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宾·吉尔班克[英国]
写《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独特的顿悟。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崇尚爱默生的名言:“教育乃唤醒灵魂。”换言之,上课不只是教知识点,以便在考试时让学生因记忆正确而有好成绩。从一开始,教育当打磨和启迪学生的性格,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就个人而言,我现在才意识到很久以来自己是有偏见的。当我倾向于把自己的大学教授放在学术层面并作为楷模时(我现在的学术道路乃他们所赐这不足为奇),却低估了早年生活中那些老师对我的影响。从建筑和设施上说,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没有高邮的这所学校漂亮和先进。然而回想二三十年前的点点滴滴,我认识到一个好老师、一个有奉献精神的老师会唤醒学生的灵魂——这个过程不依赖于物质和金钱。
应邀来高邮(这是我第二次到中国的东部)也证明了这一点。对汪曾祺我知之甚少,虽然他有几部作品被译成了外语,但和同时代的张爱玲以及当过他老师的沈从文相比,外国读者对他不大熟悉。浸泡在他的散文和故事里,我们发现他的好多文字瑰宝值得全球的文学爱好者一读。在高邮的湖泊和运河边长大的他,太熟悉那儿的“双黄鸭蛋”“雪花豆腐”和“扬州炒饭”的味道了。我七十一岁的母亲住在英国乡下,从未到过中国,也没有学过任何亚洲的烹饪,奇异的是,她却能时不时做出一盘正宗的“扬州炒饭”。怪不得在汪曾祺的散文里,美食无处不在,且让人产生共鸣。
阮福龙[美国]
我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我的文字和写作。我很感谢编辑和评委们颁给我这个奖杯。在这个颁奖仪式上,能与这么多优秀的获奖者们同台接受奖杯,我感到十分荣幸,并且在他们身上,我也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我感谢出版行业帮助过我写作的每一个人。
华家德[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汪曾祺的“粉丝”:
大家下午好!
我是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波斯语班的外教,来自伊朗的华家德。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为我们提供学习平台。在张华教授的指导下,我很荣幸地赢得了这个奖项,并在这里发表获奖感言。我很激动,也很感谢贾平凹老师创办的《美文》杂志,为品学兼优的写作者设立这个奖项,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对学习热忱的激励和鼓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资助我们继续研究中国文化。
我怀揣梦想来到汪曾祺的故乡,今天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获奖,首先感谢我的老师张华教授。在张老师精心和耐心的指导下,我获得了这个奖。我也要感谢《美文》杂志、高邮市政府等组委会成员,因为这个奖项的确减轻了我的家庭负担。我要用这奖项创造更多的奇迹和精彩,我要好好继续研究中国文化,要用知识充实自己,用实践锻炼自己,最后回报培育我的学校,以及中国和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给我颁发的奖项,鼓励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再次向汪曾祺老师致敬。
谢谢大家!
樊宇皓[泰国]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言。首先,我要感谢所有的评委老师、评审及主办单位。我是泰国人,并不是职业作家,写作是我灵魂栖息的一种方式。我认为我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和评委老师得到了共鸣,我的文字算不上精美,可能是因为这些共鸣会被选上。
这次参加本届汪曾祺散文奖“我的老师”主题征文,是我第一次以母语以外的文字写作,也是第一次在中国获奖。汪曾祺先生是中国作家的标杆,他的文字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更沉迷于写作。这次出席颁奖典礼非常感动!我写作《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我的中学英语老师的散文。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在泰国,有一句泰语俗话,“老师如船过水无痕”,船把客人送到指定地点,而船本身在水面上又不留一点痕迹。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而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的耐心和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所以,我以文字的方式感谢、纪念我曾经的老师——我人生的引路人。获奖是激励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新的开始,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人。我一直相信文字有力量,言语间所无法言喻的感动与感谢,文字能替我们传达出来。文字也有生命,“散文有自己的定义和框架,首先应该是作为语言的艺术作品,其次需要指出的是思想,传递一份真诚、传递一份感动”。 谢谢大家!
