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改变群众信“访”不信法之现象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tayang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各种社会矛盾都很突出,然而人们在遇到矛盾、纠纷,选择解决、救济的途径时却往往舍法而上访,即所谓信“访”不信法。如此后果当然很严重。笔者通过分析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应该是各级公共权力机关尤其是基层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落实群众路线,严格依法办事,让法律权威在广大群众的心中真正树立起来。做到了这一点,则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就会逐步得到改变并最终走向消亡。
  关键词:信“访”不信法;群众路线;依法办事;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都很突出。然而人们在遇到矛盾、纠纷,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却往往并不是循法而行,通过调解、仲裁、行政复议乃至诉讼等途径和方式来化解,而是独自或群体性前往各级政府的信访部门,希望通过上访这种方式来得到解决。这就是目前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所谓信“访”不信法。
  信“访”不信法的后果无疑很严重,一是破坏了法律权威,让法律在广大群众的心中难以树立起应有的崇高地位;二是各种法律救济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被虚置,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定分止争功能;三是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容易使他们对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产生怀疑;四是由于其群体性特点,给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法律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中本应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那么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呢?是法律制度本身存在重大缺陷,还是各种权利救济机构功能不够健全,使得它们难以担此重任?大家知道,目前我国法律制度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相比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以宪法为统帅,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2010年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样,我国的各种权利救济机制和司法体制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可诸如调解、仲裁、复议、诉讼等机构的设置总的来说都已具足,在物质、技术、权责及人员配置上也都应该能够满足社会对法律的需求。
  既然如此,则人们在遇到矛盾、纠纷后为什么还是不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而是热衷于去上访呢?通过分析和思考,笔者以为,人们之所以普遍抱持这样一种观念,社会上之所以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除了我国几千年封建传统上一贯轻视法律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在现实生活中继续在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一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我们的一些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尤其是基层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没有严格地依照法律规定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使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没有树立起应有的权威,使人们普遍对法律缺少信任感。
  法律作为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刚性规则,一经实施就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一体遵循。然而在目前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这种刚性规则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是往往变成了一些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谋取局部利益和中饱私囊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执法和司法两个环节上。在执法环节上,一是滥用权力,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权力,从而侵犯了法律赋予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渎职不作为,当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本应及时出手进行救济,充当他们的保护神,然而事实上却常常并非如此,而是麻木不仁,袖手旁观。在司法环节上,则主要是司法不公,打官司常常成了打“关系”,比财力,拼人情,当事人消耗了大量精力、时间和财力,结果其合法权益却并不一定能得到有效保障,即使赢了官司也可能兑现、执行不了。如此时间一长,法律在人们心中的光环便渐渐地褪了颜色,人们自然就会对它产生怀疑,不敢去相信它,因而当其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也就很难想象他们会寄希望于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了。
  上访虽然是非法律途径、非正式救济渠道,各级政府的信访部门也并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职责和权限,然却因为其常常是在群情激愤的状态下进行的,很容易对党和政府形成冲击,给社会稳定造成压力,因而也就比较容易能够引起上级机关及其领导的重视甚至是高度重视,问题有可能很快得到解决,即使是一些并不合法的利益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满足。如此一来,当人们遇到矛盾、问题,认为其权益受到侵害而选择救济渠道时,信“访”不信法,首先想到去上访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要改变广大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这种观念,减少、杜绝矛盾、问题产生后“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这种现象的蔓延,在当前我们法治国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法治环境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公共权力机关及权力行使者,尤其是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密切的基层公共权力機关及权力行使者,一定要切实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作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之精神,在实际的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努力把群众路线落实好,实实在在地把广大群众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降低矛盾的烈度。而当矛盾、纠纷出现后,当事人循法律途径解决时,同样一定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判断,尤其是司法机关一定要做到司法公正,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审查和裁判,让司法工作真正担当起守望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相信依循法律途径一定能够得到救济,失衡的心理一定能够得到恢复,从而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或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将法律作为归依,并进而在心中树立起法律才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最有效也是最坚强后盾的这样一种现代法治观念。如此,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便会仰之如北斗,渴之如甘霖,信“访”不信法的现象也肯定会逐步得到改变并最终走向消亡。
  作者简介:张鹤鸣,男,1966年3月出生,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共芜湖市委党校法学讲师 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法治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并且利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保护,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以行政保护为主的模式。但这种保护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我们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将对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摘 要:人类自诞生以来,为了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生活和维系社会联系,探索并尝试了种种治理社会的方法与机制。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有效机制之一,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律的规范与完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反之,无法可依会导致市场运作混乱,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期刊
摘 要: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曾提出“从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演进看,神证、人证时代进入到物证时代是历史的进步。那么电子证据即将成为证据之王的大趋势,很可能宣告电子证据时代的来临。这将是司法证明方法的历史飞跃”。美国学者保罗﹒罗斯坦教授也提出“20世纪早期是法庭雄辩的时代,而中期是论证证据的时代,晚期则将进入高精技术证据时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者的言论已经悄无声息的变成了现实,电子
期刊
摘 要:国企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严三实”为导向,转变作风,祛官气、接地气、聚民气,虚心听取国企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国企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三严三实”为目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以践行“三严三实”的新成果,不断推动国企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三严三实”内涵,对践行“三严三实” 助推国企发展的途径以及践行“三严三实”助推国企发展的要求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
期刊
摘 要:北京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面临的环境问题非常复杂,北京城市绿地如何发展将是全市园林行业所要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大树带冠移植、反季节施工等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北京城市园林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城市绿地建设;反季节栽植;大树带冠移植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期刊
摘 要:节水渔业技术是指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大容量的更换水体,仅增加被蒸发的水量,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养殖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质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提高养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通过对节水渔业以及淡水渔业的现状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更好的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水渔业;淡水渔业;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我国水产养殖业在科学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这表明了新形势下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已成为新疆各级领导干部的现实要求。本文从创新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最佳途径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依法治疆要求新疆各级领导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治思维;依法治疆;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
期刊
摘 要:景颇族作为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跨境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相关内容,也深刻的展现了他们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对景颇族的舞蹈的内容与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进程,更深入的体现其民族特点。  关键词:景颇舞蹈;内容;形式;研究;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云南境内的景颇族是一个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地公安机关开始改变以往枪支入库的做法,实行配枪巡逻,武器的使用已成为现阶段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分析了当前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立法情况,并就完善相关立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民警察;武器;立法;  中图分类号: 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2  随着近年来发生的北京“10.28”、昆明“3.0
期刊
摘 要: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网络自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随着大学生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维权方式也不断更新,网络自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维权的主要途径。相比传统面对面的维权方式,网络自媒体维权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发布有关高校管理的维权信息,对高校管理以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极大的挑战。这篇文章通过对网络自媒体维权方式的利弊分析,总结提出在网络高度普及、信息快速更新的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