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过去 面向未来全力 推进龙江教育科学发展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张厅长,您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龙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
  
  


  张永洲: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教育战线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龙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科技、智力支持。
  ——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跨越。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共有小学10 068所,当年招生38.34万人,在校生89.45万人,教职工2.2万人;普通中学54所,在校生2.2万人,教职工1 982人。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省县财政和地方粮分别负担,总数为441万元,1954年起采取国家补助与地方自筹的办法加以解决。当时中小学仅有陈旧校舍280万平方米,大部分由旧校舍、民房、破庙改建而成,教学仪器设备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增长的学习文化需求。从1950年起,不得不实行二部制教学,“文化大革命”期间二部制教学班达到高峰。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从1986年至今《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20多年的时间里,我省“两基”工作经历了起步、实施、攻坚、巩固提高几个阶段,不断迈上新台阶。2007年完成了“两基”攻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全省100%的人口地区实现了“两基”目标,15周岁以上人口(含15周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义务教育进入全面巩固提高、促进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新阶段。实现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深刻变革。在全国率先制订实施了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投入监管、责任追究制度,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责任有效落实;相继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重大转变;率先顺利完成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全员竞聘的用人新机制;在“十五”期间大规模改造基础上,2006年,省政府一次投入7.6亿元,彻底消灭了全省当时存在的全部中小学D级危房,并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政府办中小学全覆盖。截至2008年,全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10 057所,在校学生337.7万人。其中:普通初中1 910所,在校学生139.3万人,专任教师近10.36万人;小学8 142所,在校学生198.3万人,专任教师15.74万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4%和98%。全省小学、初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2 091.56万平方米。小学适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39%,初中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7.67%。“三残”适龄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0%以上。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22%,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78%。站在新的起点上,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4月作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确定以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重点,科学规划,按标准分步实施,计划到2020年,全部完成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较快,特别是职业教育实现了由低谷徘徊到快速发展的跨越。1949年,我省只有7所普通高中,在校生975人,毕业生254人。经过60年的发展,2008年我省有普通高中445所,在校生达61.13万人,校均规模1 374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4.71%。县域和农村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重点建设了一批县级及以下农村普通高中,资源配置进一步趋向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建立了省、市两级示范体系,全省评估建设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67所,在校生24万人,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的39%。改造了一大批薄弱高中,民办高中、民族高中得到较大发展,缓解了人民群众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从2003年开始,全力推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秋季,我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采取倾斜政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2007年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7万人的目标,比2002年增加8万人。截止到2008年,我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25所,其中普通中专66所,成人中专139所,职业高中191所,技工学校129所,在校生4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大大加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8亿元,实验实习基地(实验室)增加到3 400个,全省中职学校开设的各类专业实验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拥有率达到80%以上;图书藏量达704万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3.4%。
  


