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弹艺术继承与创新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孕育成长于苏州——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土地上的评弹艺术,拥有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滋养和积淀,更是由于评弹禀其“江南水乡”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之灵气,承其“人间天堂”人文荟萃、艺林流风之精髓,历经几代艺人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精雕细琢,代有创新,终于使之从简朴的说唱发展成为一门精深的表演艺术并将其表现力和艺术性发挥至于极致,以其别有风味的特色和光彩在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世人誉之为:民族文化之瑰宝,江南艺苑之奇葩。
  笔者深信:继承、创新是评弹艺术的发展之路。
  关于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评弹界近二十年来,争论始终不绝。有人说当务之急,必须首先抓好继承一环,否则评弹要衰亡;也有人说时代在前进,评弹如不能与时俱进,衰亡将更快。
  2006年5月,评弹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正式确定了其“国之瑰宝”的法定地位。然而虽然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并给予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且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回避摆在面前的事实:现代化的冲击、丰富的电视节目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得评弹和许多传统的民族的表演艺术渐见式微,当今评弹观众日趋减少,新听众和青年听众更为稀缺,江浙沪满二百人以上的评弹书场少得可怜,原先一大批被评弹艺术魅力所折服的老听众与当今评弹渐离渐远,甚至于很少涉足评弹书场。关键是:评弹的生命在萎缩,我们如何去挽救并要使之重新崛起发展?作为评弹科班出身和从事文化职业的我,又是那么热爱民族文化,与其坐视叹息一株璀璨的艺术生命之树渐渐地枯竭,甚至变成仅供参观展览的沉睡的“木乃伊”而袖手旁观,倒不如斗胆提出以下几点愚思拙见:
  1.在尽量保持评弹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就其演出方式和说唱内容增加现代化的“营养”,使之不失“原汁原味”,又见锦上添花,首先在音乐上进行改革:
  比如:一个传统的开篇,在三弦、琵琶伴奏的同时,假如融合了筝和萧、笛子、二胡等,亦可按照抒发情感的不同融合大提琴、小提琴等弦乐伴奏,那么那种苍劲、悠扬、浑厚、典雅的音乐就会浸透一种古典的遗风遗骨,显得妙不可言。
  2.采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曲目内容,制作舞台背景画面,只要取材衬托得当,起到“绿叶”作用,就能使说唱内容更有立体感,演出效果具有时代感。
  3.如果将以上两点结合,那么势必会产生连锁现象:首先能吸引当代文学家、音乐家的加入,创作出耳目一新的评弹书目,而后以新的说唱内容和新的演出方式逐渐吸引新老观众层面。
  为了论证以上愚拙之见的可行性,笔者专门请教了资深音乐人和专业评弹演员,并分别和他们进行了切磋探讨,得到的是他们一致的肯定。我熟识的一位音乐制作人曾在国外进修深造音乐多年,回围后一直致力于振兴民族音乐,因此潜心探究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新形式和新作品。由于搜集创作素材的需要,他曾将我国所有的民族音乐加入西方现代音乐伴奏,结果发现和西方音乐融合最稳定最自然的民族音乐是“评弹”,其实这正是由于“评弹”音乐本身特有的“诗词平仄韵律”的规则性所决定的 他也曾在为昆剧演员制作音乐时请演员按照现代电声打击乐的节奏演唱,音效很好。
  让我们追溯到数年前,上海评弹团和上海爱乐乐团在大剧院联袂演出的“评弹交响乐”,全場观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可见“评弹”的创新确实可行并且是其艺术发展的一条出路。民族化的音乐只有与时代接轨融人世界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再横向扫描一下:我国民族音乐家马晓晖抱着她心爱的二胡走出国门与世界热烈挥手,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德国的贝多芬音乐厅、美国的肯尼迪中心、法国的香格里榭大剧院等许许多多的国际著名剧院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被国外誉之为“极具震撼力的音乐”,为中国人争足了脸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我亦曾亲眼目睹了她和萨克斯风、爵士鼓手们的精彩亲密的合作,赢得了满场阵阵喝彩。
  和评弹一样出生于苏州,也曾一样陷入过窘境的昆剧,由于勇敢地进行了创新:那一部青春版的《牡丹亭》,戏装依旧古老,词曲依旧古老,只是融人了现代化的元素,却使其观众迅速年轻化。这一举措似乎成为昆曲回生的灵丹妙剂。那么评弹也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以其充沛的生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借助现代高科技,注入新的灵动,加以新的创作,从而使之走出沙漠,从容走进艺术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
  苏州自古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苏州人上善若水的大爱、柔情似水的缠绵和水滴石穿的坚韧。千百年来,小巷深院、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古城格局,又使苏州人的性格变得锐思善变、纤细敏感,这也就自然催生了清丽婉约、雅俗共赏的苏州评弹。悠悠历史,纤纤回味;千回百转,花开花落;艺苑奇葩,依然楚楚……
  适者生存是永恒的规律,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我想,只有“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执着开拓创造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现代元素融为一体的捷径,和谐发展、创新理念、承前启后、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自觉投身于培育和构建积极的苏州评弹文化生态的科学实践中,趁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机遇,更好地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好我们的评弹艺术,一个全新的评弹青春版之呈现必将为期不远,为打造“文化苏州”、建设“文化强市”奉献出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在小学阶段,怎样既为学生们铺下“求知”的基石,又为他们打好“做人”了的基础;怎样把真、善、美、智的良种播进学生的心田,培育出精神文明的茁壮新苗,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注意对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审美情趣、劳动态度施加影响,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用良好的环境营造氛围  学生们上学了。