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文化建设是个大话题。这一组短文的作者,属于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之一,他们既是某一文化门类的专家,又在不同的文化领导岗位担任职务。在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鼓角声中,听听行家里手的甘苦之言、肺腑之声,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文章虽短,却触及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有回顾、也有展望,有细节、更有鸟瞰。从中,我们可以深化认识,也可增进信心。
反映时代 奉献精品
江苏是改革开放的热土,社会大变革推动着思想大解放、文艺大繁荣。这是一个需要、能够、也应该产生反映自己时代伟大作品的时期,创造出与伟大实践相适应的、能够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受得住时间考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是当代江苏文学艺术界的光荣使命。最近,江苏作家喜获茅盾文学奖,省交响乐团在国际演出中也取得巨大成功,这都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江苏向文化强省迈进的良好开端。
范小青(作家、省作家协会主席):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文学有如火炬,其理想的光焰始终照耀和引领着人的精神世界。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无數代人的阅读与传承,依然滋养着人类灵魂,散发着永恒魅力的文学作品,堪称精品。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渴求亦愈来愈强烈,这对文学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文化建设的最佳发展时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摆在作家们面前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时代在呼唤文学精品,文化强省期待着文学精品的不断涌现,文学的繁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精品上。江苏作家面对时代的召唤与挑战,怎样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呢?
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对文学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认知,以及非比寻常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是精品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作家们应时时反问自己,我为这个时代奉献了什么样的精神产品,这些作品是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文学精品的出现,不仅要有外部条件的催生,还需要有作家自身的内在因素。比如生活的磨砺,丰富的学养,思想境界的升华,甚至其熟练的写作技巧、语言的功底等等,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学精品。
第三要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养份,扎扎实实地沉潜到生活的深处,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群众的情感诉求,以真诚的态度,书写自己理解的生活,使作品中流溢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和人类道德精神的光焰。
朱昌耀(演奏家,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省文联副主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省级艺术表演团体担负着对传统文化和江苏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责任,发挥着在全省各门类艺术的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掘传统的文化资源,把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和民生工程,认真扎实做好。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营造良好、完善的艺术生产氛围,加大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文化与支持公益性文化的投入,选择若干具有国际水准、市场潜力和江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给予重点支持。并建立长期规划,力避急功近利与短期效应。
艺术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我们要在艺术生产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要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还要在艺术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在艺术生产环节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立足于剧目题材和艺术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力求我们的舞台艺术产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期望和新需求。另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在演艺、传媒、出版等各行业综合布局、相互沟通、通力合作,以形成江苏优势产业链和文化整体合力。我们要打破地域、行业、行政区划和所有制的界限,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统一人力、统一财力、统一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统筹规划、加强策划、扩大宣传,着眼增量、带动存量,形成有特色、成系列、规模化、富有竞争力、具有冲击力的江苏文化艺术品牌。
舞台艺术产品既有艺术属性,也有商品属性,我们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没有市场的文艺产品,既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无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基本权利。真正的舞台艺术精品应该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必须多演出,只有多演出,演员队伍才能得到锻炼;只有多演出,艺术生产才能得到磨练;只有多演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在推广和运作上主动出击,推动舞台艺术产品加速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营销队伍,充分发掘和培育市场,拓展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建立与终端市场的密切联系,通过市场体系去孵化创意、发现需求、细分观众、个性定制,使舞台艺术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守阵地 服务公众
