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科学探究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开展科学探究实验,能够在活动中获得亲历体验,在不断的探究体验中提高学生的科学技能和素养,这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我在教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二课时“热空气和冷空气”中,有一个冷空气和热空气对流的一个实验,却遇到了一些麻烦,整个实验过程出现了“一波三折”的现象和问题。
  第一次探究实验:我事先按照有关实验提示把杯子先预热,放在热水里,然后端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开始做冷热空气对流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发现:当热空气在下方时,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热空气上升的现象,而是一直沉寂在瓶内,与冷空气没有丝毫融合的迹象,当热空气在上方的时候,却很明显看到热空气下沉与冷空气不断融合的过程。
  针对第一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次探究实验我有意调整了实验因素,我没有预热杯子,直接用同温度的杯子进行实验,原来的用来制造烟的香换成了更高级的檀香,重新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发现:依旧观察不到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融合的过程,而热空气迅速下降和冷空气融合的过程却更加明显。
  我的实验怎么了?怎么一直没有出现理想的实验现象和结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在思考之后重新开始了第三次探究实验:我把热水瓶直接带进了课堂,在实验中用开水倒入瓶中给杯子加热,在杯壁滚烫的情况下,收集热空气;同时另一个杯子用冷水进行降温存储冷空气,然后进行冷热气体对流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观察发现:这一次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主动融合的现象非常清晰,学生明显观察到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交叠的现象。热空气在上方时,学生观察到部分热空气呈团状下沉与冷空气少量融合的现象。
  对三次实验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次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有的学生认为“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冷空气像盖子一样挡住了热空气,所以热空气与冷空气没有融合”、“热空气本来是上升的,可是瓶底挡住了热空气上升的去处,所以就向下与冷空气融合。”这些都是学生的一些个人观点。我分析了第一次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香的问题,香燃烧后产生了一些二氧化碳,同时烟雾颗粒比较大,所以导致瓶内的热空气质量可能反而比冷空气稍重,所以学生没有观察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第二次实验中我有意改变了实验的控制因素,选用更高级的檀香,在没有给杯子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可是实验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针对前两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学校科学老师共同分析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之后,我们探讨认为可能有下列因素导致了实验的失败:杯子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预热不够;装冷空气的杯子温度过高,制冷不好;香选用烟雾更浓颗粒更细的檀香。结合陈老师的建议,我和学生又开始了第三次探究实验,第三次的探究实验终于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虽然是同一个简单的冷热空气对流实验,但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现象和结果,综合这三次不同的实验过程,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实验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科学的必然途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个人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积极给科学课堂“预热”,对课堂中将要进行的一些科学实验我们要“提前介入”和“有效预热”,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避免实验走入歧途,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金坛市白塔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主活动,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从而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一、观察中产生疑问,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就会去观察、去探索它的原因。就拿春天的草坪来说吧,幼儿对它就充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的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生活语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提问,恰切、巧妙的提问,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教学经验也表明:有效提问是沟通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有效提问是驱使个体不断探索未知领域的绵绵动力;有效提问是叩响求知者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可见,有效提问是新课程以来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若想打造品牌课堂,彰显个人魅力;若想被学生悦纳,令同行惊艳,让专家叫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努力提高问的艺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9页至第80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数学与购物”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提供了所购物品的价格表,提出“估算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教材中提供了5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其目的有二:一是对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二是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在现在的课堂中,老师一节课对学生的表扬次数不下于十次,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又起到了多少呢?现在的孩子对老师的表扬视若无睹,而老师们却还是在不停的说着自认为激励学生的话语,甚至是给予物质上的奖励。然而如此泛滥的鼓励却已经逐渐失去它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孩子们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许。  一、泛滥的表扬  老师对学生往往是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的,就算学生做的再好也很少能得到当面表扬。随着教育理
在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孩子,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到: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朗读、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多给学生易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着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精彩”的前提是
艺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幼儿。我园在开展艺术教育体验活动中,对构建体验式艺术教育课程模式做了有益探索。为了让幼儿更加好的感知体验、愉悦欣赏、主动创造与表现艺术,我们把具体措施指定为四大版块:  一、环境支持——建立审美感知  1、大环境。(1)园部:我园注重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力,着力营造艺术氛围。走进幼儿园,一楼的“艺术走廊”展示
2012年春,“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像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樊城教育的每一个角落,吹开了樊城教育者的心门。我校3000余名师生同其它兄弟学校的师生一样满怀信心与激情地踏上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课改搞不好,一把手就引咎辞职:“课改搞不好,一把手就引咎辞职!”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可不是教育局的条例,而是人民路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夏天会同志在教育局课改检查组和全体教师面前当众立下的军令状。  
一、“言意语文”概念的提出  “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文本中的外在言语形式,它是文本中的骨架,是一种关涉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另一个是文本中的内在言语素材,它是一种关涉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  “意”,主要是指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它是文本中的血肉,是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文本中的“意”借助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像溪流一样缓缓显现,以形象吸
本想激情洋溢、潇潇洒洒地把自己一点思绪和体悟以英文字母的形式陈列于纸上;然而定神一思,对自己久未碰触的英文略失信心,又加之期末临近的时间问题,我还是先用更熟悉的中文将心中的那所谓的思考和感悟一吐为快吧。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帅气老师Paul,六个周五晚上时长两小时的讲座,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和一群好奇的学生与老师,就这样简单的开始和结束,就这样一门课程、一次经历、一段时光,或者,是一扇窗。  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