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带着语文回归到生活中去,带来的将是生机勃发、焕然一新的语文教学风貌。
一、 源头活水来——来源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素材,因地制宜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就能让书本上静静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丰满充盈起来。
1.激活生活经验
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大海,仅仅借助文字难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乐趣。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带着照片来说一说他们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以此唤起了学生的愉悦体验,为体会文中情感做好了铺垫。
2.挖掘生活素材
来自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总是能格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春天》一课时,因为地处农村,我就在课前带领着学生到田野中去感受生活,寻求教学素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音画两相宜——展现生活
儿童的思维是基于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的。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挑选恰当的声音、画面以及视频等资料,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沉醉于优美的音画情境的同时,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自然契合。
1.音画动情
教师通过截取富有代表性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绪的荡漾中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一》时,我精心编辑了一段视频,展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激昂的话音、欢快的乐曲,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音画激趣
对于学生比较陌生、难以想象和体会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画面,伴以贴合氛围的音乐渲染,给学生造成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从而拉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荷塘景色的视频,在轻柔缓慢的音乐声中,我启发学生观察画面,扣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指导学生辨析。
师:观察视频中的荷花,你能给“冒”换一个词吗?
生1:长出来。
生2:挤出来。
生3:露出来。
……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生动的词儿,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课文中要用“冒出来”呢?
生4:说明荷花长出来是迫不及待的。
生5:我认为是使劲儿地长出来。
生6:说明荷花的生长是那么生机勃勃!
在音画的渲染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三、 百川东到海——回归生活
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知识对于生活的推动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
1.在生活中学
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思考的心灵,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观察、慢慢咀嚼,这时,他们的感受将尤为深刻。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之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植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浅显地回答“净化空气”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去解答“为什么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这一问题,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在生活中用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以往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能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为后继的语文学习提供动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练习八》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1) “我是搜集家”:在随同父母走亲访友的同时,搜集一些春联。
(2) “我是小帮手”:和家人一起张贴春联,运用课上所学的贴春联的要求;注意安全。
(3) “我是小问号”: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寻求家人帮助,弄懂一些春联的意思。
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拉近了语文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将生活的新鲜活水注入了课堂教学中,使得语文课堂这方世界分外精彩!
(责编 刘宇帆)
一、 源头活水来——来源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挖掘语文教学过程的生活素材,因地制宜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就能让书本上静静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丰满充盈起来。
1.激活生活经验
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针对课文内容的特点,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见过大海,仅仅借助文字难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乐趣。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带着照片来说一说他们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以此唤起了学生的愉悦体验,为体会文中情感做好了铺垫。
2.挖掘生活素材
来自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总是能格外激起学生的认知冲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北大荒的春天》一课时,因为地处农村,我就在课前带领着学生到田野中去感受生活,寻求教学素材,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音画两相宜——展现生活
儿童的思维是基于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的。根据生活场景的不同,挑选恰当的声音、画面以及视频等资料,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沉醉于优美的音画情境的同时,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自然契合。
1.音画动情
教师通过截取富有代表性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情绪的荡漾中展开对文本的解读,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一》时,我精心编辑了一段视频,展现了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场景。激昂的话音、欢快的乐曲,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音画激趣
对于学生比较陌生、难以想象和体会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画面,伴以贴合氛围的音乐渲染,给学生造成视觉或听觉上的冲击,从而拉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荷塘景色的视频,在轻柔缓慢的音乐声中,我启发学生观察画面,扣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指导学生辨析。
师:观察视频中的荷花,你能给“冒”换一个词吗?
生1:长出来。
生2:挤出来。
生3:露出来。
……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生动的词儿,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课文中要用“冒出来”呢?
生4:说明荷花长出来是迫不及待的。
生5:我认为是使劲儿地长出来。
生6:说明荷花的生长是那么生机勃勃!
在音画的渲染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得到了逐步提升。
三、 百川东到海——回归生活
让语文回归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知识对于生活的推动作用,就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
1.在生活中学
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思考的心灵,到生活中去学语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细细观察、慢慢咀嚼,这时,他们的感受将尤为深刻。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走,我们去植树》一课,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之后,我启发学生思考:植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浅显地回答“净化空气”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去解答“为什么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这一问题,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在生活中用
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以往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能体会到语文的实用性,为后继的语文学习提供动力。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练习八》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1) “我是搜集家”:在随同父母走亲访友的同时,搜集一些春联。
(2) “我是小帮手”:和家人一起张贴春联,运用课上所学的贴春联的要求;注意安全。
(3) “我是小问号”:自己独立思考或者寻求家人帮助,弄懂一些春联的意思。
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拉近了语文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将生活的新鲜活水注入了课堂教学中,使得语文课堂这方世界分外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