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闹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813225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来静的意思,就是静止,以动衬静,就是以运动、位置的变动,来衬托静止状态。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但“以动衬静”作为一种固定话语,却造成了某种思维定势。这种定势之强大,使人们变的盲目,甚至忽略了与静相对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喧闹。本文主要从动——静——闹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反衬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以动衬静 以闹衬静 反衬运用
  笔者在近期的一次视导听课中,有教师分析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句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时,指出其中有“以动衬静”的特点。教师让学生回忆类似的诗句。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等名句。
  笔者认为这位教师所说的以动衬静,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月别枝惊鹊”,“别”如果当做动词,就是离开的意思。明月移动,离开了树枝,竟能把鸟雀惊动,可见其境之静。这样理解,大概没有多大问题。但是,下面一句“清风半夜鸣蝉”,是不是以动衬静呢?好像没有什么动态的可视意象啊。同样,学生所举的诗句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好像也不完全是以动衬静。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以闹衬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用人的声音来表现山的空,山的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是这样。正是蝉的喧闹,鸟的喧哗,才更加显得山林幽静。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明明是以有声来衬托无声,人们却往往对之视而不见,感而不觉,不能实事求是地说是以有声衬无声,以闹衬静,却偏偏说以动衬静。
  如果以静的理念为核心,联想本来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动——静——闹。但是,一般人往往偏执于静和动的对比,却抹杀了静和闹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以动衬静”这个词太现成了,现成到自动化了,自动化了就可能不顾事实了。一切流行话语、现成话语、权威话语,都或多或少有这种遮蔽性。本来静的意思,就是静止,以动衬静,就是以运动、位置的变动,来衬托静止状态。这种现象是常见的。但“以动衬静”作为一种固定话语,却造成了某种思维定势。这种定势之强大,使人们变得盲目,甚至忽略了与静相对的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喧闹。“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的越是喧闹,鸟叫的越是清脆,就越是显得山里幽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王维的名句,辛弃疾的诗句就是从王维的名句中脱胎换骨而来的。本来变动的是月光,月光是无声的,怎么会把熟睡的鸟给惊醒了?仅仅是一只鸟,断断续续的叫了几声,在这偌大的山中,都听得那么清晰,可见山里是多么宁静。在心理上,自发地感受这一点并不困难,难就难在以这种现象为依据,颠覆以动衬静的遮蔽性,进行思想的突围,把他概括为“以闹衬静”,使之与“以动衬静”并列起来,给予平等的合法地位,这需要语言创新的命名能力。
  责任编辑:刘 艳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产生了特殊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运而生,其关爱与服务情况如何,本文就马河口地区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基本情况 现状 对策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中,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
期刊
摘要:“家”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学校里真正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爱校如家”的思想意识。本文从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担当起“家”的责任,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氛围,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领会到“家”的乐趣,通过自主设计集体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爱校思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学生 爱校思想 “家”文化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往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加上目前专业技能的学习、竞赛等受到重视,文化课的教学教研和师资培训被忽视,导致文化课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成为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教学实践的难题。笔者认为,目前必须明确中职文化课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文化课教学模式改革,努力促进文化课教师的成长,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又好又快
期刊
摘要: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就是宣扬《共产党宣言》的灵魂,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崇高理想与情操,激发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振兴中华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教育价值。这种当代教育价值体现为爱国公民的理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与探索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智慧原则,增长才干的针对性、思想精髓与毅力原则,以此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活力与动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指所有大学都应该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理想追求,二是指某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积淀而形成的个性化的精神特征。本文强调的是前者,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精神,虽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实质主要是: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立人为本,真理至上。大学精神乃大学的灵魂。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创造思想的重任,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彰显大学精神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与反思,分析了当前省属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目标导向的短视性、课程学分设置的行政化主导的制约性、实践教学上厚此薄彼的消极性等相关问题,认为省属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走出单一的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方面的专业性,减少社会工作非专业化的干扰,平衡各类专业实习,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关
期刊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安全问题也开始显性或隐形地出现于大家的视野之中。本文通过追溯我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化安全领域的研究历程,梳理和整理了对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研究影响比较大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此为视角,探索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领域研究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外语教育 文化安全  一、引言  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就其
期刊
摘要:中央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素质,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其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等角色的定位及工作方法的得当与否。本文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重点介绍辅导员的必备心理素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团组织作为大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而大学生环保社团以其人员多、活力足的特点在高校环境教育乃至社会环保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拟从分析高校环保社团的意义和现状入手,以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实施项目化管理为例,探索提高社团科学化水平的途径,切实加强高校环保社团在弘扬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摘要:板书是历史最悠久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受到冲击,因而对板书的研究不再受到重视。笔者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和师生座谈的方法,分析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学板书的使用情况,从多个角度观察老师板书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对存在问题的看法,掌握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对这种辅助教学手段的要求和倾向。  关键词:语文课堂 板书 PPT 调研  板书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