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德育是通过体育实践而获得的一种人的类本质性意识,伦理价值认同是其表现形式,包括一种基于人类生命力的价值认同,以及特定文化、意识形态范式下的道德体验”[1]。当前中小学,除了传统的田赛、径赛等项目外,以网球为代表的新兴运动业已走进校园。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作为教育部2018年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致力于廓清网球场内、外蕴含的种种伦理导向与规范,探索校园网球中可能的伦理价值和道德体验,在长期的网球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生命为基础与出发点,以学生游戏为方法与过程,以学生力行为目标与结果的德育新范式。我们认为,通过积极的实践探索,学校可以引导校园网球成为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促进学生生命、游戏和力行等道德价值的良好实现。本文试结合天骄小学网球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此问题做粗浅分析。
一、强健体魄,夯实道德生命基础
对于人来说,生命和道德同等重要。生命保证了人作为实体的存在,道德赋予了人成为思想上的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回归生命成长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和道德成长齐头并进的时期,此时期更能体现生命与道德之间的本质联系。诚如有论者指出:生命的自爱是道德的源头;生殖的原则是道德的原则;“死亡”的生命意义本身具有道德教育价值。[2]学校开展生命道德教育,便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让学生学会爱己、爱人、爱社会。但整体来看,目前生命德育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去进行异化的知识学习,采用高压、高强度的管理模式“驯化”学生,唯“分数”论人而不注重考察品质。这使得不少适应能力差或敏感的孩子,深深地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为此,天骄小学依托校园网球,积极探索,有效发挥了校园网球在生命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塑造强健体魄
“道德是发源于身体之中的”[3],而网球作为一项追求形态美、力量美、举止美的国际性运动项目,一直将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网球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练习、比赛,身体表现出发达而有弹性的肌肉、比例匀称的外在形态、娴熟协调的技术动作。观看网球比赛时,学生会被网球运动员鞭打流星的抽球、迅捷稳健的接发球、泰山压顶的高压球、节奏多变的高远球所吸引,进而产生对健康体魄的向往与期盼。因而,校园网球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的生命道德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天骄小学在开展校园网球运动之初,就确立了“强健体魄,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小学低年段,鼓励学生多走入网球场,并在预先家长会宣传的基础上,把网球学习写入二年级的课表,使网球学习低龄化、普及化;小学中年段,结合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由学生自荐经老师审核筛选,选拔出网球学习兴趣浓厚,有着勤奋品质的学生进入“网球预备役”队,放学后由老师带领进行专业训练,使大部分学生保持对网球的兴趣;在小学高年段,学校在“网球预备役”队中进一步开展自荐和选拔,并采用“教—练—赛”模式加以训练。教,是指教练一对一的技战术教学;练,即小组集体的回合练习;赛,即在比赛中提升技战术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使网球成为部分学生的专精技能。学生欣喜地发现,自身力量增强,身高增长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进而感受到成长的惊奇和生命的律动,对自我作为实体生命存在的审视便自然发生了。
(二)培育健康心理
研究证实,学生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感。[4]因而,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开展生命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方面,校园网球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首先,网球是一项技术精细、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而言,是一项难得的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运动项目。其次,网球运动看似简单,而且战术特点也不复杂,但入门难,精进更难。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掌握。因此,校园网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鉴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天骄小学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第一,指导学生习得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网球发球的辅助心理训练,即“要求运动员在脑中演练发球动作的整个过程或部分环节”[5]。学校聘请专业运动员指导学生进行表象训练,要求学生每次发球前在脑中不断演练精准发球和错误发球的外部与内部表象,学生把每次发球的失败储存为下一步演练的基础,从而不惧失败,提高抗挫折能力。第二,借助大数据实时反馈训练。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运动电子手环,记录学生每天的运动步数和心率变化,学生可以了解运动量达标情况并对心理状态进行及时调节;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校长挑战杯”网球公开赛活动,学生利用周末参加循环赛事,学校每周一公布“周周赛”积分数据,最终由16强角逐出冠、亚军。充足的赛事和适度的训练强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调适机会,即使没有训练任务,学生也能做到自發练球不懈怠,增强了毅力和意志力。
(三)张扬饱满精神
