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他在抗洪一线不顾一切抢险救灾,并且为洪水受灾群众捐款捐物。他是一位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决定,他要把两年的志愿服务延续为一辈子。
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繁华,这里没有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宽广柏油路,这里没有高脚杯和霓虹灯。这里只有宁静朴实,甚至是清贫和荒凉。然而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把青春的光辉播撒在无垠的西部,无怨无悔。
启程 走进新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张文证渴望自己有机会去西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到边远地区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2006年,19岁的张文证在高考前夕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考的是新疆大学。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他多想走进新疆,因为新疆的那份神奇和美丽一直都让张文证魂牵梦萦,想像着在落日的夕阳中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怀,然而由于涂错了代码,就这样戏剧性的和新疆大学擦肩而过。
上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后,他一直都在关注着西部的发展,关注着西部的孩子们。终于等到毕业的那一天,他得知可以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立即行动起来。四年了,他的西部梦推迟了四年。填表,报名,选拔,体检,他顺利的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同学们有的考研,有的留校,有的和名企签了就业协议,而张文证却沉浸在他的西部梦里。辅导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西部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好,那里是很苦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张文证很感激老师同学们温馨的忠告。他知道他必须去当一名志愿者,去做让自己一生不后悔的事情,他要去圆梦。
2010年7月26日凌晨,郑州火车站上,送行的几个同窗相拥相泣,站台上不合适宜的响起了周华键的《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听得人泪流满面。
踏上火车的时候,有很多和他同龄的人身着白T恤头戴小红帽,张文证知道同行的路上他并不孤单。火车颠簸了两天两夜,28日的时候到达乌鲁木齐火车站。7月份晚上8点多钟,在内地天已经黑了,而新疆太阳还没有落山,这让张文证吃了一惊,原来还有时差,不知道自己在异乡的土地上能否适应每天清晨九点钟升起的太阳。
在乌鲁木齐培训的几天里,张文证更坚定了他的西部之旅是多么正确,出征仪式上有那么多年轻的面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更让人热血沸腾。
抗洪 冲锋陷阵
8月份的时候,到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后,张文证被团委分到了阿勒玛勒乡政府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2010年底正好赶上阿勒玛勒乡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对于学营销专业的张文证,写材料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他从书店买了一大堆书,开始学习公文写作。从写领导讲话到起草红头文件,从打字复印到会务组织安排,从后勤到主持会议,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在文秘岗位上已经游刃有余。
最让人难忘的是一次抗洪经历。由于大范围强降雨增多,导致吾瑞科特阿热勒村河流水位暴涨,4000多名群众的庄稼和房屋面临被水淹的境况。当时天空中还下着雨,十几公斤、几十公斤的石头搬起来扔下去,手磨出了泡,脚砸出了血,张文证都无暇顾及。奋战了四个小时,张文证一刻也没有休息,看着洪水终于不再泛滥,他忘记了疲惫。白色的运动鞋早已面目全非,衣服上更是溅满了泥点子,在张文证看来那是志愿生活里多么有意义的印迹啊。
面对突然而至的洪水,辛苦的体力劳动,张文证没有慌乱与彷徨,只有从容与镇定,没有怨言与牢骚,只有奉献与执着,他用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始终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用青春、胆识和智慧谱写着一曲动人的赞歌。
身影 奔走一线
新疆大地,6月的太阳已十分火辣,让人稍作运动就容易流汗和犯困。而每年的张文证在三夏工作期间,都要下地锄草,炽热的阳光晒黑了这个帅气高大的男生,却动摇不了他埋头苦干的决心。
张文证跑遍了阿勒玛勒乡的每个村子,清渠、植树、干农活,入户调查每家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写调研报告。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他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踏着月光回宿舍,特别是冬天办公室和宿舍里的暖气只有一点温度,来自东北吉林的他也感受到了冬天的瑟瑟寒冷。
工作是琐碎的,生活是艰苦的。西部的夜晚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话,简陋的住宿条件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孤单。习惯每天睡前冲澡的他在这里连洗头都成为一种奢侈,宿舍里没有水,提水和上厕所都要跑到两百米之外。
