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 反过来想一想"。
  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虽然教师讲解时能听得懂,阅读例题时也能理解个大致,但独立作业时无思路,无从下手,出现了"眼高手低现象",很多人将其归为训练不够,练习不多,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若片面追求无意识的多练多做,也只是事倍功半,效率低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物理难的问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本人就长期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些定义、概念、定律(或定律成立的条件)的逆命题是成立的,而有些是不成立的。例如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位移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反之如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的位移必相等。又如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必产生加速度,反之加速度不为零则合外力必不为零。对于这些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去探究它们的特征、内在联系及其应用,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定义、概念和定律。
  1.2 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物理科学的方法之一 ,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学生讲完了一道例题时,然后出几道与例题相反的题时,学生很快就会求出正确的答案来,正确率是比较高的。如果将例题的已知和未知颠倒一下,出几道"反过来"的题时,很多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正确率很低。由此可以看出,从一个正向题到一个逆向题的转换中所发生的思维,不是畅通无阻的,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障碍,这些障碍的存在正是思维逆向的特有属性在起作用。在一种逆向思路中思维并不是一定恰好重复原来的途径,从A到B的途径可不同于从B到A,而只是反方向运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1.3 巧设问题,利用思维的突然转换,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在讲授磁现象的发现时,教师在演示上图磁现象发现的演示实验后,可以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给学生布置5道预习题:(1)磁铁为什么能够吸引铁粉?列举你所见到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实例。(观察、分析、思考);(2)磁铁吸引铁质物体具有什么特性?对照上图中的情况,做出说明。(对比);(3)用小磁针进行演示时,为什么有时吸附,有时排斥?对此你有什么见解?(比较、理解);(4)结合演示和左右两图的形式及表述,你能否得出不同形态的磁铁其特性有何区别?(知识的延伸);(5)尝试运用一种形态来描述磁铁吸引或排斥铁质物体的表现形式?(高级思维活动)像这种通过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对比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的重点突出,难点分化,赋予探讨问题和研究性学习以新的载体。
  
  2 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2.1 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如I=U/R, R=U/I这两个公式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物理意义,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在串联了有关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2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 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
  2.3 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 ,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 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总之,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愉快思考,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教师要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提供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就当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育信息化    统观我们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情况,许多校园的信息化仍停留在重普及轻运用的低水平上,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建构主义学习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之所以未能充分发挥,是因为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简单探讨。    1 课程内的问题    1.1 重形式,轻理论  提到教育
期刊
《青少年心理医生》一书中,作者对攻击性行为的症状有着如下的阐述:攻击型人格障碍分主动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与被动型人格障碍,其主要表现为:  1 患者意志薄弱,情绪急躁易怒,自我约束力差,个人素质低,遇事不能忍耐,好冲动。   2 行为处事鲁莽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全凭一时情绪。  3 容易违反道德和法律,如果不及时改正,有犯罪倾向和可能。   4 行动反复无常。   5 心理不平衡感特别强烈。   
期刊
由于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后进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后进生工作是教师责无旁贷的。所谓"后进生"是指某些思想表现差,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帮助他们,找出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做好思想工作,以便他们进步。    1 了解后进生,对症下药     造成学生成绩低下,思想表现差的原因不尽相同,教师切忌一刀切,而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作详细分析,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这些学生中,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课堂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大课堂。笔者试就执教《海豚救人》一课为例,就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探索、CAI教学和资源建设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实践 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学科渗透,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一种正确的选择: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探究,进快完成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合作者;由大纲的执行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疑难问题的解惑者到探究学习的促进者等角色的转变。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呢?现结合本人教学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面对当前教学中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一改过去那种"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的畏惧心理。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 布置与批改方法 语言的丰富 习惯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对作文教学都作了明确阐述和要求。可以说,作文教学是有氛围、有政
期刊
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澈、一丝不苟、挥笔、聋哑"等词语;  2 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并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前准备
期刊
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健康地成长;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要把班级管好,让学生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班委会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
期刊
教育转化潜能生的工作是一门艺术。潜能生,象大风吹歪了的幼苗,只能精心地把他扶正,不能简单地用脚一踢。"一踢",可能把他连根拔掉,成为枯草;"一扶",则能慢慢生长而成为青枝绿叶的新株。怎样"扶"呢? 我认为应该从心理学视角去认识与调控,熟悉潜能生形成的原因、心理共性,对症下药,掌握转化的有效方式,从而找到一把打开转化潜能生之门的金钥匙。    1 需遵循的心理机制    对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潜能生,
期刊
发散性思维即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新组织大量的信息,形成自己独立思维方式,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产生多种答案和结论。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应成为我们所关注并努力实践的教育内容,为此,我选定了自然村测量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 让幼儿在选择测量对象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发散性思维    自然测量活动可以在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