鲁洁先生曾指出:漠视道德生命,是当代中国功利化导向的基础教育的最大弊端。[6]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倡道德生命,即是对昂扬饱满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的呼唤。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学生对自我负责的本体价值体现;向上的精神追求,是学生掌握道别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张扬学生饱满精神方面,校园网球也有其独到之处。网球运动是一项呼唤和谐的竞技性项目,竞技不同于竞争,竞争是弱肉强食的二元对立,而竞技是将自己最高的训练水平和体育素质展现出来,是纯粹的自我较量;[7]网球项目中优胜者头戴的“野橄榄枝环”,象征的不是权力或经济上的地位,而是象征张扬生命尊严的体育精神,实现的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因而,崇尚和谐且竞技性强的校园网球运动,理应在学生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培育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结合学生精神成长的德育需要,天骄小学改革校园网球的参与机制、教学氛围和评价准则。在参与机制方面:除了一二年级统一学习网球基本技能之外,其他年级学生自主参加,并建设有田径、篮球、羽毛球等多支队伍,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在教学氛围方面:网球课堂除了10分钟的基础动作练习外,剩余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队友、球拍、练习进度和练习强度,每个学生在网球课堂上都是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在评价准则方面:学生的网球成绩并不是由比赛的名次决定,而是由努力度、进步度、网球礼仪、队友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得出,荣誉奖项除了“单打王”“双打王”外,还有“进步之星”“礼仪标兵”“球场英雄”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使“人学”在网球教学中成为显学,学生得到尊重,得以保持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 二、内涵挖掘,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推动,游戏与德育的关系,近来一直为人们关注。但目前研究者通常是将游戏视为德育的资源、载体和手段,[8]却少有人论及游戏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德育价值。从德育过程角度,作为手段、载体的游戏仅是在为其他德育效果服务,忽视德育过程的价值属性而只求结果,容易异化为“运动式德育”“速效式德育”和“唯经济德育”。[9]我们认为,儿童生活虽不是游戏,但游戏确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自由、公正的游戏精神与幸福、愉快的游戏过程,与德育活动的实质具有统一性。因而,游戏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价值而存在。游戏价值作为新时代理念革新的典型代表,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践行,难免有滞涩不畅之感。而校园网球作为新时期体育运动的典型代表,因其自身运动属性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有望为学生表达出游戏价值的应有之义。
(一)崇尚公正自由的游戏精神
伽达默尔在其《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游戏的概念,他认为游戏有以下特征:游戏是一个往返重复、自我更新的过程;游戏具有轻松性及自成目的性。伽达默尔已揭示出所谓的游戏精神:一种积极公正的精神,一种自我生成、自我成长的精神。其实,对于网球教学来说,最应持有的就是游戏的精神。首先,校园网球是一项要求公正的活动。网球运动规则性极强,积分规则、接发球规则、截击球规则、异议球处理规则,甚至观众观赛也有规则。社会上大多数规则的首要目标都是为了公正,网球场上亦是如此。其次,校园网球是一项需要自由成长的项目。网球教学不同于传统知识灌输教学,网球中仅获得步法知识、击球知识远不是目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把外在的知识体系操作化、形象化、习惯化,使之成为自身的技能。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网球的兴趣,在兴趣推动下获得内在成长的驱动力,进而才能获得技能的提升并享受到技艺精进的快乐。
有鉴于此,天骄小学运用游戏改善网球课堂生态。第一,教学目的方面,视网球为一种积极开放的游戏化活动。网球运动虽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等多种意义,但作为一种体育游戏,其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学生在低年级充分了解网球运动之后,可以自由退出,使网球课堂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压抑的开放游戏。第二,师生关系方面,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网球运动的规则不是老师制定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公正理念指引下全体学生充分理解并自愿接受的。网球课堂中教师不是裁判和旁观者,每个学生都有轮流当裁判的机会,教师因其公正德行和球技高超,成为学生内心里尊重的首席指导者。第三,生生关系方面,每个学生都是和谐的游戏参与者。天骄小学的网球课堂向来是欢声笑语、语笑喧阗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参与其中,无论成或败都是一时之论,每位学生都自发提高技艺使得网球游戏更具趣味性。这样一来,用游戏化的方式改善了课堂生态,使校园网球展现出公正、自由的游戏精神。
(二)带来愉快幸福的游戏体验
在当下,功利主义取向下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幸福德育观已不合时宜,指向学生幸福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在结果上培养幸福的人,还要注重过程的合伦理性。[10]而游戏化教学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将游戏或者游戏机制、元素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愉快幸福的过程性体验。网球运动的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学生的训练兴趣容易在多次反复的动作训练中消磨殆尽。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将游戏化训练法引入校园网球教学中,保证训练过程的趣味性。