  ——以质量工程和学科建设为重点,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我省只有5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4 721人,教职工1 567人,其中专任教师474人,办学规模相当有限。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奋斗,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结构日趋完善,办学效益日益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学科齐全、具有龙江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我省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重要时期。2008年,普通高校发展为70所,是1949年的14倍,是1978年的2.9倍;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达到21.6万人,是1949年的153倍,是1978年的16.38倍;在校生发展到67.8万人,是1949年的143.6倍,是1978年的20.4倍;普通本专科毕业生17万人,是1949年的588.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1.27%上升到2008年的28.03%,高出全国平均值(23%)5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177人,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二是类型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省的24所高校中,本科21所,专科3所,12所本科高校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没有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2008年全省70所普通高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3个培养层次。目前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普通本科高校26所(含985大学1所,“211工程”大学4所)、高职高专44所。办学类型覆盖了除语文院校外的全部办学类别。形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积极兴办高等教育,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高校布局与我省产业布局基本吻合,哈大齐工业走廊聚集了49所高校,占全省高校的70%,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市呼应,13个地市全部设有高等院校(普通高等教育地市级覆盖率达到100%)的合理布局,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建国初期,我省高校办学规模小,办学层次低,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相当有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办学条件也得到相应改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8年,全省普通高校占地面积达到5 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 161.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 077.1万平方米,藏书量达5 366.2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39.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64.1亿元。高等学校办学条件的大幅改善,有效保证了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及时开展了普通高校发展定位论证工作,引导高校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上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并取得标志性成果,全省高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202名,国家级24名,全国排名第6;省级教学团队102个,国家级14个,全国排名第10;省级精品课程494门,国家级56门,全国排名13;省级重点专业20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0个,全国排名11;省级示范教学中心85个,国家级15个,全国排名第8。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0所。在上一轮教育部组织的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我省接受评估的21所本科高校有15所为优秀,优秀率为71.43%,位居全国第10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达15 533人,在校研究生达48 890人,是1978年的140倍,研究生教育规模列全国第9位;目前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其中高校17个),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3个(其中高校12所);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7个,“十五”学位授权规模增长水平列全国第10位。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重点学科已经成为我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77个,在全国的总排名由原来的第10名跃居到第6名。六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省委始终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各高校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校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完善,组织生活逐步规范,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总体良好;思想理论建设逐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成效显著,经受了抗击非典、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处理民间涉日事件、家乐福事件的考验,并成功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重大事件的考验,保持了高校的持续稳定;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明显改善,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逐步完善,有效保证了党对高校的领导。为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记者:国家一直提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乡间教育发展始终存在着差异。那么,为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黑龙江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张永洲:2006年底,我省完成了“两基”攻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全省100%的人口地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并于2007年9月顺利通过“两基”国检。“普九”之后,如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如何遏制、消除城市初中“择校热”和“大班额”,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让学生快乐成长,成为黑龙江基础教育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站在新的起点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于2007年4月作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省政府于7月下发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意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人事厅等5个厅局联合制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规模、学校设置、用地面积、校舍面积、设备设施)、队伍建设(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教育教学(办学方向、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评价考核)、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和具体设置标准。省政府在鸡西市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标准化学校建设现场会,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到2010年,完成大中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完成所有县城内和条件较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装备达标,服务设施满足师生需求,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基本实现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二是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下大力气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将危房改造纳入“十项利民行动”之中,以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为重点,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在“十五”期间大规模改造的基础上, 2006年,省政府一次投入7.6亿元,地方投入2.6亿元,彻底消灭了全省当时存在的全部中小学D级危房113.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20.9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全省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并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随之,加快初中校舍改造,目前53个工程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建设校舍面积130 276平方米。2008年以来,每年争取国家资金20 100万元,提高了校舍维修改造标准,有效促进了农村中小学危险校舍和政府接收的企办校中小学D级危房及时维修和改造。2009年,我省又正式启动了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逐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利用3年时间对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其他地区按照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原有教育基础薄弱,教师水平良莠不齐,一度制约了全省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被列入全省教育工作的重点,经过不断努力,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1.在全国率先顺利完成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和准入制,清理整顿了民办教师队伍,认真核定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25.8万人,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编制1.5万人,使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际达到27.3万人。适时调整了农村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把农村小学编制从1∶23调整为1∶18。2006年初,又为16个边境县增加编制2 649人,解决了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缺编的问题。全面推进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聘任中小学校长8 290人,占全省应聘校长的86%。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使全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由40.6岁下降到37.2岁,全省中小学教师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其中,小学和初中教师高学历比例显著提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1%;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57.6%;普通高中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2.8%。教师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省政府对县域优秀教育人才给予奖励,2006年以来,连续3年全省有2.1万县域优秀教育人才获得奖励,奖金合计4 200万元。3.积极开展支教工作。我省支教工作始于1997年,10年来累计选派1万多人次到基层参加支教工作。2006年省里又制订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教人[2006]64号),当年选派2 705名教师到农村支教。截止到2008年,全省共选派6 700人到基层支教。通过支教,全省已为农村中小学校培训师资3余万人次,探索出“包点支教、结对支教、牵线支教、送教下乡”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哈尔滨市开展的城乡对口支援和城镇教师轮岗支教工作得到国家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4.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省政府下发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省教育厅制订了《黑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方案》等配套文件;省财政拨出专项经费,委托省教育学院对各地进行培训,仅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免费开展农村教师进“名校”活动、送教师培训下乡活动、城乡学校教师对口培训活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等,仅省本级每年投入资金1 000万元。目前正在实施5年为一周期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培训各级在岗教师45万人次,培训新任教师6.3万人,培训面达98.3%;近28万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信息技术培训,有75%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初步掌握和具备了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并不同程度开展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开始进行教师远程培训试点。通过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对师资的需求。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队伍管理、教师晋职评优、教师培训提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次在全省开展了以“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主题、“奉献的人民教师”为主线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弘扬教师奉献精神,树立教师高尚形象。2008年我省以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名义联合下发《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四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05年至2007年,我省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总投入42 603.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2 30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4 454.5万元,前期准备工作投入5 848万元。到2007年年底,工程共覆盖了全省13个地市129个县(区)的10 944所农村中小学,占全省教育部门举办的农村中小学的100%,受益农村师生210万人,其中,共建设模式一学校2 088所,模式二学校7 238所,模式三学校1 618所。共购买微机桌27 506张,电视机19 800台,DVD播放机10 944台,卫星接收设备8 85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1 618套,教师用计算机1 618台,学生用计算机48 540台,校园网络服务器及交换设备1 618套,教师备课系统8 856套,教学资源库1 618套,教学光盘4186 978张。通过这三期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我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设备落后的面貌,初步形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了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的既定目标,促进了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省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向和特色,请您谈谈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情况。
  