教室布置得怎样,校园环境如何,是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是精神文明的第一课。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手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详细分析,分析得出了手动变速器换挡吸入感发生的最佳时机、以及换挡吸入感的来源。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改变换挡拨头的“M”槽角度的方法来提高手动变速器换挡吸入感。  关键词:换挡质量;同步器;M槽  1 绪言  随着国民生活素质的提高,轿车在各个家庭越来越普及,顾客对整车选换挡性能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操作的简单和省力,而更加追求驾驶过程中操纵的精准和过程的享受。
期刊
摘要:机要文件是指涉密或不宜公开的各种文件资料,它是高校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部署学校工作、发布规章,布置工作的重要工具,高校应加强对机要文件的管理。文章对加强高校机要文件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机要文件  机要文件是指涉密或不宜公开的各种文件资料,它是高校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部署学校工作、发布规章,布置工作的重要工具。机要文件若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观察、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现今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的主要得失分技术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中外选手在比赛中多数是采用进攻型打法,以拉吊、拉杀结合前场进攻为主。在得分技术方面,双方都是通过后场进攻创造机会,以正手区击球技术为主,合理运用击球线路向对方发起攻击,以获得分。为我国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能更好地运用有效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
期刊
摘要:20世纪以来,化学科学在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其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化学材料,化学合成,化学制作工艺特别是硅单质的纯化处理器得以以摩尔定律进步,手机正在以越来越小巧玲珑,越来越快速便捷,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外形酷炫美观。  关键词:手机;电池;集成电路;显示屏;OLED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讯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
期刊
摘要:海明威是20世纪的传奇英雄,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塑造了有名的保持“压力下的风度”的硬汉精神。但是海明威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他的小说在写作形式、语言和技巧方面的成就,是他所开创的“冰山文体”,从而提供了我们理解现代小说的另一种方式。  关键词: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大大的有名,几乎广为人知。所谓的“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SolidWorks对用于箱类和袋类物品取放的存码垛工业机器人本体进行结构设计。存码垛工业机器人本体主要有基座、腰部、大臂、小臂、末端执行器、等部件组成。本设计对工业机器人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能力;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  1 Solidworks软件简介  SolidWorks是法国达索公司最先在Windows系统上开發的一款三维设计软件。其CAD功
期刊
摘要:朦胧诗具有朦胧美,朦胧诗通过运用多层次、不定性、跳跃性的意象使朦胧诗具有了空灵性。本文以朦胧诗的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从象征化和意象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朦胧诗语言空灵性的特点。  关键词:朦胧诗;意象;空灵  “朦胧诗”指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用象征、隐喻、超感、错觉、艺术变形、语言的反逻辑等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创作的新诗。这类诗歌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一反以往诗歌热烈昂扬、乐观慷慨的情调,
期刊
摘要:纤维素水凝胶因为其优良的性能已经在化工,建筑,医学,园林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以纸浆纤维素为原料,采用乙二胺/硫氰酸钾体系溶解纤维素制备水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仪(TGA)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水凝胶进行表征。而后对不同浓度纤维素水凝胶进行溶胀率测试、流变学测试和压缩测试。分析了纤维素浓度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纤维素水凝胶;溶胀率;储能模量;压缩模量  
期刊
摘要:本项目以发展和传承海派时尚文化为目的,以城市记忆为主题,采集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上海的本土照片,以影像的方式回顾海派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历史和展现当时海派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重点对照片中的服饰流行元素发展进行分析,主要从服饰的色彩、面料、款式三个方面入手。色彩主要利用PS软件提取其中的色素,面料则是将照片和时代背景,经济条件相结合分析,款式分析则主要是利用PS软件对局部(领子、袖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