公共文化服务做得好不好,是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人民的生活要靠文化来滋润,普通百姓应当具有享受优秀文化产品的权利,这是民众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的基本保证。我省众多高层次的文化场馆正日益贴近大众的生活,作为基础的基层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有容乃“大”、本固则“强”,最大多数人民的享受与参与,是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与保障。
孙晓云(书法家,省美术馆馆长、省文联副主席):美术馆不仅要成为为公众提供艺术欣赏和为艺术家提供艺术交流的艺术殿堂,还应该成为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最佳平台,成为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场所,成为展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最佳窗口。
江苏省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美术馆,是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宣传的重要窗口。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属性,对未成年人及特殊人群免收门票。2008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对所有公众全面免费开放,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通过三年的摸索和总结,在美术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开放之际,又率先提出“三免费”口号,即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为有重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办展、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艺术教育、培训和服务,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2010年入选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为契机,我们树立了“建设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美术馆”目标,实施管理机制、用人机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科学高效运营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丰富展览内容和形式,策划、引进水平高、影响大的学术展览的同时,按照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画种、不同 的形式制定了若干藏品专题展览预备方案和菜单,不定期地举办藏品展,从而做到天天有展览。二是创立了“江苏美术讲堂”,并以此作为江苏省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品牌,结合展览为公众举办中外美术史、美术技法知识、鉴赏与收藏、创作与理论、常识通识等各项讲座和开展互动活动,以培养、吸引观众,扩大观众群,充分发挥美术馆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三是开通了江苏省美术馆最新网站,用信息平台最快地向公众发布美术展览、研究、活动的实况,并免费发放美术馆介绍、展览资讯、作品图录等资料。四是实施“三送”工程,发挥省级美术馆的龙头作用,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社区、中小学校打造“文化共建”平台,推进文化南京、文化江苏建设。
居永良(书法家,昆山市巴城镇宣传办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澄湖碧波浩渺,600年前的巴城,有“玉山雅集”,孕育了百戏之师昆曲;今天的巴城,又成了远近闻名的“书法之乡”。就“文艺创作”而言,创新是“不二法门”;而对于“文化工作”而言,有时“坚守”比“创新”来的更重要。书法之乡的成功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懈努力:
组织领导是关键。以1986年星溪书画摄影协会为起点,从成立巴城书法协会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定为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每次重大创建活动都由巴城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领导小组成员覆盖各个层面。每个社区、村、学校都配置了书法活动室,各个街道都有书法活动中心,书法建设有人员、有资金、有场地、有制度。
专业人才是灵魂。通过书法培训班、书法沙龙,培养发展书法创作骨干。经过近十年的坚持,书法得到普及,专业队伍不断扩大。巴城书协从2004年初成立时的56人,发展到现在的118人,海内外荣誉会员20人。中国书协会员实现了零的突破,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从2002年的1人增加到16人。
书画活动是生命。巴城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书法活动,组织各类书画比赛及展览。坚持举办顾阿瑛杯书法大赛,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常年坚持开展每周一次书法沙龙;每年组织会员为老百姓义务写春联;积极在镇蟹文化节、镇文化艺术节上进行书法表演。每1-2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书法活动,如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的“阳澄湖杯”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画展暨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建设论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昆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湖风——中国名湖书法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部主办的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联展等大型活动。广泛开展的群众书法活动赋予了书法之乡强大的生命力。