天骄小学积极运用游戏的组件元素、机制元素和动力元素,对网球训练全过程进行了游戏化设计。例如在准备活动过程中,采用“打雪仗”“稻草人”“反弹球”等游戏,让身体得到充分预热;在网球教学过程中,采用“热锅上的蚂蚁”“田字格游戏”“米字型跑”等游戏,达到网球技术训练的作用;在整理活动过程中,采用“抛接叫号”“抱团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用这样轻松愉快的训练方式,让孩子们习得相应技术动作的精髓,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愉快幸福的游戏体验。
三、实践创新,促进个体知行合一
有论者指出:“德育在本质上不仅仅知道,而是体道,是主体在相信、坚信基础上的实践。”[11]但目前小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脱离实践的问题,这种传统的德育过多地将道德作为知识传授甚至灌输给学生,脱离了身体力行,效果大打折扣。而力学力行追求知行合一的道德境界,是学校德育的目的和归宿。鉴于校园网球通过课堂授课、课后兴趣队、常态化竞赛等形式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且校園网球是一项主张行为优雅、举止文雅的文明运动,因而具备力学力行的德育价值。依靠网球教学开展力行道德教育,可以摆脱悬空、虚化的德育实践弊病,将道德融入学生身体、心灵深处,在学生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细微之处,见得道德教育真效果。
(一)以课程为重点渗透力学
合伦理性的道德践履的前提,是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准确的道德判断。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小学生而言,掌握正确的道德认知与判断,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因此,天骄小学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网球知识与情感的教学。第一,编制网球特色体育教材。学校组织教师在教研专家的指导下,编制了《网球礼仪》《简明网球规则》《网球世界》等校本教材,在每学期初,拿出一定的课时来学习网球基本知识和礼仪:赛前赛后向对手致敬的方式,胜利者与失败者与裁判的握手顺序,发球时对对手的提醒,特殊情况时向对手致歉的方式,以及遇到争议时的处理方式等等。第二,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例如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让学生去思考输赢和规则意识:“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如何体面并有尊严地认输”;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让学生相互推荐最喜爱的体育明星,使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长征故事、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人文教育,整合到网球基本动作训练教学中,教导学生不畏艰苦、勇于拼搏。正如王阳明所言:“尔说固是,但要晓得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单纯的网球规则与技艺并不是真知,只有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和内心情感的认同,才是真知。天骄小学以求真知为目的开展网球学习,为力行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以行为习惯为抓手推动力行
大多数人都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容易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关键力量——行为习惯。通过改变习惯,我们能够重塑人的第二天性,从而更换角度展现人的天性,并因此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塑造良好人格,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具有积极意义、运转流畅的做事规范,更好地践行力行价值。校园网球主张道德践履于细微举止中,将礼仪与文明融入比赛和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称得上是践行力行价值的典范。为此,天骄小学积极推动礼仪教育,帮助学生通过校园网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从赛前热身开始,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尽力配合对方进行练习,不管是后场对拉还是网前截击,都会尽量做好“喂”球,帮助对手进入比赛状态;比赛中,若是打出“幸运球”(擦网后改变运动轨迹)或触及对手身体的球,往往也要向对手举拍示意,表示歉意;比赛后,无论胜负,球员都需要主动与对手和裁判员握手;胜利后的庆贺也只是给予老师、同学拥抱来分享喜悦,远没有篮球、足球等项目胜利后的狂热。这种礼仪教育慢慢走出了球场,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谦让同学、尊敬师长、释怀成败、举止有度。因为校园网球的开展,天骄学子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都有了大幅的改變,实现了注重实践的力行教育价值。
总之,校园网球作为青少年教育中的新生力量,无论是对青少年生命道德的教育,还是游戏价值的彰显,又或是力学力行价值的践行,都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对体育资源的重整和开发,使师生得以和谐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8):1-10.
[2]章文丽.中学德育的新领域:生命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6):51-54.
[3]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69-73.
[4]赵娜,马敏,辛自强.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6):1003-1011.
[5]温伯格.网球心理训练[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3.
[6]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1-6.
[7]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8):1-10.
[8]李敏.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J].中小学德育,2016(02):12-15.
[9]杜时忠,管贝贝.论德育的过程本质[J].教育科学研究,2013(02):26-29.
[10]杨九俊.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19(58):78-80.
[11]卢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5-99.
