儿建构一座“城堡”,一会儿建构“一个机器人”,一会儿用积木建构了一辆“汽车”。
她忙碌得很,我感到好奇,她已经建构了很多,还能建构什么呢?这时,青青把大圆里面的积木一个一个拿了出来,搭建起了“魔术城堡”,第三层旁边一个积木总掉下来,一直连摆了两次都没有成功,我提醒道:“青青,仔细看这三个积木,你发现了什么?”她蹲下来一看:“一个宽,一个窄”。我紧接着问:“那该怎么办呢?”只见她把三种形状相同的积木排在了一起。于是,她又开始了建构之旅,把积木一个一个排在了地毯上,我很好奇也很期待她接下去的建构,于是我在边上静静地看着,她头都没有抬,一边摆一边说:“这是我给妈妈搭建的大楼,这是第一层,这间妈妈住,那间是我的,我要挨着妈妈住。”说完又继续建构,还唱起了歌:“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不一会,积木堆得高高的,她高兴地拍起手来:“看看看,這是房子的屋顶,我的大楼建好喽!”
学习了什么?(分析评价)
青青,4周半,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在建构活动中,青青对我提供的新材料很感兴趣,会用平铺、垒高等各种方法变化材料。在这个年龄阶段,这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青青不仅仅是把积木放在地上平铺、垒高等,而且通过想象还为其命名“魔术城堡”“大楼”等,充满了创新。在评价活动时,青青还告诉我们,她是在为妈妈建构大楼,这说明青青已会根据材料的特点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来进行游戏,让建构游戏充满了生活趣味。
下一步该怎么做?(支持策略)
1.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在已有建构的基础上继续建构,我将把建构区转移到更为独立、宽敞的区域,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建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作品的展示和延伸。
2.预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建构活动更生动。在今后的建构游戏中,我会把一些建构技能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比如说今天的建构游戏,下次我就会结合“开火车”,让幼儿为小动物们建构一辆大火车,根据我提供的材料来建构,逐步提高游戏难度,激发他们建构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建构本领。
二、“学习故事”在游戏指导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从上述“学习故事”中我们发现,教师是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游戏的指导者、组织者,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师高控制下的游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在高控制下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推动游戏的发展,往往越俎代庖,当游戏出现“意外”情况时,如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建构出现问题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用问题来引领幼儿自主解决,从而实现了幼儿自主建立建构游戏的经验体系。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在传统的游戏教学中,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是游戏发展的掌控者。教师比较关注活动的结果,忽略了游戏的过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游戏时间、所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幼儿已有的经验等,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往往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游戏“介入”指导,但这种“介入”指导是以“教”为主,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需要,从而使“观察”这一环节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即使发现了问题教师也会从“结果”的角度出发立即“包办代替”式地解决了,这种观察指导方法不仅严重干扰了幼儿游戏,也挫伤了他们自主游戏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不利于他们进行游戏创新。而通过撰写“学习故事”,教师可以对一名甚至几名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并在“分析评价”和“指导策略”中做出较为专业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游戏,以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这是提高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教师的游戏指导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在中班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学会观察,准确介入指导,以推动游戏的发展,满足幼儿的需要。而“学习故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评价幼儿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观察与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实践证明,撰写“学习故事”是提高教师游戏指导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