晴朗[加纳]
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感谢词,我感到非常地荣幸。对于自己的获奖,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获奖,有一种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这一次的获奖让我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付出。平时,我一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做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今天,我站在这里,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然而,这不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导师、同学,他们一直在背后支持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有这个实力站在这里。我认为参加比赛的每一个人都很棒,都是很有实力的,我只是幸运了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会更加认真努力、奋发进取,和大家一起齐头并进,不辜负父母、师长、同学对我的期望。
谢谢大家!
范文决[越南]
从听到获奖的消息到现在,我每天都开心得不得了。感谢高邮市人民政府,感谢《美文》杂志,感谢汪曾祺学校,感谢我的老师,感谢这些因缘的成就,让我有机会向各位老师表达知恩和报恩的精神。知恩和报恩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懂得知恩报恩,我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挖掘、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就我自己而言,说到知恩和报恩,我现在能够站在这个台上,我要感谢中国政府,因为每年中国政府的教育部接收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政府为帮助我们留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
我还想借此机会感谢西北大学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今天,我们的院长也在这里。感谢她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环境,可以安心学习。特别是任院长,我从心底认为她就是像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母,让我们这些离开父母、亲人的留学生,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仍然可以感受到温暖的关怀和情义。
谢谢大家!
穆罕默德·谢赫[埃及]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埃及的穆罕默德·谢赫,是一名大学的中文教师,学习中文有14年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今天站在领奖台上,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荣耀。感谢组委会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此时此刻能够表达内心的感动和喜悦。
感谢《美文》杂志选登我的散文《我的精神和灵魂导师》。当我听到获奖的消息时,除了兴奋和激动,内心深处更是充满了感激。我们知道,《美文》杂志是贾平凹先生主编的散文刊物,1992年创刊以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设立“汪曾祺散文奖”特别是海外散文奖,也是对“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一项卓越回应。
我还要感谢高邮市人民政府。高邮市是汪曾祺先生的故乡,这里人文荟萃、诗情画意,有才子佳人、文人骚客,我仰慕他们,也追随他们。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仿佛能听到宋代词人秦观的吟诵:“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汪曾祺先生生于此,散文的结构追求自然,而不是奇崛,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发人深思;先生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来到这里,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人文气息,我也在想,耳濡目染后,我的文章会更美。
我还要借此机会感谢我的博士指导教师张华教授。我在读期间,他从不让我感谢他,现在我已经毕业三年了,今天有這样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把这种感激之情表达出来,谢谢老师!
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作为致力于要把中国故事带到阿拉伯国家的埃及人,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将兢兢业业做好一个沟通者和传播者,为中阿文化交流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萨拉[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尊敬的贾平凹老师:
大家好!
我叫萨拉,来自于伊朗。
我能获得汪曾祺散文奖,并来到美丽的高邮市领取奖项,对我来说,这是我在中国的这十一年里留下来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那天,当我看到获奖名单后,脑海里一下子回想到我的学生时代。
我想起上高中的时候,那是我最热爱写作的日子。我那时是在一所很小的学校,只有几十个学生上学。那时候,我和姐姐以及一位很好的同学决定为学校做一份杂志,名为“在学校的屋顶下”。虽然我们杂志的读者不到二十个人,但是我忘不了我们三个人在那份杂志的第一期印出时有多么的激动。如今,《美文》杂志提供的平台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并给我勇气,让我用中文写出散文。能够用中文写出散文一直是我学习中文的一个梦想,而参加这次活动就实现了我的梦想,激励我继续提高中文写作水平,不断地写作。
这次散文奖的主题必定让我们都深深地思考并寻找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老师,但正如我在散文中提到的,我的老师不一定是给我亲自上过课的老师,不一定是在上课时传授知识的那些老师。我的老师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首诗,总而言之,教育我的,让我成长的,都可以当我的老师。此时此刻,我生活中多了一位激发我的中文写作兴趣,并让我提高汉语写作水平的老师,那就是这次大赛。这个活动不仅让我对中文写作产生更多的兴趣,而且也使我更多地了解到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这是我学习生涯中发生的美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一件事情。 我想从心底跟大家说,站在这里的虽然是我,但是让我能够有机会站在这个台上的,是背后很多很多“我的老师”,感谢老师们!