责任编辑
一、强健体魄,夯实道德生命基础
对于人来说,生命和道德同等重要。生命保证了人作为实体的存在,道德赋予了人成为思想上的存在。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道德教育回归生命成长的立场,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和道德成长齐头并进的时期,此时期更能体现生命与道德之间的本质联系。诚如有论者指出:生命的自爱是道德的源头;生殖的原则是道德的原则;“死亡”的生命意义本身具有道德教育价值。[2]学校开展生命道德教育,便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让学生学会爱己、爱人、爱社会。但整体来看,目前生命德育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去进行异化的知识学习,采用高压、高强度的管理模式“驯化”学生,唯“分数”论人而不注重考察品质。这使得不少适应能力差或敏感的孩子,深深地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为此,天骄小学依托校园网球,积极探索,有效发挥了校园网球在生命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塑造强健体魄
“道德是发源于身体之中的”[3],而网球作为一项追求形态美、力量美、举止美的国际性运动项目,一直将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网球运动员经过长期的练习、比赛,身体表现出发达而有弹性的肌肉、比例匀称的外在形态、娴熟协调的技术动作。观看网球比赛时,学生会被网球运动员鞭打流星的抽球、迅捷稳健的接发球、泰山压顶的高压球、节奏多变的高远球所吸引,进而产生对健康体魄的向往与期盼。因而,校园网球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的生命道德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天骄小学在开展校园网球运动之初,就确立了“强健体魄,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小学低年段,鼓励学生多走入网球场,并在预先家长会宣传的基础上,把网球学习写入二年级的课表,使网球学习低龄化、普及化;小学中年段,结合学生的意愿和需求,由学生自荐经老师审核筛选,选拔出网球学习兴趣浓厚,有着勤奋品质的学生进入“网球预备役”队,放学后由老师带领进行专业训练,使大部分学生保持对网球的兴趣;在小学高年段,学校在“网球预备役”队中进一步开展自荐和选拔,并采用“教—练—赛”模式加以训练。教,是指教练一对一的技战术教学;练,即小组集体的回合练习;赛,即在比赛中提升技战术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使网球成为部分学生的专精技能。学生欣喜地发现,自身力量增强,身高增长以及身体协调能力提高,进而感受到成长的惊奇和生命的律动,对自我作为实体生命存在的审视便自然发生了。
(二)培育健康心理
研究证实,学生有着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感。[4]因而,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是开展生命德育的应有之义。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方面,校园网球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首先,网球是一项技术精细、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而言,是一项难得的培养抗挫折能力的运动项目。其次,网球运动看似简单,而且战术特点也不复杂,但入门难,精进更难。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和揣摩,才能掌握。因此,校园网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鉴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天骄小学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难。第一,指导学生习得表象训练法。表象训练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网球发球的辅助心理训练,即“要求运动员在脑中演练发球动作的整个过程或部分环节”[5]。学校聘请专业运动员指导学生进行表象训练,要求学生每次发球前在脑中不断演练精准发球和错误发球的外部与内部表象,学生把每次发球的失败储存为下一步演练的基础,从而不惧失败,提高抗挫折能力。第二,借助大数据实时反馈训练。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运动电子手环,记录学生每天的运动步数和心率变化,学生可以了解运动量达标情况并对心理状态进行及时调节;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校长挑战杯”网球公开赛活动,学生利用周末参加循环赛事,学校每周一公布“周周赛”积分数据,最终由16强角逐出冠、亚军。充足的赛事和适度的训练强度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调适机会,即使没有训练任务,学生也能做到自發练球不懈怠,增强了毅力和意志力。
(三)张扬饱满精神
鲁洁先生曾指出:漠视道德生命,是当代中国功利化导向的基础教育的最大弊端。[6]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背景下,提倡道德生命,即是对昂扬饱满的人生态度与精神追求的呼唤。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学生对自我负责的本体价值体现;向上的精神追求,是学生掌握道别的社会价值体现。在张扬学生饱满精神方面,校园网球也有其独到之处。网球运动是一项呼唤和谐的竞技性项目,竞技不同于竞争,竞争是弱肉强食的二元对立,而竞技是将自己最高的训练水平和体育素质展现出来,是纯粹的自我较量;[7]网球项目中优胜者头戴的“野橄榄枝环”,象征的不是权力或经济上的地位,而是象征张扬生命尊严的体育精神,实现的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因而,崇尚和谐且竞技性强的校园网球运动,理应在学生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的培育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结合学生精神成长的德育需要,天骄小学改革校园网球的参与机制、教学氛围和评价准则。