  张永洲: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教育逐步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观念束缚,突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指向。2003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我们抢抓机遇,实施了《教育为黑龙江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作为全省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从人才、科技两个方向实施14项计划,连续几年抓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步伐,省属本科院校建设为老工业基地服务和相关专业358个,占新增专业的75.4%;建立10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下设26人才培养中心),加快了中高级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依托369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大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中、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重点开展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特别是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领导干部1 000多人次;加快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及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实施,建立了37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841名;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选派万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建立12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基地,年培训100多万人次;策划并实施初、高中毕业后返乡人员培训教育,解决他们零技能就业问题,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素质,2006年以来全省共培训农村初高中后返乡人员55万人次左右;通过选派城镇教师、师范生到乡村支教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师资素质。
  二是积极构建科研与转化两个平台,推进高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全省高校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有4.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的1.83万人,有博士学位的4 345人。2008年全省高校科研经费达到26.2亿元,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级项目2 719项;发表科技论文29 369篇,包括三大检索9 594篇;申请发明专利1 485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8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9项,获国家奖5项,获省科技奖140项。这些基础条件和优势,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进一步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从2002年起先后投入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资金8 000多万元,实施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其中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4个、省重点实验室3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1个。为使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好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最近,省教育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意见》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度、访问学者与学术会议制度和开放课题制度。实现了高校优质科技资源共享,提高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切实解决优质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了省属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建设计划,在13所高校立项建设2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打造了我省高校工程研究的平台。这些中心目前有专兼职科研人员500多人,与省内40多家企业建立起长期紧密的科技合作联系,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和项目160余项,承担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300多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还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在高校建立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重点解决我省中小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受到企业欢迎。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发展需要,整合高校资源组建5大工程研发创新平台,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向企业推荐6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项目。目前,我省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研究应用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8个。全力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制订了《黑龙江省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计划》,积极推进哈尔滨市南岗区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共建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建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香坊区与东北农业大学共建东北农业大学生物产业科技园、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共建食品科技园,大庆市与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共建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业科技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现代农业科技园。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批准后,我省现有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3个省级孵化器。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2004年开始实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9所高校现有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24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1个(即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共133个,省属高校只有9个),省社科重点基地5个,到2010年计划建设省高校重点基地30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社科重点基地5个。到2015年力争建设省高校重点基地35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社科重点基地10个。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我厅先后出台并启动了《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加强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先后建立并实施了“龙江学者”计划和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培育和推荐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地方高校已连续5年共有25人获得教育部批准。积极开展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共计确定386名青年学术骨干给予重点支持,有些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学科的带头人,有的已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展海外学人科研资助项目计划,加大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6年来省教育厅累计投入1 000多万元,资助200多个科研项目。
  
  


  记者:作为一个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省,黑龙江省委已经批准将建设高教强省写进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这对黑龙江高教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高教强省建设进展如何?
  
  张永洲: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我省高等学校布局比较合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在全国教育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居第9,属于高等教育区域竞争力比较强的省份,已经具备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基础。按照党的十七大“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立足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2007年年底省委作出建设高教强省的重大决策,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高教强省建设任务,8月29日,省政府发布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目的在于通过建设更加强大的高等教育,把高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用高等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规划》的出台,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全省上下深化对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大成果,是我省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据《黑龙江省2007-2010年人才发展计划》预测,到2010年,随着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将增加86.3万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将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发挥好人才资源优势,为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将有利于发挥高等学校在提高原创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再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突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全省向科技要产品、要产业、要生产力、要经济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对于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出台以后,特别是全省科教强省富省推进大会以来,省教育厅党组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全省科教人才强省富省推进大会精神,全力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的实施,大力提升我省高等院校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选择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组织高校科研攻关,为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高教强省建设在全省上下已形成广泛共识,建设工作开始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方位推进落实的新格局:省教育厅组织制订的14个子规划已全部完成,正在组织实施对接。各高校在广泛开展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谋划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措施,研究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明确了推进高校科学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工作目标。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科技园区正在积极建设。各校围绕千亿斤粮食工程、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制订的一批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型工业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大省建设的规划纷纷论证和付诸实施。总的来说,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良好。
  


