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二期课改的推进,我们发现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素养中所提出的培养要具备应对未来学习的人有效途径。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能让幼儿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学会学习,成为主动而灵活的学习者,这与当前教育和育人理念核心所匹配。
结合园本课程中耘育课程的内容,同时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对学校屋顶的“一米菜园”开展了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亲近自然,在种植、采摘、照料等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劳动的快乐。在开展过程中我们渐渐会去关注到“建立联系”的能力培养;会去关注到幼儿问题解决的方式;会去关注到幼儿讨论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也会去关注到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素养的体现。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原点是孩子
每天去菜园看看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任务,他们在菜园里面忙着照料蔬菜,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话题:“毛毛虫是好的还是坏的?”、“秋天我们可以种什么呢?”、“节气是不是就是春夏秋冬?”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菜园里的故事也在悄悄地发生……菜园护卫队的“稻草人”计划吸引了我的关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1.对话生成真实有效的探究问题
故事:和小鸟的约会
菜园里的蔬菜渐渐长大,露出了小苗苗!可是孩子们发现叶子上有了小洞洞。那怎么办?于是围绕着“如何保护菜园”的大任务驱动大家纷纷提出了想法,就这样“稻草人”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插满了整个菜园,随处可见的稻草人似乎换来了孩子们的安心。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发现了新问题:这么美的菜园怎么没有鸟儿来玩呀?他们发现稻草人似乎成了小鸟的“克星”。于是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小鸟不会一直偷吃我们的菜,它们只是肚子饿了或是累了来做客。”“那我们该不该给来做客的鸟儿吃点东西呢?”,共生共存的话题在孩子们讨论中发酵着。
孩子们在真实的菜园种植体验中发现问题、寻觅到共同的兴趣点与研究点,一个个属于他们的内容就应允而生。“做什么?”源于他们想知道什么?“怎么做?”源于他们商量了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在内容成立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他们在内容实施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推进是孩子
只有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才可以打破幼儿停留在对浅层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对问题的多角度探索和分析,对已知经验的迁移和运用,这是儿童的深度学习历程。
1.问题引发循环上升的探究过程
故事:“鸟儿加油站”的出现
孩子们决定拿走一些稻草人,留出一个空间,取名“鸟儿加油站”,让饿肚子的鸟儿在菜园里吃饱饱、让飞累的鸟儿在菜园里歇歇脚。从单一的保护菜园递进到尊重不同的生命,孩子们在一次次的“遇见”后体验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故事:“鸟儿小话题”的延续
之后的几天里,关于鸟的话题,每天都在延续……看到孩子们对鸟充满了探索的热情,老师便和他们围绕“鸟”的话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分享,在讨论中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鸟都吃虫子吗?”、“有不会飞的鸟吗?”、“鸟会小便吗?”、“鸟为什么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在倾听孩子们讨论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关于“鸟”的活动计划书在教室的墙面也呈现了出来。
2.过程体现递进发展的探究能力
(1)链接生活经验,让发现更有温度
我们决定运用“情境式”环境,将教室重新进行规划,在“鸟类”主题馆中,用“鸟”作为串联体,将多个区域化为整体,以“鸟”为探究载体,希望通过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提供,鼓励孩子们积极动手,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肢体模仿、小实验、建构等途径发现“鸟类”更多的秘密,亲密地和“鸟类”接触,用多元化的表征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的问题,并表达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借助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串联起《天空之城》整个活动发生、发展的路径,影响着幼儿思维的逻辑性,不断地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归生活。
(2)链接新旧知识,让探究更有深度
大班孩子关于鸟类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发幼儿对热点问题“鸟”进一步的探究与思考。结合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的开展,孩子们通过信息搜集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并与同伴进行分享。我们把这些幼儿搜集的内容呈现在主题墙上,让他们直观感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整个鸟类家园的认知。
(3)链接学习共同体,让思维更有广度
在“鸟儿游乐场”里,孩子们的作品慢慢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他们迫不及待地邀请着同伴与老师来参观,互动中问题也接连而来。在活动中,孩子与伙伴、家长、老师合作互动中,共同探究,感受着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与凝聚力,体验着真实观众给予的支持与肯定,获取着共同学习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3.能力彰显多元思维的探究价值
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对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案和想法:“吃或不吃”的话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我觉得不可以给鸟儿吃,鸟儿分不清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这样会破坏我们的菜园”“我觉得可以给鸟儿吃,腐烂的蔬菜丢了也是浪费啊”……就这样,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碰撞中,倾听着与之对立的观点,尝试从他人观点出发看待事物,思维模式保持开放而灵活。
基于问题的学习归属是孩子
是满足孩子情感认同的体验,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在活动中,通过鼓励和支持幼儿讨论对自己正在进行工作的感觉,已使他们情感性的参与达到最高点。当幼儿与同伴一起成功完成活动后,当活动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时,他们所获得的快乐感、成功感不言而喻。
1.问题解决,化“牵”为“引”
2.合作沟通,化“少”为“多”
3.思辨创新,化“受”为“建”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孩子们自我学习的欲望不断被激发,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我们相信,来自幼儿的力量;我们关注,学习素养的价值;我们探寻,适合幼儿的途径。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用双手托起一方菜园的天空之城!
