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岗位能力、课程目标、课程定位、项目设计、课程内容序化、教学实施等方面阐述了高职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和实施过程,探索了课程项目化改造、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课程 项目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79-02
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项目化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把握高职教育本质内涵、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升能力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组织教学活动,特别适合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值得高职院校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拟采用项目化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现状
课程传统名称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经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后更名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是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三门课程有机整合并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隶属于“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水轮机检修和维护的岗位能力。同时,考取该门课程对应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要是应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单项训练,训练内容缺乏与职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加上学生的抽象思维欠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训练的状况下,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传统课程仅就单元知识开展教学,相互间没有典型的系统案例,特别是缺乏现代水电站设备运行与检修的案例;教学过程远离生产现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效果仅能停留在概念层次,无法训练学生的运行维护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岗位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一)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使课程教学目标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把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教学过程。为此,课程开发与建设需要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与分析,本课程培养对象的初次就业岗位是水电站水轮机检修工或电力安装公司的水轮机安装工、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随着能力的提高,可晋升水轮机安装或检修技术员、安装与检修主管等岗位。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是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等。在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开发原则,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课程项目与教学内容。
(二)明晰前后课程的关系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前导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电机与电气设备,这四门课程为学习水轮机及其调速器的构造原理和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打下了读图、材料、传动机构、电机驱动和低压电器等常规知识与技能的坚实基础。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水轮机是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的主要工作对象;水轮机调速器,特别是微机调速器是水电站自动化的主要控制对象;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主要对象。可见,后续的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水电站自动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三门课程是本课程的深化,本课程为该三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水轮机是水电站三大主要机电设备之一,水轮机的调节控制是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核心技术,水轮机的拆装、调试与维护是水电站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课程对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三)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纳出本课程对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
2.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水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水电站辅助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作用、运行与维护,熟悉水轮机的拆装流程及工艺,掌握水轮机调节的原理与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训练资料搜集和材料撰写能力,锻炼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意识。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设计教学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
为使教学与工作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确保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程开发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为此,本课程结合企业的现有设备,基于“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检修”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设备运行、检修为载体,设计了“编写水电站介绍书”、“拆卸水轮机”、“水轮机修复”、“水轮机总装”、“水轮机功率调节”、“处理水电站油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水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气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水轮机运行故障”等9个项目,共计18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把原有的课程内容重构于教学项目中,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和素质养成融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这样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遵循了“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职业能力由低到高,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完成仅仅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课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建设。否则,项目化教学仅仅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首先要有适应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课程项目化设计内容一致,教材选择的项目载体与现有设备相同;在项目化教学刚刚起步,还无法找到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自编适用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成为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中编制有工作任务单、考核表、学习情境、课程项目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
2.开发虚拟拆装游戏软件、教学软件。对于水轮机拆卸和安装等项目的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在实际设备上操作固然是最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水轮机属于大型成套的生产性设备,价格昂贵,设备配置不可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通过自主研制水轮机虚拟拆装游戏,不仅满足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教学内容操作练习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率,迎合了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还能有效防止由于学生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害。同时自主开发设计的三维动画,以形象方式展示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技术服务承包项目,特别是结合当前中小型水电站检修及调试外包的机会,寻找真实的生产过程开展项目教学。学校可以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同时也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为课程教学服务,达到校企双赢。此外,通过联合企业举办技能大赛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有针对性地更新和选取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并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一体化集中教学是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改造中,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做相结合,集教学、实训为一体的现场教学为主,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关知识、操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全打破传统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每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不是三、四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校内也很难配备与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设备。因此,为了教学的连续、项目的完整和便于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拟在真实的水电站环境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中教学、分组实施完成。对于水轮机相似理论等对具体工作岗位而言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尽可能简化,以便于就真实的水电站环境进行该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
实践证明,项目化课程是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但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时候,除了要做好课程项目设计外,还要注意项目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关注教学资源建设、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只有系统化地策划整个课程改革工作,才能使教学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改造[J].高教论坛,2010(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炳森(1972- ),男,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站机电设备及综合自动化技术。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高职 课程 项目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79-02