少年儿童是未来。巴城中小学每周都有书法课,都配备了书法专用教室和省级以上的书法专职教师。各中小学都积极编写校本写字教材,已有五套12册的校本写字教材在学生中广泛使用。省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分别授予正仪中心校“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和“全国写字实验学校”称号。多年来,巴城的书法学子在书法特长生、专业院校考试中名列前茅。
转换机制 多元发展
文化大繁荣,呼唤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一大批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机制体制的变革,使这些单位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它们直面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文化发展主体,单一的投资渠道,再也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了,民营资本登上文化舞台,民营文化做大做强,乃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文化主体多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柯军(演员,省昆剧院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昆剧院转企改制之后,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們把艺术传承作为昆剧院团建设的基础,积极探索昆曲发展的现代路径。
产品化,产业化。改制以来,我院从“单一化”艺术生产向“多元化”文化产业方向转型,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商业演出,基本实现了投资多元化。2007年~2008年,与民营企业盛世宝玉公司合作,一年中免费为南京的昆曲观众举办了358场“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专场”。2009年开始又与南京熙南里古戏台签定了五年天天演的商演合同,2011年全年在水乡周庄进行商演。实现从剧场演出的单一模式向演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跨越,是我院的努力方向。
面向大众,走出国门。在昆曲演出市场得到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忘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坚持送戏进校园、进企业,举办各种义演,募集了大量善款。通过各种活动,昆曲艺术愈来愈近地走向大众。我院一批精品剧目近年来也积极“走”了出去,先后出访德国、瑞士、荷兰、英国、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昆曲旋风。国际交流活动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影响力,拓展了新的演出市场。
新平台,新战略。我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演出团体的网络电视平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官网“环球昆曲在线”,从2010年4月3日试播,4月25日首次直播以来,到2010年年底,共在线直播演出、活动和讲座等60场,网络点击率超250万人次,观众遍及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韩、英、美等国家和地区。通过环球昆曲在线,除了可以同步观看我院直播,还可以查找到大量的昆曲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汪洋(娱乐品牌策划人、南京光阳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娱乐文化是一块很有潜力的领地,法国的红磨坊、美国的好莱坞和迪斯尼都是成功的例证。作为中国休闲娱乐文化产业的探索者,“光阳大舞台"2003年登陆石城,通过市场化运作,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一条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娱乐文化道路。
当年,文化市场并不乐观,民间投资寥寥无几,各种演出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或者由大型财团赞助,光阳大舞台这种私营模式在江苏地区属于首例。探索者的道路是艰难的,光阳大舞台前期的运营亏损近100万元。如今,经过惨淡经营,“吃一吃南京板鸭,看一看光阳大舞台的演出”,已渐渐成为具有南京色彩的文化娱乐休闲方式,成为众多商务人士进行绿色、阳光、健康商务活动方式,更成为普通老百姓释放压力、缓解疲劳、享受全家娱乐总动员的绝佳选择。
光阳大舞台至今已进行了2800多场演出,吸引了200多万人次观看,每年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交纳40多万元税收。光阳大舞台的卖点在于“新、奇、特”,音乐情景剧善于营造气氛,富有生活气息,杂技、魔术、竞技类演出挑战观众的心理期待,众多实力派明星与观众亲密零距离,老南京民俗色彩让人穿越时空,时尚小品令人耳目一新。光阳大舞台火爆的人气,引起了专家和业内同行关注。几年来,山东、安徽以及本省一些大中城市的几十家娱乐总监来光阳学习、观摩。
文化娱乐品牌应当为城市建设添光赋彩,光阳大舞台将更加专注于培养专业人才,打造更多贴近百姓心声的精品节目,也期待能够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扩大规模,引进更多国家级专业演艺人才,让老百姓的演艺舞台更宽广。
责任编辑:刘卫东
反映时代 奉献精品
江苏是改革开放的热土,社会大变革推动着思想大解放、文艺大繁荣。这是一个需要、能够、也应该产生反映自己时代伟大作品的时期,创造出与伟大实践相适应的、能够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受得住时间考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是当代江苏文学艺术界的光荣使命。最近,江苏作家喜获茅盾文学奖,省交响乐团在国际演出中也取得巨大成功,这都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是江苏向文化强省迈进的良好开端。
范小青(作家、省作家协会主席):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文学有如火炬,其理想的光焰始终照耀和引领着人的精神世界。那些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无數代人的阅读与传承,依然滋养着人类灵魂,散发着永恒魅力的文学作品,堪称精品。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们对精神层面的渴求亦愈来愈强烈,这对文学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文化建设的最佳发展时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摆在作家们面前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时代在呼唤文学精品,文化强省期待着文学精品的不断涌现,文学的繁荣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精品上。江苏作家面对时代的召唤与挑战,怎样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呢?
