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浅析社会化视角下大学新生适应难问题,旨在通过相关探讨分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现象,并从社会环境角度、学校教育角度、家庭及同辈群体角度以及大学生主体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帮助他們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并实现人生不同阶段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一般来说,大学生从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即是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期,在这期间,他们的角色也从中学生转变成为了大学生、对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总结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建立新的社会交往体系等等工作。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讲,的确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而对大学新生活的良好适应也必将对他们今后各方面的成长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
社会化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就好比是蛹化蝶的过程,它不仅是大学新生由“生物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还是大学新生重塑社会道德标准、内化主流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最终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以往的研究对社会化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对社会化概念的界定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对社会化的本质和内涵达成一致的认识。本研究采用郑杭生对社会化的界定,即“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体在与社会产生互动的同时,逐渐形成独立稳定的个性和价值观念,顺利实现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不断习得生活技能和内化社会道德标准,逐渐获得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因素对社会化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本章将重点分析这三个因素如何影响大学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
1、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它对于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和家庭的互动非常频繁,但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与家庭的互动也没有中学时期紧密。正是由于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才使得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表现出远离家庭之后各种适应不良的现象。
2、学校因素。由于个体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生活,所以学校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会使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大学新生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
3、同辈群体因素。由于同辈群体在年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所以同辈群体对个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影响力,同辈群体中逐渐形成的群体规范与标准也往往被个体视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参照系和行为准则。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大学新生需要有新的同辈群体成员,建立新的社会交往体系,而入学初期,大学新生的这一要求尚未得到满足,所以也很容易产生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
基于前面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及社会化分析,此处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及同辈群体、大学生主体四个方面来尝试性的阐释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一方面,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压力,可以给予新生更多的宽容与谅解,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较为平缓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推动大学新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在一定的意义上,大学新生入学可以理解为新生个体的重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为推动,而社会支持就会为新生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提供条件。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首先,学校要积极的弘扬主旋律,积极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从而有助于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其次,学校也要积极尝试学校归属关的建立,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对于学校环境的归属,并对学校产生亲切的情感体验。此外,对于某些在身体上或者心理上曾经受到过一定创伤的大学新生,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心里辅导与生活上的帮助,从而使他们抛弃原有的压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校园环境。
从家庭及同辈群体角度来看,家庭及同辈群体应该引导大学新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家庭情况,不要太过于自卑,也不要太过于炫耀,要促使新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此外,大学新生的主要家庭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现有条件,在尊重新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可以为新生的长远发展进行短期的或者长期的规划,从大学生主体角度来看,首先,新生应调整心态,以主动而积极的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其次,新生要适时转变以前的学习方法,更多的参与社会社团活动。再次,要积极调整,选择恰当的对策。 此外,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新生也应该做好自我防备与自我保护的心理准备,要积极学习处理应急问题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这一问题不仅产生于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转型演变的过程之中,还产生于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共时性变化之中,此外,教育模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新时代对人才评价的新标准等因素都共同作用于大学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之上。大学阶段是每一个大学生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不仅是大学生自我调适的重要工作,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等组织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新时期社会环境中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婧婧,张铭东.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成因分析[D].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2]赵婧婧.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
[3]刘春玉,王科峰.大一新生角色转换与目标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关键词】社会化;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一般来说,大学生从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即是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期,在这期间,他们的角色也从中学生转变成为了大学生、对过去的成绩与不足进行总结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建立新的社会交往体系等等工作。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讲,的确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过程,而对大学新生活的良好适应也必将对他们今后各方面的成长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
社会化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就好比是蛹化蝶的过程,它不仅是大学新生由“生物人”过渡到“社会人”的过程,还是大学新生重塑社会道德标准、内化主流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并掌握生活技能最终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和探讨。
以往的研究对社会化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对社会化概念的界定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对社会化的本质和内涵达成一致的认识。本研究采用郑杭生对社会化的界定,即“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体在与社会产生互动的同时,逐渐形成独立稳定的个性和价值观念,顺利实现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不断习得生活技能和内化社会道德标准,逐渐获得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因素对社会化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本章将重点分析这三个因素如何影响大学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
1、家庭因素。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它对于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和家庭的互动非常频繁,但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与家庭的互动也没有中学时期紧密。正是由于家庭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才使得大学新生在入学后表现出远离家庭之后各种适应不良的现象。
2、学校因素。由于个体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生活,所以学校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会使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大学新生出现适应不良的问题。
3、同辈群体因素。由于同辈群体在年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所以同辈群体对个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影响力,同辈群体中逐渐形成的群体规范与标准也往往被个体视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参照系和行为准则。在新的生活环境下,大学新生需要有新的同辈群体成员,建立新的社会交往体系,而入学初期,大学新生的这一要求尚未得到满足,所以也很容易产生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
基于前面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及社会化分析,此处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及同辈群体、大学生主体四个方面来尝试性的阐释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一方面,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压力,可以给予新生更多的宽容与谅解,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较为平缓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推动大学新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在一定的意义上,大学新生入学可以理解为新生个体的重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为推动,而社会支持就会为新生融入新的社会环境提供条件。
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首先,学校要积极的弘扬主旋律,积极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从而有助于新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其次,学校也要积极尝试学校归属关的建立,要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对于学校环境的归属,并对学校产生亲切的情感体验。此外,对于某些在身体上或者心理上曾经受到过一定创伤的大学新生,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心里辅导与生活上的帮助,从而使他们抛弃原有的压力,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融入校园环境。
从家庭及同辈群体角度来看,家庭及同辈群体应该引导大学新生以一种正确的态度面对自身的家庭情况,不要太过于自卑,也不要太过于炫耀,要促使新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此外,大学新生的主要家庭成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现有条件,在尊重新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可以为新生的长远发展进行短期的或者长期的规划,从大学生主体角度来看,首先,新生应调整心态,以主动而积极的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其次,新生要适时转变以前的学习方法,更多的参与社会社团活动。再次,要积极调整,选择恰当的对策。 此外,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大学新生也应该做好自我防备与自我保护的心理准备,要积极学习处理应急问题的措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这一问题不仅产生于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和道德标准转型演变的过程之中,还产生于宏观社会环境与微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共时性变化之中,此外,教育模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新时代对人才评价的新标准等因素都共同作用于大学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之上。大学阶段是每一个大学生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不仅是大学生自我调适的重要工作,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等组织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更是新时期社会环境中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赵婧婧,张铭东.大学生适应不良的成因分析[D].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2]赵婧婧.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
[3]刘春玉,王科峰.大一新生角色转换与目标定位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