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构建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在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演示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學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好。
二、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
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烧和燃料,溶液、酸、碱、盐等。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做馒头时,为什么面团发酵了要使用纯碱。又如新购买的铝壶在烧水时,为什么水接触的地方会变黑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每节课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三、明确教学目的、任务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要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空气”一课教学中,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这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生成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一、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在人们的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演示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合反应;(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學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好。
二、将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
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烧和燃料,溶液、酸、碱、盐等。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做馒头时,为什么面团发酵了要使用纯碱。又如新购买的铝壶在烧水时,为什么水接触的地方会变黑等。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每节课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三、明确教学目的、任务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要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比如,在“空气”一课教学中,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
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这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生成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总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