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经历了人民助学金阶段、人民助学金与奖学金阶段、人民奖学金与贷学金阶段和“奖、贷、勤、补、免”阶段。现阶段高校形成的五位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专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但不管在哪种资助体系下,贫困生资格认定是贫困生获得有效资助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核心内容。如何科学的认定贫困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真实性缺乏有效验证
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中家庭贫困证明是通过学生前往其生源地民政部门办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在校消费调查表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不可能、也无足够的精力去调查每个申请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因而学校并不能仅仅通过生源地贫困证明材料来确定学生的贫困身份;其次,学生在校消费调查虽然可以通过学生“一卡通”消费情况侧面反映,但并不能用“一卡通”消费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消费的唯一指标。因而,学校所要求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1.2 贫困生认定程序并不十分完善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评议小组和班级民主评议推荐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程序。其中评议小组基本是由学生组成,评议结果又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而无法确保每一位评议小组成员都能排除主观因素做到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另外,在评议小组推荐出名单后,需要经过班级民主评议。这个时候,往往是哪位学生能表达出更困难或者能表达出自己生活的艰难就会更容易博取其他同学的同情,在投票产生名单时也会赢取更多的支持。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赛贫困”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往往夸大其辞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困窘。同时,也有可能真正生活贫穷的学生由于“面子问题”或者自卑心理而不愿意在班级集体面前表现出来,这也给了那些实际并不贫困但能“装”出贫困的学生钻空的机会。因而,班级民主评议过程也并不能十分公正、公平的提供班级贫困学生名单。
1.3缺少有力的贫困生监督和追责等反馈机制
贫困认定工作中,很多高校重视贫困生认定、 助学金的评定,而往往会忽略了对贫困生的监督,导致很多学生获得贫困生资格拿到当年或目前学期的助学金后便购买奢侈用品如高档手机或品牌笔记本电脑,或邀请在资格认定过程中“帮助”其的同学吃饭消费,这些现象大大降低了国家助学金的实际作用,在学生层面中引起了不良影响。同时,很多高校在得知贫困生中出现这种现象后,都没有很多的措施和办法去追责,或者追责的力度不够,常见的是得知贫困生有这些不良行为后,最多的是口头批评和教育,以及下一学年不再给予贫困资格认定的处罚,但这样的追责力度根本阻止不了这些现象的继续发生。
因而,在没有有力的舆论监督和追责机制下,出现了大量的“假贫困生”就不足为奇。
2解决贫困认定工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之难,首先是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真伪分辨之难,一些假证明、假贫困、假数据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侵害,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果。解决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得解决学生诚信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体系,不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且需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1)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初始性道德,它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根本,也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诚信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娱乐活动,依靠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活动和广泛的思想交流活动,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学生的体验、思考过程中完成诚信教育。
(2)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既要强化学生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同时也需求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督促学生做出诚信行为。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生的诚信还贷、诚信就业等诚信行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生诚信信息档案,将学生诚信贫困认定也纳入档案体系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诚信考核指标,丰富诚信内容,同时也督促学生诚信参与贫困认定,提高贫困认定工作精度,减少或杜绝假贫困和非贫困现象的出现。
2.2完善贫困生监督机制,加大追责力度
(1)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贫困认定工作的监督机制,不仅是要加强对贫困认定过程的监督,而且要加强对贫困认定后的监督;它不仅需要建立被动接受举报信息机制,也寻求组建主动出击调查措施。
在贫困认定后,加强对受资助人的监督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学生的举报,我们还可以主动出击调查,如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暑期家访工作,一方面开展正常的家访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走访调查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可以直接客观的验证学生贫困认定提供信息的真假,从而给贫困认定工作提供另一层面的保障。
(2)加大追责力度
通过学生举报或走访调查等方式核实学生的贫困信息,关注贫困生获得资助奖金的实际流向,对于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或者把资助金用于日常奢侈品消费、挥霍浪费的贫困生,学校要追回资助金,暂停该贫困生下一学期资助金的发放,同时在下一学年贫困认定中重点考核或不再给予贫困认定,并实施相应批评教育。对非诚信参与贫困认定的,记录诚信档案,情节严重者可考虑给予一定纪律处罚。
结束语
