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的大潮下,在从事生物、劳技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应试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的记忆和知识的灌输,轻知识的运用与创造;重对少数“尖子”的造就,轻对大多数的全面培养提高。使现代中学生中出现了死读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局面。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积极投身新课改,遵循新的教育理念,创新学法,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辟出一片素质教育的新天地。那么,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1主体和客体——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从教育观念上讲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课上忙于讲课,学生课下忙于作业。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合作、参与下,通过实践,独立的去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运动过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上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教而言,教师作为教授者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为接受者的地位。就学而言,学生作为接受者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传授知识处于客体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学的主体性和接受性的统一,就形成了教与学的统一,两者由此锲合成交流,浑然一体。
2压抑与激励——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及格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佳的接受教育信息,因而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自觉、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学,要靠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尽其才,尽其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1注重兴趣培养,发挥个体特长是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先决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诱导、鼓励相结合,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利用,引导其成为动力。同一年龄段,由于性别、爱好的不同,他们的表现形式也不会截然不同。如学习好的体育不一定好;唱歌好的,学习不一定好等;但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這些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展己所长,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深深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平等的主体地位,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以此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
2.2引发诱导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在。那么,如何在激发兴趣的同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在实验课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探究《蚯蚓在什么物体上运动的速度快》,给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请每个小组自己设计对照实验,创造性的完成这一任务,为学生提出探究的具体目标。经比较观察得出: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请各小组分析快的原因,并关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蚯蚓的体壁要保持潮湿,为什么?用完的蚯蚓如何处理等。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即学生经历了提取前期知识,用生活经验进行推导、猜想,再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出结论。学习活动中,经常取得创造的成功,就会不断坚定学生想创造、进行创造的信念。
2.3难教与善为——师道尊严的突破与情感交流的魅力
传统的教育强调师道尊严,而现代素质教育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浓厚,关系融洽,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渠道畅通,心灵就可以发生共振,产生共鸣,做到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要求就会变成学生的自觉。师生情感对立,相互抱怨,相互猜疑,就会导致学生拒绝学习,抵制教育疏远教师,厌学辍学。那么,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如何具体把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素质教育呢?
2.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尊重信任为前提的
教师常常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由于学生素质不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也就不同。要完成教师的要求,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十分必要。宽容、理解、细心,及时的表扬是和谐关系的基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谈,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融入到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理,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3.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严格要求为保证的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也用一个“严师”的姿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我就大声训斥;作业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撕去重做,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怕我,认真的学习。可一段时间下来,我变成了“孤家寡人”,学生见到我就跑,向班干部了解情况,报喜不报忧。怎么会这样?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可是按流传了很多年的古训来做的。我深深的反省自己,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于是我找来我的课代表询问为什么同学们见到我就跑,对我躲躲闪闪的,有什么话也不和我说。一开始,代表支支吾吾,后来她说:“老师,我们总是看不到你的笑容,总怕说错或做错了什么,怕你发火。”我惊呆了,在学生心目中,我就总是“阴天。”难道“严”错了吗?我该如何做?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诚心的找过去那些受过严厉批评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当天的班会课,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和建议,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认真地听和记笔记,开始只有偶尔的议论声,慢慢地发言激烈起来。对于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当面承诺一定虚心接受,并请同学们监督。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有什么事情,不再对我躲躲闪闪,也愿意和我商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给他指明他的努力方向。经过工作中的反思和改进,我和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现在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严”和“爱”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构建。
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主体和客体——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试教育”从教育观念上讲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课上忙于讲课,学生课下忙于作业。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合作、参与下,通过实践,独立的去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运动过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上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客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教而言,教师作为教授者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为接受者的地位。就学而言,学生作为接受者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传授知识处于客体位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学的主体性和接受性的统一,就形成了教与学的统一,两者由此锲合成交流,浑然一体。
2压抑与激励——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及格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最佳的接受教育信息,因而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自觉、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学,要靠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尽其才,尽其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1注重兴趣培养,发挥个体特长是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先决条件。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有赖于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诱导、鼓励相结合,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利用,引导其成为动力。同一年龄段,由于性别、爱好的不同,他们的表现形式也不会截然不同。如学习好的体育不一定好;唱歌好的,学习不一定好等;但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這些个性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都能展己所长,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使他们深深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平等的主体地位,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以此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主动学习。
2.2引发诱导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所在。那么,如何在激发兴趣的同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在实验课中,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探究《蚯蚓在什么物体上运动的速度快》,给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请每个小组自己设计对照实验,创造性的完成这一任务,为学生提出探究的具体目标。经比较观察得出: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请各小组分析快的原因,并关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蚯蚓的体壁要保持潮湿,为什么?用完的蚯蚓如何处理等。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即学生经历了提取前期知识,用生活经验进行推导、猜想,再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概括出结论。学习活动中,经常取得创造的成功,就会不断坚定学生想创造、进行创造的信念。
2.3难教与善为——师道尊严的突破与情感交流的魅力
传统的教育强调师道尊严,而现代素质教育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浓厚,关系融洽,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渠道畅通,心灵就可以发生共振,产生共鸣,做到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要求就会变成学生的自觉。师生情感对立,相互抱怨,相互猜疑,就会导致学生拒绝学习,抵制教育疏远教师,厌学辍学。那么,在实施创新教学中,如何具体把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素质教育呢?
2.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尊重信任为前提的
教师常常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建立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由于学生素质不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也就不同。要完成教师的要求,注重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十分必要。宽容、理解、细心,及时的表扬是和谐关系的基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交谈,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融入到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理,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3.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严格要求为保证的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工作中,我也用一个“严师”的姿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我就大声训斥;作业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撕去重做,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怕我,认真的学习。可一段时间下来,我变成了“孤家寡人”,学生见到我就跑,向班干部了解情况,报喜不报忧。怎么会这样?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可是按流传了很多年的古训来做的。我深深的反省自己,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于是我找来我的课代表询问为什么同学们见到我就跑,对我躲躲闪闪的,有什么话也不和我说。一开始,代表支支吾吾,后来她说:“老师,我们总是看不到你的笑容,总怕说错或做错了什么,怕你发火。”我惊呆了,在学生心目中,我就总是“阴天。”难道“严”错了吗?我该如何做?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诚心的找过去那些受过严厉批评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当天的班会课,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和建议,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认真地听和记笔记,开始只有偶尔的议论声,慢慢地发言激烈起来。对于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当面承诺一定虚心接受,并请同学们监督。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有什么事情,不再对我躲躲闪闪,也愿意和我商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给他指明他的努力方向。经过工作中的反思和改进,我和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现在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严”和“爱”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构建。
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使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成为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