因为当时报志愿者的岗位是支教岗,所以张文证一直很关心学校的学生,周末的时候他经常免费为中小学的孩子做家教,和他们一起打篮球,辅导他们写作业,他深切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的率真和淳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短短一年,张文证从一个涉世未深的80后,到今天西部基层的科室骨干,是多少个夜晚的披星戴月换来的。2011年的表彰会上,张文证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被乡党委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被重新安排了条件较好的宿舍。对于乡政府给予的这份待遇,他备加珍惜,他知道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不辜负乡领导对他的期望。
张文证更忙了,他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科技知识;他忙碌在社区街道,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他出现在百姓家中,为鳏寡孤独老人送去一份温暖,翻菜地、拉煤炭、提水......他用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原者精神,用他的爱心和诚心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留下 扎根西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张文证来新疆快两年了,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注重在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他用行动诠释着“真诚、友善、踏实、奋进”。近两年里张文证在古朴幽静的乡村谱写了略带苦涩的青春之歌。当真正体会到志愿者的那份艰辛后,他有过疑惑,有过消沉,有过退缩,甚至有过后悔,但现在他渐渐喜欢上蒸蒸日上的新疆,喜欢这里淳厚善良的人们,他做了一个一生都毫不后悔的决定——把在西部的日子延长一辈子,扎根西部为新疆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很多,乡党委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希望他能留下来;认识他的群众经常竖着大拇指对他说:“小红帽,好样的!”学校的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这个阳光率直的大男孩;当地的同事隔三差五的叫他去家里改善伙食;新来的大学生志愿者看到他倍感亲切......
张文证,一名普通的天之骄子,他所做的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兢兢业业的耕耘。他说:“志愿者的价值正是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分点点滴滴的付出,脚踏实地的工作。面对未来,我们深信祖国西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加上时间的积淀和辛勤耕耘,必有满园春色的那一天。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建设新疆奉献自己的青春。”
当真正体会到志愿者的那份艰辛后,他有过疑惑,有过消沉,有过退缩,甚至有过后悔,但现在他渐渐喜欢上蒸蒸日上的新疆,喜欢这里淳厚善良的人们,他做了一个一生都毫不后悔的决定——把在西部的日子延长一辈子,扎根西部为建设新疆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繁华,这里没有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宽广柏油路,这里没有高脚杯和霓虹灯。这里只有宁静朴实,甚至是清贫和荒凉。然而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把青春的光辉播撒在无垠的西部,无怨无悔。
启程 走进新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张文证渴望自己有机会去西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到边远地区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2006年,19岁的张文证在高考前夕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报考的是新疆大学。出生在东北吉林的他多想走进新疆,因为新疆的那份神奇和美丽一直都让张文证魂牵梦萦,想像着在落日的夕阳中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怀,然而由于涂错了代码,就这样戏剧性的和新疆大学擦肩而过。
上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后,他一直都在关注着西部的发展,关注着西部的孩子们。终于等到毕业的那一天,他得知可以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立即行动起来。四年了,他的西部梦推迟了四年。填表,报名,选拔,体检,他顺利的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同学们有的考研,有的留校,有的和名企签了就业协议,而张文证却沉浸在他的西部梦里。辅导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西部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好,那里是很苦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张文证很感激老师同学们温馨的忠告。他知道他必须去当一名志愿者,去做让自己一生不后悔的事情,他要去圆梦。
2010年7月26日凌晨,郑州火车站上,送行的几个同窗相拥相泣,站台上不合适宜的响起了周华键的《朋友》,“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要走还有我......”听得人泪流满面。
踏上火车的时候,有很多和他同龄的人身着白T恤头戴小红帽,张文证知道同行的路上他并不孤单。火车颠簸了两天两夜,28日的时候到达乌鲁木齐火车站。7月份晚上8点多钟,在内地天已经黑了,而新疆太阳还没有落山,这让张文证吃了一惊,原来还有时差,不知道自己在异乡的土地上能否适应每天清晨九点钟升起的太阳。