在参与机制方面:除了一二年级统一学习网球基本技能之外,其他年级学生自主参加,并建设有田径、篮球、羽毛球等多支队伍,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主权;在教学氛围方面:网球课堂除了10分钟的基础动作练习外,剩余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队友、球拍、练习进度和练习强度,每个学生在网球课堂上都是具体的、现实的、鲜活的;在评价准则方面:学生的网球成绩并不是由比赛的名次决定,而是由努力度、进步度、网球礼仪、队友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核得出,荣誉奖项除了“单打王”“双打王”外,还有“进步之星”“礼仪标兵”“球场英雄”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使“人学”在网球教学中成为显学,学生得到尊重,得以保持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 二、内涵挖掘,丰富学校德育资源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推动,游戏与德育的关系,近来一直为人们关注。但目前研究者通常是将游戏视为德育的资源、载体和手段,[8]却少有人论及游戏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德育价值。从德育过程角度,作为手段、载体的游戏仅是在为其他德育效果服务,忽视德育过程的价值属性而只求结果,容易异化为“运动式德育”“速效式德育”和“唯经济德育”。[9]我们认为,儿童生活虽不是游戏,但游戏确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游戏中体会到的自由、公正的游戏精神与幸福、愉快的游戏过程,与德育活动的实质具有统一性。因而,游戏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德育价值而存在。游戏价值作为新时代理念革新的典型代表,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践行,难免有滞涩不畅之感。而校园网球作为新时期体育运动的典型代表,因其自身运动属性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有望为学生表达出游戏价值的应有之义。
(一)崇尚公正自由的游戏精神
伽达默尔在其《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游戏的概念,他认为游戏有以下特征:游戏是一个往返重复、自我更新的过程;游戏具有轻松性及自成目的性。伽达默尔已揭示出所谓的游戏精神:一种积极公正的精神,一种自我生成、自我成长的精神。其实,对于网球教学来说,最应持有的就是游戏的精神。首先,校园网球是一项要求公正的活动。网球运动规则性极强,积分规则、接发球规则、截击球规则、异议球处理规则,甚至观众观赛也有规则。社会上大多数规则的首要目标都是为了公正,网球场上亦是如此。其次,校园网球是一项需要自由成长的项目。网球教学不同于传统知识灌输教学,网球中仅获得步法知识、击球知识远不是目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把外在的知识体系操作化、形象化、习惯化,使之成为自身的技能。因此,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网球的兴趣,在兴趣推动下获得内在成长的驱动力,进而才能获得技能的提升并享受到技艺精进的快乐。
有鉴于此,天骄小学运用游戏改善网球课堂生态。第一,教学目的方面,视网球为一种积极开放的游戏化活动。网球运动虽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等多种意义,但作为一种体育游戏,其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学生在低年级充分了解网球运动之后,可以自由退出,使网球课堂成为没有边界、没有压抑的开放游戏。第二,师生关系方面,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网球运动的规则不是老师制定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公正理念指引下全体学生充分理解并自愿接受的。网球课堂中教师不是裁判和旁观者,每个学生都有轮流当裁判的机会,教师因其公正德行和球技高超,成为学生内心里尊重的首席指导者。第三,生生关系方面,每个学生都是和谐的游戏参与者。天骄小学的网球课堂向来是欢声笑语、语笑喧阗的,学生基于个人兴趣参与其中,无论成或败都是一时之论,每位学生都自发提高技艺使得网球游戏更具趣味性。这样一来,用游戏化的方式改善了课堂生态,使校园网球展现出公正、自由的游戏精神。
(二)带来愉快幸福的游戏体验
在当下,功利主义取向下只重结果不问过程的幸福德育观已不合时宜,指向学生幸福的道德教育不仅要在结果上培养幸福的人,还要注重过程的合伦理性。[10]而游戏化教学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将游戏或者游戏机制、元素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愉快幸福的过程性体验。网球运动的技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学生的训练兴趣容易在多次反复的动作训练中消磨殆尽。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将游戏化训练法引入校园网球教学中,保证训练过程的趣味性。
天骄小学积极运用游戏的组件元素、机制元素和动力元素,对网球训练全过程进行了游戏化设计。例如在准备活动过程中,采用“打雪仗”“稻草人”“反弹球”等游戏,让身体得到充分预热;在网球教学过程中,采用“热锅上的蚂蚁”“田字格游戏”“米字型跑”等游戏,达到网球技术训练的作用;在整理活动过程中,采用“抛接叫号”“抱团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整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用这样轻松愉快的训练方式,让孩子们习得相应技术动作的精髓,在训练过程中获得愉快幸福的游戏体验。
三、实践创新,促进个体知行合一