首先要强化精品意识,对文学艺术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认知,以及非比寻常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是精品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作家们应时时反问自己,我为这个时代奉献了什么样的精神产品,这些作品是否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文学精品的出现,不仅要有外部条件的催生,还需要有作家自身的内在因素。比如生活的磨砺,丰富的学养,思想境界的升华,甚至其熟练的写作技巧、语言的功底等等,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文学精品。
第三要从生活中汲取有益的养份,扎扎实实地沉潜到生活的深处,倾听人民的心声,反映群众的情感诉求,以真诚的态度,书写自己理解的生活,使作品中流溢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和人类道德精神的光焰。
朱昌耀(演奏家,省演艺集团党委书记、省文联副主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省级艺术表演团体担负着对传统文化和江苏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责任,发挥着在全省各门类艺术的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着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掘传统的文化资源,把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和民生工程,认真扎实做好。同时,希望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营造良好、完善的艺术生产氛围,加大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文化与支持公益性文化的投入,选择若干具有国际水准、市场潜力和江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品,给予重点支持。并建立长期规划,力避急功近利与短期效应。
艺术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我们要在艺术生产的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要在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还要在艺术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模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要在艺术生产环节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立足于剧目题材和艺术创作手法不断创新,力求我们的舞台艺术产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适应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期望和新需求。另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在演艺、传媒、出版等各行业综合布局、相互沟通、通力合作,以形成江苏优势产业链和文化整体合力。我们要打破地域、行业、行政区划和所有制的界限,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统一人力、统一财力、统一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统筹规划、加强策划、扩大宣传,着眼增量、带动存量,形成有特色、成系列、规模化、富有竞争力、具有冲击力的江苏文化艺术品牌。
舞台艺术产品既有艺术属性,也有商品属性,我们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没有市场的文艺产品,既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无法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享受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基本权利。真正的舞台艺术精品应该是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作品。舞台艺术作品必须多演出,只有多演出,演员队伍才能得到锻炼;只有多演出,艺术生产才能得到磨练;只有多演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提高。我们还要在推广和运作上主动出击,推动舞台艺术产品加速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营销队伍,充分发掘和培育市场,拓展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建立与终端市场的密切联系,通过市场体系去孵化创意、发现需求、细分观众、个性定制,使舞台艺术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守阵地 服务公众
公共文化服务做得好不好,是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人民的生活要靠文化来滋润,普通百姓应当具有享受优秀文化产品的权利,这是民众活得幸福、活得有尊严的基本保证。我省众多高层次的文化场馆正日益贴近大众的生活,作为基础的基层文化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有容乃“大”、本固则“强”,最大多数人民的享受与参与,是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与保障。
孙晓云(书法家,省美术馆馆长、省文联副主席):美术馆不仅要成为为公众提供艺术欣赏和为艺术家提供艺术交流的艺术殿堂,还应该成为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最佳平台,成为对公众进行审美教育的最佳场所,成为展示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最佳窗口。
江苏省美术馆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美术馆,是江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宣传的重要窗口。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属性,对未成年人及特殊人群免收门票。2008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对所有公众全面免费开放,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通过三年的摸索和总结,在美术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开放之际,又率先提出“三免费”口号,即免费向公众开放、免费为有重大艺术成就的艺术家办展、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艺术教育、培训和服务,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2010年入选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为契机,我们树立了“建设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美术馆”目标,实施管理机制、用人机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科学高效运营机制,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丰富展览内容和形式,策划、引进水平高、影响大的学术展览的同时,按照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画种、不同 的形式制定了若干藏品专题展览预备方案和菜单,不定期地举办藏品展,从而做到天天有展览。二是创立了“江苏美术讲堂”,并以此作为江苏省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品牌,结合展览为公众举办中外美术史、美术技法知识、鉴赏与收藏、创作与理论、常识通识等各项讲座和开展互动活动,以培养、吸引观众,扩大观众群,充分发挥美术馆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三是开通了江苏省美术馆最新网站,用信息平台最快地向公众发布美术展览、研究、活动的实况,并免费发放美术馆介绍、展览资讯、作品图录等资料。四是实施“三送”工程,发挥省级美术馆的龙头作用,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社区、中小学校打造“文化共建”平台,推进文化南京、文化江苏建设。
