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里有个“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871697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应以人文关怀满足儿童作为活生生的人的被理解、尊重的情感需求. 许多时候,我们虽然强调满足儿童的需求,可我们并不了解儿童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现状一:不敢越雷池一步,墨守成规地照搬教材. 现状二:不考虑儿童需要,一厢情愿地改编教材. 现状三:不考虑本地实际,人云亦云地模仿他例.
  【关键词】 儿童;视角;诠释;教材
  一、拨动儿童的心弦,化静态文本为动态过程
  儿童的本性是好动的,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也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 现有的教材体系,每一道例题的呈现还是以静态文本为主,不能够直接地形成一个个活动的情境. 为此,教学时,应尽可能将课本中所提供的文本情境变成活动的,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操作与实践的机会,把参观式的浏览转化成学生实实在在的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在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地构建数学知识.
  1. 变静为动
  “活动是智慧的根源”,也是儿童的经验建构方式. 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儿童的一种自由与自觉,因为它摆脱了儿童生疏的纸笔策略,营造了真实的、有意义的、支持性的情境,使得数学学习成为“真实的数学学习”,符合儿童心智的发展. 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由于平常生活中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间的关系非常陌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例子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如果创设魔盒这样的活动情境,学生在猜想魔盒的秘密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达成了目标,小小的变静为动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 化虚为实
  对儿童来说,学数学不应是简单重复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而更应是自主探究式的“做数学”.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着力改变文本教材的呈现方式,把教材中的虚拟场景转换成真实可操作的情境,使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如“圆的周长”教学,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需要认识圆周长,接着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测量圆形表面的周长,通过操作学生感悟到每次测量周长比较麻烦,产生要发现一种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圆周长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然后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不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油然而生. 真实再现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过程,伴随着过程展开,学生不仅了解科学成果,并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策略的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智慧发展成为可能.
  二、关注儿童的思维,化图文范式为生活情境
  现行教材从例子的内容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插图明显增多,文字量明显减少,表面看比旧教材丰富得多,教学似乎可以比原来轻松,其实不然.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思维,这种具体形象不单是数学知识呈现上的图文并茂,更应是儿童在头脑中知识储备的丰富多彩,因此纯粹图文式的教学起点对于儿童来说仍具有不可攀性. 所以我们需要借助生活素材,把“儿童生活”嵌入数学教学,让“陌生的数学”变得熟悉、亲切.
  1. 呈现知识背景,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
  心理学家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递给他. ”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的常用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 因此在执教“可爱的校园”时,可以将这节课搬到操场上.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找一找、数一数校园里有多少花、多少树、几个大字、几个雕塑、几个篮球架等,看你能不能发现观察中的数学问题!”这种呈现了知识背景,让儿童体验知识来龙去脉的数学课,使学生们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发现. 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了“数”的来源,兴致盎然.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材中平面的图文范式转换成立体的生活场景,寻求数学知识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 挖掘社会生活,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
  生活是个万花筒,处处有数学. 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去思维,去创造,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例如,学习了“分类与比较”后让学生动手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在认识了“方位”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一下学校的周围都有哪些建筑物,在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会得到发展. 三、立足儿童的经验,化统一例题为校本特色
  儿童数学学习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着他的前期独特经验,这不仅仅表现为各自不同的数学知识准备,而且表现为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 因此任何一种教材所选用的例子,都没有办法做到适应所有地域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者”,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标的框架内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把教材中统一安排的、不适合本地学生的例子,改成本地学生普遍能接触到的例子,使学生能产生积极的共鸣. 例如,在一年级“确定位置”的第二节,练一练的第一题:他们住在第几层第几号?这道题对城市生活比较陌生的农村学生来说就很不适应. 因此,在教学时我便进行了调整,即:同学们,咱们照的相片取回来了,你们想看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把它装在相框里. 注意看老师把每个人的相片都贴在什么位置. 这样既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巩固了新知——确定位置. 同时农村学生活动面比较狭小,和父母逛公园、看电影是绝大多数孩子根本体验不到的一种生活情趣,像 “找座”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 所以,在处理此问题时,我特意带领学生到大会议室上了一节活动课“排座”. 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开开心心,令人头痛的“找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应该蹲下身来以儿童的视角看问题,努力寻找数学与儿童已有经验的结合点,体现数学教学为儿童的成长服务. 为学生营造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学习空间,使数学成为学生的魅力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之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这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精辟描述.然而如今我们耳边却响起了很多曾经的佼佼者“数学是枯燥、乏味,冷冰冰的,尽是抽象的符号的堆积,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的抱怨声.究其原因有教育、教学观的偏差、师生观的弊端和评价观的束缚等,其根源在于数学教育对生命的漠视,这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因此,构建融入新课程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思维是创新的关键. 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 本文从营造兴趣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和指导正确方法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课程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
在初三复习课中,试卷讲评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调查发现,在目前的试卷讲评课中,大多数教师独揽试卷讲评大权,按照自己的理解重点或全部讲解一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答案的地位。很少有机会参与或独立完成某一个问题的解决。而事后,不少教师又常常抱怨学生考过的题目仍然不会。造成这种复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除了学习新知识遇到障碍外。试卷的“善后”处理也有问题。  众所周知,试卷中的题目大多具有典型
【摘要】 总复习是初中三年的数学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总结归纳,提升对知识的总体认识,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初三复习是总结归纳,也是查缺补漏. 本文主要讨论了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安排.   【关键词】 数学;初中;高效;复习    一、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安排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时,为了全面复习
【提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很多现实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放开,一些陈旧的教学思想既束缚着教师也束缚着学生,一些教师不离口的所谓的“自主”不外乎是教师控制下的假“自主”,请还学生真正的“自主”.  【关键词】 自主;尝试;探索;反思;转变  教师的“主体”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当今教改的两大热门话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新课程实施所面临的两大现实问题. 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话说明了开头的重要性,而我们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如果头开得好,学生们会甘之如饴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新课导入环节. 通过导入环节,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究新知;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导入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呢?  一、巧设悬念,精心设疑  问题
虽然数学相对抽象且枯燥,但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着德育因素. 而且,数学是学校中的主课,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德育,开发数学学科德育功能,显得尤其重要. 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挖掘数学教材,拓宽德育思路  (一)用数学文化“感染”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解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他们需要在寻求条件和结论中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起知识框架,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去接触题目,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他们的数学知识才能由模糊到清晰. 而且,解题的完成,也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的状况如何,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学生
有效的教学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使人赏心悦目,而那一个个灵动的音符是由师生共同谱写的.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注重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
课堂教学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主体以意识的、观念的形式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过程. 而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复杂的双向互动. 而初中数学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识别、传递、处理、贮存信息的过程.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掌舵正向,因势利导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适度“放松”,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