有论者指出:“德育在本质上不仅仅知道,而是体道,是主体在相信、坚信基础上的实践。”[11]但目前小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着较严重的脱离实践的问题,这种传统的德育过多地将道德作为知识传授甚至灌输给学生,脱离了身体力行,效果大打折扣。而力学力行追求知行合一的道德境界,是学校德育的目的和归宿。鉴于校园网球通过课堂授课、课后兴趣队、常态化竞赛等形式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且校園网球是一项主张行为优雅、举止文雅的文明运动,因而具备力学力行的德育价值。依靠网球教学开展力行道德教育,可以摆脱悬空、虚化的德育实践弊病,将道德融入学生身体、心灵深处,在学生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细微之处,见得道德教育真效果。
(一)以课程为重点渗透力学
合伦理性的道德践履的前提,是正确的道德认知和准确的道德判断。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小学生而言,掌握正确的道德认知与判断,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因此,天骄小学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开展网球知识与情感的教学。第一,编制网球特色体育教材。学校组织教师在教研专家的指导下,编制了《网球礼仪》《简明网球规则》《网球世界》等校本教材,在每学期初,拿出一定的课时来学习网球基本知识和礼仪:赛前赛后向对手致敬的方式,胜利者与失败者与裁判的握手顺序,发球时对对手的提醒,特殊情况时向对手致歉的方式,以及遇到争议时的处理方式等等。第二,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例如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让学生去思考输赢和规则意识:“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如何体面并有尊严地认输”;利用学生的追星心理,让学生相互推荐最喜爱的体育明星,使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把长征故事、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人文教育,整合到网球基本动作训练教学中,教导学生不畏艰苦、勇于拼搏。正如王阳明所言:“尔说固是,但要晓得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单纯的网球规则与技艺并不是真知,只有给学生带来心灵的触动和内心情感的认同,才是真知。天骄小学以求真知为目的开展网球学习,为力行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以行为习惯为抓手推动力行
大多数人都强调知识改变命运,却容易忽视比知识技能更为根本、更为隐形、更能决定命运的关键力量——行为习惯。通过改变习惯,我们能够重塑人的第二天性,从而更换角度展现人的天性,并因此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塑造良好人格,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具有积极意义、运转流畅的做事规范,更好地践行力行价值。校园网球主张道德践履于细微举止中,将礼仪与文明融入比赛和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称得上是践行力行价值的典范。为此,天骄小学积极推动礼仪教育,帮助学生通过校园网球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从赛前热身开始,老师就会要求学生尽力配合对方进行练习,不管是后场对拉还是网前截击,都会尽量做好“喂”球,帮助对手进入比赛状态;比赛中,若是打出“幸运球”(擦网后改变运动轨迹)或触及对手身体的球,往往也要向对手举拍示意,表示歉意;比赛后,无论胜负,球员都需要主动与对手和裁判员握手;胜利后的庆贺也只是给予老师、同学拥抱来分享喜悦,远没有篮球、足球等项目胜利后的狂热。这种礼仪教育慢慢走出了球场,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谦让同学、尊敬师长、释怀成败、举止有度。因为校园网球的开展,天骄学子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举止都有了大幅的改變,实现了注重实践的力行教育价值。
总之,校园网球作为青少年教育中的新生力量,无论是对青少年生命道德的教育,还是游戏价值的彰显,又或是力学力行价值的践行,都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通过对体育资源的重整和开发,使师生得以和谐互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8):1-10.
[2]章文丽.中学德育的新领域:生命道德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5(6):51-54.
[3]孟万金.具身德育:背景、内涵、创新——论新时代具身德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11):69-73.
[4]赵娜,马敏,辛自强.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6):1003-1011.
[5]温伯格.网球心理训练[M].张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3.
[6]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04):1-6.
[7]熊小健,陈晓峰,刘云龙.体育德育本体论绎——基于中西文化源头时期体育项目的再探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8):1-10.
[8]李敏.儿童游戏:德育的重要载体[J].中小学德育,2016(02):12-15.
[9]杜时忠,管贝贝.论德育的过程本质[J].教育科学研究,2013(02):26-29.
[10]杨九俊.幸福教育的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2019(58):78-80.
[11]卢伯春."多维整合":学校体育中德育的新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5-99.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