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项目化课程作为高职教育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在把握高职教育本质内涵、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升能力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组织教学活动,特别适合实践性强的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值得高职院校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高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核心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拟采用项目化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
一、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现状
课程传统名称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经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后更名为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是水轮机、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三门课程有机整合并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隶属于“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水轮机检修和维护的岗位能力。同时,考取该门课程对应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主要是应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单项训练,训练内容缺乏与职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加上学生的抽象思维欠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创新精神,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专业性训练的状况下,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传统课程仅就单元知识开展教学,相互间没有典型的系统案例,特别是缺乏现代水电站设备运行与检修的案例;教学过程远离生产现场,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效果仅能停留在概念层次,无法训练学生的运行维护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岗位工作。因此,有必要对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
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思路
(一)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能力
课程体系构建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使课程教学目标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把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教学过程。为此,课程开发与建设需要建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研与分析,本课程培养对象的初次就业岗位是水电站水轮机检修工或电力安装公司的水轮机安装工、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随着能力的提高,可晋升水轮机安装或检修技术员、安装与检修主管等岗位。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是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等。在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典型产品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开发原则,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课程项目与教学内容。
(二)明晰前后课程的关系
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是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前导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电机与电气设备,这四门课程为学习水轮机及其调速器的构造原理和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打下了读图、材料、传动机构、电机驱动和低压电器等常规知识与技能的坚实基础。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水轮机是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的主要工作对象;水轮机调速器,特别是微机调速器是水电站自动化的主要控制对象;水力机组油、水、气三大系统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主要对象。可见,后续的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水电站自动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三门课程是本课程的深化,本课程为该三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
水轮机是水电站三大主要机电设备之一,水轮机的调节控制是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的核心技术,水轮机的拆装、调试与维护是水电站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课程对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三)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归纳出本课程对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1.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使用工量具完成水轮机拆卸、总装,能开机操作并调节水轮机功率,能分析处理水轮机常见故障和事故。
2.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水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水电站辅助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作用、运行与维护,熟悉水轮机的拆装流程及工艺,掌握水轮机调节的原理与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训练资料搜集和材料撰写能力,锻炼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意识。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及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能力要求转换为课程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设计教学项目,与工作岗位对接
为使教学与工作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确保项目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程开发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为此,本课程结合企业的现有设备,基于“水轮机及辅助设备运行检修”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设备运行、检修为载体,设计了“编写水电站介绍书”、“拆卸水轮机”、“水轮机修复”、“水轮机总装”、“水轮机功率调节”、“处理水电站油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水系统运行故障”、“处理水电站气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处理水轮机运行故障”等9个项目,共计18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把原有的课程内容重构于教学项目中,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和素质养成融入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 这样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遵循了“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职业能力由低到高,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完成仅仅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课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项目化教学实施条件建设。否则,项目化教学仅仅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首先要有适应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教材。教材内容要与课程项目化设计内容一致,教材选择的项目载体与现有设备相同;在项目化教学刚刚起步,还无法找到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自编适用于项目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成为了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中编制有工作任务单、考核表、学习情境、课程项目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
2.开发虚拟拆装游戏软件、教学软件。对于水轮机拆卸和安装等项目的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可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在实际设备上操作固然是最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由于水轮机属于大型成套的生产性设备,价格昂贵,设备配置不可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通过自主研制水轮机虚拟拆装游戏,不仅满足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教学内容操作练习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率,迎合了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还能有效防止由于学生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害。同时自主开发设计的三维动画,以形象方式展示设备的结构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技术服务承包项目,特别是结合当前中小型水电站检修及调试外包的机会,寻找真实的生产过程开展项目教学。学校可以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同时也争取更多的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为课程教学服务,达到校企双赢。此外,通过联合企业举办技能大赛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有针对性地更新和选取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并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一体化集中教学是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改造中,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做相结合,集教学、实训为一体的现场教学为主,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关知识、操作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完全打破传统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由于每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不是三、四节课就可以完成的;而且,在校内也很难配备与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教学设备。因此,为了教学的连续、项目的完整和便于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拟在真实的水电站环境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集中教学、分组实施完成。对于水轮机相似理论等对具体工作岗位而言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尽可能简化,以便于就真实的水电站环境进行该内容的行动导向教学。
实践证明,项目化课程是一种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但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在实施课程项目化改造的时候,除了要做好课程项目设计外,还要注意项目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关注教学资源建设、配套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只有系统化地策划整个课程改革工作,才能使教学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改造[J].高教论坛,2010(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陈炳森(1972- ),男,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电站机电设备及综合自动化技术。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