  我们在推进高教强省建设中,在加强高校自身内涵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我省经济发展作贡献。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精心筛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可达到产业化程度的高新科技成果20项,并汇编成册,在省科教人才强省富省促进大会上正式向全省推出,大部分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其中齐齐哈尔大学研发的《角质玉米饮料技术》已在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局转化,企业投资1亿元,建设了8 000平方米的专业厂房和年产6万吨的角质玉米饮料生产线,于2008年年底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投入批量生产,现已生产出4种口味、4种规格包装的系列产品进入全国市场,前景可观。全国生产玉米汁的企业有300多家,但像米娃这样拥有生产线的只有两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仅今年5月下旬正式生产以来,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万元。在2009年哈洽会上,企业展位并不“临街”,却被前来品尝、询问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被企业、学校称为“不差钱教授”的项目发明人,齐齐哈尔大学郭成宇老师亲临哈洽会展台,与企业共同商榷开拓市场的计划。
  以高校最集中的南岗区为突破口,推动地方政府牵头落实高教强省规划,围绕“科教资源与地方融合发展”主题,联手科技厅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区域发展论坛,推动三区联动。筛选高校科技项目与区内企业对接,有3个项目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调哈尔滨市及南岗区与哈理工、哈工大、哈师大就学校科技园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土地置换等有关事宜进行对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南岗区和大庆市的主要领导都频繁深入高校,共同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洽谈科技项目合作,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氛围。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多次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理工大学、哈商业大学等,提出共同建设好“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理念,市委还向在哈的大学派驻挂职干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教育厅组织哈工大、哈理工、哈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与大庆市开展校市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已形成初步合作意向。大庆市夏立华市长几次带队到八一农垦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走访,商讨产学研合作,帮助解决高校发展中的问题。
  哈工大通过采用“校企联盟”模式与我省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与升级,启动工研院和重大装备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论证工作。东北农大在“千亿斤粮食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探讨,制订了专项科技服务计划;派出33名科技副职、14个科技支农分队到农村生产一线发挥作用。八一农垦大学完善了科技园建设规划,坚持“三园一体”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孵化园、产业园、展示园。黑龙江大学选定以“开发L-乳酸菌系列保健品项目”为突破口,作为落实《规划》的先期发展项目与主攻方向,全力推进《规划》落实。哈商大与道里区共建食品科学服务园,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形成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齐齐哈尔医学院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与哈尔滨三联药业公司就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事宜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记者:作为提供重要人才支撑的职业教育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上世纪90年代,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使东北老工业区遭遇到了巨大挑战,经济发展速度大幅下降,职业教育也随之缓慢发展。随着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提出,预示着这一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那么也请您谈谈近年来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
  
  张永洲: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精神的指导下,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的高度,结合省情,经过深入调研、充分研讨、反复论证,2006年,以省政府名义制订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八项”任务,即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工程、远程职业教育工程、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确定了办学观念、教育教学等改革方向;出台了组织领导和经费投入等保障措施,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2008年完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18万人左右(含技工),超出年初确定招生规模的9.4%;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为46%。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目前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已达48所。
  二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已建成各类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近3 400个,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拥有率从2004年的30%增加到现在的80%左右。一些学校专业实训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实现了设备设施适用性从演示性到仿真模拟到实践操作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广泛开展在职骨干专业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17 323人,其中专职教师14 325人,兼职教师2 998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3 846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3477人。每年选派近200名中职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每年利用寒暑假对1 000余名中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近5 000名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接受了培训,占全省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7%,占专业教师总数的42%。实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评聘制度试点,解决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动手能力弱和“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问题。目前,全省职业院校特聘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总数比例从2004年的不足8%,提高到现在的18%左右。实行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的岗位操作能力和实习指导能力。经过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些学校教师队伍实现了从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从单纯教师型向“双师型”的转变,逐步适应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共开展了8批省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评选出75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
  三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突破。建立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专业能力体系,规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全国唯一按岗位要求全面实施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建设的省份。自2000年开始,我省逐步实施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设置指导方案”建设,在调查研究、深入研讨和实验反馈的基础上,于2008年正式出台了《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方案》,涵盖5大类33个骨干专业,“方案”从社会需求、人力资源状况、教学对象3方面提出专业设置论证要求;规定了专业教学必须的文件和设备设施;特别是确定了专业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体系和结构以及考核标准等。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能力培养有章可循,受到了广大职业学校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全国首家出台鼓励政策,把职业技能大赛与对口升学和企业用人挂钩,引导职业教育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近几年来,参赛面达60%以上,比赛专业数量达32个。
  四是办学模式在探索中拓展。结合新兴支柱产业组建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合。2008年启动了职教集团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和校企合作。现已有73所学校和46家企业加盟,开展了广泛的订单培养合作。依托高校组建了8个软件学院,开展了服务外包和动漫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为一批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服务。通过职教集团运作,开辟了企业需求、订单培养、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的畅通渠道。在全国率先建立职业教育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拓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五是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2006年以来共完成培养培训近50万中级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通过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不断加大“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已达500万人次以上。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职成教育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截至2008年,全省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达120余万人。通过实施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教育与培训工程,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或进行中职学历教育或开展技能培训。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截至2008年已完成180万人次以上企业在岗职工和60余万人次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任务。
  