居永良(书法家,昆山市巴城镇宣传办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阳澄湖碧波浩渺,600年前的巴城,有“玉山雅集”,孕育了百戏之师昆曲;今天的巴城,又成了远近闻名的“书法之乡”。就“文艺创作”而言,创新是“不二法门”;而对于“文化工作”而言,有时“坚守”比“创新”来的更重要。书法之乡的成功缘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懈努力:
组织领导是关键。以1986年星溪书画摄影协会为起点,从成立巴城书法协会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定为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每次重大创建活动都由巴城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领导小组成员覆盖各个层面。每个社区、村、学校都配置了书法活动室,各个街道都有书法活动中心,书法建设有人员、有资金、有场地、有制度。
专业人才是灵魂。通过书法培训班、书法沙龙,培养发展书法创作骨干。经过近十年的坚持,书法得到普及,专业队伍不断扩大。巴城书协从2004年初成立时的56人,发展到现在的118人,海内外荣誉会员20人。中国书协会员实现了零的突破,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从2002年的1人增加到16人。
书画活动是生命。巴城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书法活动,组织各类书画比赛及展览。坚持举办顾阿瑛杯书法大赛,组织开展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常年坚持开展每周一次书法沙龙;每年组织会员为老百姓义务写春联;积极在镇蟹文化节、镇文化艺术节上进行书法表演。每1-2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书法活动,如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的“阳澄湖杯”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画展暨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建设论坛、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国书法进万家、昆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大湖风——中国名湖书法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组联部主办的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联展等大型活动。广泛开展的群众书法活动赋予了书法之乡强大的生命力。
少年儿童是未来。巴城中小学每周都有书法课,都配备了书法专用教室和省级以上的书法专职教师。各中小学都积极编写校本写字教材,已有五套12册的校本写字教材在学生中广泛使用。省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分别授予正仪中心校“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和“全国写字实验学校”称号。多年来,巴城的书法学子在书法特长生、专业院校考试中名列前茅。
转换机制 多元发展
文化大繁荣,呼唤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一大批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机制体制的变革,使这些单位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使它们直面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文化发展主体,单一的投资渠道,再也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了,民营资本登上文化舞台,民营文化做大做强,乃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在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文化主体多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柯军(演员,省昆剧院院长、省文联副主席):省昆剧院转企改制之后,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們把艺术传承作为昆剧院团建设的基础,积极探索昆曲发展的现代路径。
产品化,产业化。改制以来,我院从“单一化”艺术生产向“多元化”文化产业方向转型,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商业演出,基本实现了投资多元化。2007年~2008年,与民营企业盛世宝玉公司合作,一年中免费为南京的昆曲观众举办了358场“盛世宝玉昆曲全球公益专场”。2009年开始又与南京熙南里古戏台签定了五年天天演的商演合同,2011年全年在水乡周庄进行商演。实现从剧场演出的单一模式向演出市场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跨越,是我院的努力方向。
面向大众,走出国门。在昆曲演出市场得到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忘把社会责任扛在肩头。坚持送戏进校园、进企业,举办各种义演,募集了大量善款。通过各种活动,昆曲艺术愈来愈近地走向大众。我院一批精品剧目近年来也积极“走”了出去,先后出访德国、瑞士、荷兰、英国、印度、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刮起昆曲旋风。国际交流活动增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影响力,拓展了新的演出市场。
新平台,新战略。我院建立了全国首个演出团体的网络电视平台——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官网“环球昆曲在线”,从2010年4月3日试播,4月25日首次直播以来,到2010年年底,共在线直播演出、活动和讲座等60场,网络点击率超250万人次,观众遍及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韩、英、美等国家和地区。通过环球昆曲在线,除了可以同步观看我院直播,还可以查找到大量的昆曲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汪洋(娱乐品牌策划人、南京光阳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娱乐文化是一块很有潜力的领地,法国的红磨坊、美国的好莱坞和迪斯尼都是成功的例证。作为中国休闲娱乐文化产业的探索者,“光阳大舞台"2003年登陆石城,通过市场化运作,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一条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娱乐文化道路。
当年,文化市场并不乐观,民间投资寥寥无几,各种演出项目大多是政府投资或者由大型财团赞助,光阳大舞台这种私营模式在江苏地区属于首例。探索者的道路是艰难的,光阳大舞台前期的运营亏损近100万元。如今,经过惨淡经营,“吃一吃南京板鸭,看一看光阳大舞台的演出”,已渐渐成为具有南京色彩的文化娱乐休闲方式,成为众多商务人士进行绿色、阳光、健康商务活动方式,更成为普通老百姓释放压力、缓解疲劳、享受全家娱乐总动员的绝佳选择。
光阳大舞台至今已进行了2800多场演出,吸引了200多万人次观看,每年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交纳40多万元税收。光阳大舞台的卖点在于“新、奇、特”,音乐情景剧善于营造气氛,富有生活气息,杂技、魔术、竞技类演出挑战观众的心理期待,众多实力派明星与观众亲密零距离,老南京民俗色彩让人穿越时空,时尚小品令人耳目一新。光阳大舞台火爆的人气,引起了专家和业内同行关注。几年来,山东、安徽以及本省一些大中城市的几十家娱乐总监来光阳学习、观摩。
文化娱乐品牌应当为城市建设添光赋彩,光阳大舞台将更加专注于培养专业人才,打造更多贴近百姓心声的精品节目,也期待能够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扩大规模,引进更多国家级专业演艺人才,让老百姓的演艺舞台更宽广。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