结合园本课程中耘育课程的内容,同时结合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对学校屋顶的“一米菜园”开展了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亲近自然,在种植、采摘、照料等活动中感受、体验、分享劳动的快乐。在开展过程中我们渐渐会去关注到“建立联系”的能力培养;会去关注到幼儿问题解决的方式;会去关注到幼儿讨论过程中的创造性和批判性;也会去关注到幼儿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学习素养的体现。
一、基于问题的学习原点是孩子
每天去菜园看看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任务,他们在菜园里面忙着照料蔬菜,过程中也引发了许多话题:“毛毛虫是好的还是坏的?”、“秋天我们可以种什么呢?”、“节气是不是就是春夏秋冬?”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菜园里的故事也在悄悄地发生……菜园护卫队的“稻草人”计划吸引了我的关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孩子们的学习过程……
1.对话生成真实有效的探究问题
故事:和小鸟的约会
菜园里的蔬菜渐渐长大,露出了小苗苗!可是孩子们发现叶子上有了小洞洞。那怎么办?于是围绕着“如何保护菜园”的大任务驱动大家纷纷提出了想法,就这样“稻草人”出现了。一个两个三个…插满了整个菜园,随处可见的稻草人似乎换来了孩子们的安心。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发现了新问题:这么美的菜园怎么没有鸟儿来玩呀?他们发现稻草人似乎成了小鸟的“克星”。于是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小鸟不会一直偷吃我们的菜,它们只是肚子饿了或是累了来做客。”“那我们该不该给来做客的鸟儿吃点东西呢?”,共生共存的话题在孩子们讨论中发酵着。
孩子们在真实的菜园种植体验中发现问题、寻觅到共同的兴趣点与研究点,一个个属于他们的内容就应允而生。“做什么?”源于他们想知道什么?“怎么做?”源于他们商量了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在内容成立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他们在内容实施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推进是孩子
只有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才可以打破幼儿停留在对浅层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对问题的多角度探索和分析,对已知经验的迁移和运用,这是儿童的深度学习历程。
1.问题引发循环上升的探究过程
故事:“鸟儿加油站”的出现
孩子们决定拿走一些稻草人,留出一个空间,取名“鸟儿加油站”,让饿肚子的鸟儿在菜园里吃饱饱、让飞累的鸟儿在菜园里歇歇脚。从单一的保护菜园递进到尊重不同的生命,孩子们在一次次的“遇见”后体验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故事:“鸟儿小话题”的延续
之后的几天里,关于鸟的话题,每天都在延续……看到孩子们对鸟充满了探索的热情,老师便和他们围绕“鸟”的话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与分享,在讨论中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问题:“鸟都吃虫子吗?”、“有不会飞的鸟吗?”、“鸟会小便吗?”、“鸟为什么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在倾听孩子们讨论的同时,也记录下他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关于“鸟”的活动计划书在教室的墙面也呈现了出来。
2.过程体现递进发展的探究能力
(1)链接生活经验,让发现更有温度
我们决定运用“情境式”环境,将教室重新进行规划,在“鸟类”主题馆中,用“鸟”作为串联体,将多个区域化为整体,以“鸟”为探究载体,希望通过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提供,鼓励孩子们积极动手,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肢体模仿、小实验、建构等途径发现“鸟类”更多的秘密,亲密地和“鸟类”接触,用多元化的表征方式,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的问题,并表达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借助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串联起《天空之城》整个活动发生、发展的路径,影响着幼儿思维的逻辑性,不断地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回归生活。
(2)链接新旧知识,让探究更有深度
大班孩子关于鸟类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知经验。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发幼儿对热点问题“鸟”进一步的探究与思考。结合大班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的开展,孩子们通过信息搜集寻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并与同伴进行分享。我们把这些幼儿搜集的内容呈现在主题墙上,让他们直观感知,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整个鸟类家园的认知。
(3)链接学习共同体,让思维更有广度
在“鸟儿游乐场”里,孩子们的作品慢慢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他们迫不及待地邀请着同伴与老师来参观,互动中问题也接连而来。在活动中,孩子与伙伴、家长、老师合作互动中,共同探究,感受着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与凝聚力,体验着真实观众给予的支持与肯定,获取着共同学习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3.能力彰显多元思维的探究价值
活动开展过程中,时常会听到孩子们对问题解决的不同方案和想法:“吃或不吃”的话题就是其中的典型,“我觉得不可以给鸟儿吃,鸟儿分不清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这样会破坏我们的菜园”“我觉得可以给鸟儿吃,腐烂的蔬菜丢了也是浪费啊”……就这样,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碰撞中,倾听着与之对立的观点,尝试从他人观点出发看待事物,思维模式保持开放而灵活。
基于问题的学习归属是孩子
是满足孩子情感认同的体验,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在活动中,通过鼓励和支持幼儿讨论对自己正在进行工作的感觉,已使他们情感性的参与达到最高点。当幼儿与同伴一起成功完成活动后,当活动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肯定时,他们所获得的快乐感、成功感不言而喻。
1.问题解决,化“牵”为“引”
2.合作沟通,化“少”为“多”
3.思辨创新,化“受”为“建”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孩子们自我学习的欲望不断被激发,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我们相信,来自幼儿的力量;我们关注,学习素养的价值;我们探寻,适合幼儿的途径。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用双手托起一方菜园的天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