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遇见把我们引向完美之路的老师!
谢谢大家!
叶海亚[埃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仁,尊敬的贾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美文》杂志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汪曾祺故里——美丽的高邮市领取这个奖项,这是对我这位学习和研究中国语言文学者的最大肯定和褒奖,也更加坚定了我继续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信念!
我叫叶海亚,来自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埃及,目前是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除了学生的身份外,我还参与了很多中国当代作家著作的翻译工作,主要是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译成阿拉伯语,介绍给阿拉伯世界。
我的专业和工作让我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也包括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老师。他的很多关于语言和创作的名句,在学习过程中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让我体悟到了中华语言和文化之美。例如: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要留出余地,让读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补充。”等等。
虽然汪曾祺先生离开我们20多年了,但他的人、他的文被人们不断提及。他为人为文,向真向善,诗情画意却不矫情,他的文字中总是流淌着对生活默默的温情,打动人心,因为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正如贾平凹老师所说的:汪曾祺先生“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看到《美文》杂志汪曾祺“我的老师”散文征文活动信息的时候,我脑子里马上就决定要写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我的父亲。曾经也想过写关于父亲的随笔录,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想法,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我一直没动笔。这次把父亲写成人生中第一位老师的主题给予了我很多感悟和想法,也勾起了我很多兒时的回忆。最后,我以真情实感没有任何文法修饰地把父亲在我人生中给我留下的一些零零碎碎的记忆写下来。我相信读完此文章的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读者,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或多或少会觉得好像是写自己的父亲一样。后来我很惊讶地发现,汪曾祺老师也曾经写过名为《我的父亲》的文章,在文章中,他论述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和才华,以及他的父亲对他本人的影响。
我曾经几次获过奖励和表彰,但大部分是和我从事的翻译工作有关的奖项。这次因直接用中文写散文而获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惊喜之余,我顿悟了在翻译过程中,包括汪曾祺先生在内的中国作家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要郑重感谢我的老师张华教授,他第一时间把大赛信息发给我们,并特意嘱咐我们说:“希望这次大赛能更多地激励和鼓舞我们成为中外文学美好交流的使者。”
最后,再次感谢组委会将这么重要的奖项颁发给我,激励我继续前进。也再次向汪曾祺先生致敬,期待在他的精神感召下,能够有更多优秀的中外作者投身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中来。
谢谢大家!
纳莉[伊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伊朗的留学生,名字叫纳莉。很荣幸自己获得了这个奖项,并在此发表获奖感言。在这里,我有很多人要感谢。
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给我的支持与关怀;感谢指导老师对我的辛勤指导;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更要感谢《美文》杂志和汪曾祺先生的故乡给我这个机会参加散文大赛。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高中老师——科玛妮女士。可以说是因为她,我才获得了这个奖项。她的勇敢、坚毅的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灵魂,她的毅力和态度一直影响着我,让我能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像伤口的膏药一样,抚慰着我的灵魂。看过我的散文的人应该知道科玛妮老师的故事。在我看来,当她的大多数亲人相继离世时,能帮助她度过这些生命中最艰苦岁月的,只有她背后那种神圣的力量和信仰。她的耐心和毅力让我领悟到,这个世界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好坏,都是有原因的,都是为了帮助人类提高自身的人格意识与人格水平。当我目睹最亲密的朋友逝世的时候,我才真正深刻地认识到这个人生哲理。知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自己对任何宗教的信仰,在人们生活顺利,没有任何问题时,这种损失往往是体察不到的,是不明显的;但是,只有当人们遇到痛苦时,才会去寻求一种救赎的方式,才会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活中发生的那些令人震惊与痛苦的事件。死亡往往是促使这种思想出现的强大动力。
科玛妮老师的故事教会了我们要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中汲取经验,并向生活本身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始终为国家的进步而不断努力,要意志坚强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才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汪曾祺先生虽然也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非常丰富的精神遗产,向汪曾祺先生致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