在乌鲁木齐培训的几天里,张文证更坚定了他的西部之旅是多么正确,出征仪式上有那么多年轻的面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更让人热血沸腾。
抗洪 冲锋陷阵
8月份的时候,到达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后,张文证被团委分到了阿勒玛勒乡政府办公室负责文秘工作。2010年底正好赶上阿勒玛勒乡五年召开一次的党代会,对于学营销专业的张文证,写材料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他从书店买了一大堆书,开始学习公文写作。从写领导讲话到起草红头文件,从打字复印到会务组织安排,从后勤到主持会议,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在文秘岗位上已经游刃有余。
最让人难忘的是一次抗洪经历。由于大范围强降雨增多,导致吾瑞科特阿热勒村河流水位暴涨,4000多名群众的庄稼和房屋面临被水淹的境况。当时天空中还下着雨,十几公斤、几十公斤的石头搬起来扔下去,手磨出了泡,脚砸出了血,张文证都无暇顾及。奋战了四个小时,张文证一刻也没有休息,看着洪水终于不再泛滥,他忘记了疲惫。白色的运动鞋早已面目全非,衣服上更是溅满了泥点子,在张文证看来那是志愿生活里多么有意义的印迹啊。
面对突然而至的洪水,辛苦的体力劳动,张文证没有慌乱与彷徨,只有从容与镇定,没有怨言与牢骚,只有奉献与执着,他用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始终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用青春、胆识和智慧谱写着一曲动人的赞歌。
身影 奔走一线
新疆大地,6月的太阳已十分火辣,让人稍作运动就容易流汗和犯困。而每年的张文证在三夏工作期间,都要下地锄草,炽热的阳光晒黑了这个帅气高大的男生,却动摇不了他埋头苦干的决心。
张文证跑遍了阿勒玛勒乡的每个村子,清渠、植树、干农活,入户调查每家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写调研报告。数不清多少个夜晚,他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踏着月光回宿舍,特别是冬天办公室和宿舍里的暖气只有一点温度,来自东北吉林的他也感受到了冬天的瑟瑟寒冷。
工作是琐碎的,生活是艰苦的。西部的夜晚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话,简陋的住宿条件让他第一次感觉到孤单。习惯每天睡前冲澡的他在这里连洗头都成为一种奢侈,宿舍里没有水,提水和上厕所都要跑到两百米之外。
因为当时报志愿者的岗位是支教岗,所以张文证一直很关心学校的学生,周末的时候他经常免费为中小学的孩子做家教,和他们一起打篮球,辅导他们写作业,他深切感受到那些孩子们的率真和淳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短短一年,张文证从一个涉世未深的80后,到今天西部基层的科室骨干,是多少个夜晚的披星戴月换来的。2011年的表彰会上,张文证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被乡党委提拔为办公室主任,被重新安排了条件较好的宿舍。对于乡政府给予的这份待遇,他备加珍惜,他知道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不辜负乡领导对他的期望。
张文证更忙了,他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科技知识;他忙碌在社区街道,宣传一些法律法规;他出现在百姓家中,为鳏寡孤独老人送去一份温暖,翻菜地、拉煤炭、提水......他用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原者精神,用他的爱心和诚心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留下 扎根西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张文证来新疆快两年了,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注重在工作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他用行动诠释着“真诚、友善、踏实、奋进”。近两年里张文证在古朴幽静的乡村谱写了略带苦涩的青春之歌。当真正体会到志愿者的那份艰辛后,他有过疑惑,有过消沉,有过退缩,甚至有过后悔,但现在他渐渐喜欢上蒸蒸日上的新疆,喜欢这里淳厚善良的人们,他做了一个一生都毫不后悔的决定——把在西部的日子延长一辈子,扎根西部为新疆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与此同时,他也收获了很多,乡党委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希望他能留下来;认识他的群众经常竖着大拇指对他说:“小红帽,好样的!”学校的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这个阳光率直的大男孩;当地的同事隔三差五的叫他去家里改善伙食;新来的大学生志愿者看到他倍感亲切......
张文证,一名普通的天之骄子,他所做的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兢兢业业的耕耘。他说:“志愿者的价值正是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分点点滴滴的付出,脚踏实地的工作。面对未来,我们深信祖国西部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加上时间的积淀和辛勤耕耘,必有满园春色的那一天。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还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为建设新疆奉献自己的青春。”
当真正体会到志愿者的那份艰辛后,他有过疑惑,有过消沉,有过退缩,甚至有过后悔,但现在他渐渐喜欢上蒸蒸日上的新疆,喜欢这里淳厚善良的人们,他做了一个一生都毫不后悔的决定——把在西部的日子延长一辈子,扎根西部为建设新疆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