总之,做好诚信教育引导和监督追责保障工作,可以较好的促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开展各项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葛超.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2].李桂兰.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23(2)
关键词:贫困生;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真实性缺乏有效验证
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中家庭贫困证明是通过学生前往其生源地民政部门办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在校消费调查表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不可能、也无足够的精力去调查每个申请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因而学校并不能仅仅通过生源地贫困证明材料来确定学生的贫困身份;其次,学生在校消费调查虽然可以通过学生“一卡通”消费情况侧面反映,但并不能用“一卡通”消费作为检验学生在校消费的唯一指标。因而,学校所要求学生提供的贫困认定材料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1.2 贫困生认定程序并不十分完善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评议小组和班级民主评议推荐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程序。其中评议小组基本是由学生组成,评议结果又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而无法确保每一位评议小组成员都能排除主观因素做到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另外,在评议小组推荐出名单后,需要经过班级民主评议。这个时候,往往是哪位学生能表达出更困难或者能表达出自己生活的艰难就会更容易博取其他同学的同情,在投票产生名单时也会赢取更多的支持。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赛贫困”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往往夸大其辞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困窘。同时,也有可能真正生活贫穷的学生由于“面子问题”或者自卑心理而不愿意在班级集体面前表现出来,这也给了那些实际并不贫困但能“装”出贫困的学生钻空的机会。因而,班级民主评议过程也并不能十分公正、公平的提供班级贫困学生名单。
1.3缺少有力的贫困生监督和追责等反馈机制
贫困认定工作中,很多高校重视贫困生认定、 助学金的评定,而往往会忽略了对贫困生的监督,导致很多学生获得贫困生资格拿到当年或目前学期的助学金后便购买奢侈用品如高档手机或品牌笔记本电脑,或邀请在资格认定过程中“帮助”其的同学吃饭消费,这些现象大大降低了国家助学金的实际作用,在学生层面中引起了不良影响。同时,很多高校在得知贫困生中出现这种现象后,都没有很多的措施和办法去追责,或者追责的力度不够,常见的是得知贫困生有这些不良行为后,最多的是口头批评和教育,以及下一学年不再给予贫困资格认定的处罚,但这样的追责力度根本阻止不了这些现象的继续发生。
因而,在没有有力的舆论监督和追责机制下,出现了大量的“假贫困生”就不足为奇。
2解决贫困认定工作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之难,首先是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真伪分辨之难,一些假证明、假贫困、假数据的出现,不仅是社会功利主义对大学生的侵害,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果。解决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得解决学生诚信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构建大学生诚信体系,不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而且需要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1)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也是初始性道德,它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与根本,也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石。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诚信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和各种娱乐活动,依靠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有意义活动和广泛的思想交流活动,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在学生的体验、思考过程中完成诚信教育。
(2)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学生诚信体系的构建,既要强化学生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同时也需求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以督促学生做出诚信行为。笔者所在学院结合学生的诚信还贷、诚信就业等诚信行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学生诚信信息档案,将学生诚信贫困认定也纳入档案体系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诚信考核指标,丰富诚信内容,同时也督促学生诚信参与贫困认定,提高贫困认定工作精度,减少或杜绝假贫困和非贫困现象的出现。
2.2完善贫困生监督机制,加大追责力度
(1)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贫困认定工作的监督机制,不仅是要加强对贫困认定过程的监督,而且要加强对贫困认定后的监督;它不仅需要建立被动接受举报信息机制,也寻求组建主动出击调查措施。
在贫困认定后,加强对受资助人的监督不能停留在被动接受学生的举报,我们还可以主动出击调查,如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暑期家访工作,一方面开展正常的家访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走访调查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可以直接客观的验证学生贫困认定提供信息的真假,从而给贫困认定工作提供另一层面的保障。
(2)加大追责力度
通过学生举报或走访调查等方式核实学生的贫困信息,关注贫困生获得资助奖金的实际流向,对于不正当手段骗取资助,或者把资助金用于日常奢侈品消费、挥霍浪费的贫困生,学校要追回资助金,暂停该贫困生下一学期资助金的发放,同时在下一学年贫困认定中重点考核或不再给予贫困认定,并实施相应批评教育。对非诚信参与贫困认定的,记录诚信档案,情节严重者可考虑给予一定纪律处罚。
结束语
总之,做好诚信教育引导和监督追责保障工作,可以较好的促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从而可以进一步开展各项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葛超.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2].李桂兰.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思考[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