  记者:您怎样看待黑龙江省当前的教育形势?
  
  张永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龙江的奠基工程,摆在社会建设首要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多项举措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了龙江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全省教育事业进入发展最好、最快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教育、人民群众热心支持教育、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记者:请您展望一下黑龙江省未来的教育走向。
  
  张永洲: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我省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省政府批转的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先后作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高教强省建设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新阶段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岁末年初,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百忙之中用两天时间专程到哈尔滨的11所大中小学校考察调研,并在1月8日召开在哈教育界人士座谈会,专题研究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吉书记在谈话中充分肯定了我省教育发展的成就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省委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战线的亲切关怀,体现了省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省工程,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对教育工作又作出明确指示,为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一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化关怀为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思路是:突出一个核心,坚持一个根本,体现两个服务,实施三大战略。即,突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核心任务,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充分体现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全省现代化建设服务,以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教强省建设和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战略为实践载体,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在理论教学同时,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工程实践能力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气信息类重要的应用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据调查,电气信息类学生的毕业设计有近1/3涉及到
期刊
摘要:本文从网络文化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了网络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功能。针对网络时代的新特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意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网络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一方面,网络开阔大学生的眼界,不仅是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而且成为他们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感情交流的主要场所,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
期刊
农村的学前教育当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家长对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严重不足或缺少投入等。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结合自己多年学前教育的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我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有几点看法: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公办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多。在一些城镇和乡村,公办幼儿园的发展速度偏慢。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甚至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这些地区的学前
期刊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项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须学习情况,布置了课堂作业:“续写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在公园里相遇以后的故事”,没想到,这是我本学期感觉最好的一次课。  写好这篇短文,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
期刊
摘要:《基础化学》是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本课程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同题,引出“项目教学法”,并对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法;基础化学    一、引言  在以强化食品检测能力、食品加工能力等为核心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中,《基础化学》处于主干、基石地位。它是我院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现代食品检测和食品
期刊
摘要: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图像进行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鲜明特色,教师应以图像系统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高中学生必备的地理观点。  关键词:地理图像系统;地理观点  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是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图像部分占有较大的比重,这些图像具有直观、形象、兼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等特点,而且表述清楚、简洁。地理图像系统是地理
期刊
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文交流信息。”阅读能力是首要的教学目的。其次,历年的四六级考试对英语教学无形地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而其中阅读理解的分数在考题中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是重中之重。再则,阅读是听、说、译等技能的基础,理解不了文章何来的听、说、
期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新期待,我省近期出台了《河南省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办园标准》)《河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收费管理》)等三个重要文件。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这三个重要文件,本刊记者日前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同志。  问:这三个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对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良好的课堂教学需要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要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时刻对学生充满期待,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开放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备好课、上好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让师爱伴着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能;策略  “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形式,是对学生培养技能并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它又为教师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庄子哲学中的部分观点与现代设计的某些倡导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并指出庄子哲学中的 “因时制宜”、“师法自然”的真理性思想无论古今中外都是适用的,而这些思想能给当今的工业设计教育带来新的启示,文章后半部分即是对工业设计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的方向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庄子哲学;工业设计;创新教育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穿越古今,在今天依然显示着独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