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源吉冶坊是无锡冶炼业的代表品牌,清政府正式颁发执照是道光十七年(1837),当时王源吉铸造的双吉(吉吉)牌铁锅以光滑,耐强火不爆裂,经久耐用而著称。虽然历经沧桑变幻,终究炉火不断,一代代“王源吉人”通过努力,将王源吉的技艺和品牌传承了下来,王源吉铁锅,成为覆盖江浙沪地区的知名产品。
关键词: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
王源吉铁锅之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源于他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使每一件王源吉产品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古法工艺的原汁原味。
模具,用料讲究。构造为两层:第一层,用不到1毫米的焦子加地下有粘性的生泥打成的泥浆搅拌而成;第二层,用品质优良的稻壳闷成白灰及用品质优良的稻壳烧成的黑灰按配方的比例拌上有粘性的生泥打成的泥浆搅拌而成。
烘干,拿捏精准。模具烘干时间大约5至6小时,火候全凭经验拿捏。
脱模,品质关键。王源吉铁锅用的脱模剂以高山松树于山洞焚烧,取山洞壁上附着的松树烟灰为原料,这是王源吉铁锅最关键、最具特色所在。此法从清朝一直延续至今。
成器,高温浇铸。王源吉铁锅浇铸时铁水温度高达1500度以上,比一般品牌的高300~400℃,如此高温的铁水使铁锅材质中没有一点杂质,做出的锅子光亮,经久耐用。
王源吉铁锅盛销,依靠的核心就是其独特的铁锅制作技艺。
解放前,与大多数传统工艺技艺一样,王源吉冶铸技艺仅在父子、师徒间代代相传,绝不外传。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掌握技艺的老工匠破除了思想禁锢,采用讲课方式将技艺传授给工厂工人。不仅如此,王源吉冶坊由于技艺精湛、质量上乘,多次承担了相关标准的起草任务。1964版、1981版江苏省铁锅企业标准,均以王源吉的标准为蓝本。
解放后公私合营, 1958年成立国企王源吉冶铸机械厂,并于1966年拆分一部分成立无锡锅厂。1994年企业转制,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制锅技艺和品牌、工具转到了王源吉冶坊老工匠的后人,今惠山区长安人王汉伦的手上。王汉伦带领员工对“双吉”商标进行重新整理和包装,并根据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的铁锅从30厘米的家用锅,到2.13米的巨型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王源吉产品不但占据了无锡地区80%的铁锅市场,还幅射到了周边省份,出口到日本、美国。
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铁锅行业也曾慢慢淡出市场主流。王汉伦眼看着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王源吉铁锅,一些精妙铸造技艺面临即将失传的危机,决心要把“王源吉”品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1998年,王汉伦把女儿王青青带进工厂拜师学艺,确保后继有人。
王青青进厂后,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她全身心投入学艺,仅一年,就熟练地掌握了铁锅制造的全部流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个设计、配料、浇铸、抛光等全工序的“全能型”人才,很快便挑起了企业的大梁。
历经数十载的磨练,作为新一代“王源吉”传人的王青青已接过传承发展“王源吉铁锅技艺”的大旗。2017年,王汉伦正式将企业以及商标传给女儿王青青,并将企业更名为“无锡王源吉冶坊有限公司”,恢复了清朝时期的王源吉冶坊这个传统名称。
如今的王源吉冶坊,秉承传统的王源吉冶铁制锅技艺,结合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如其珐琅系列采用在美国市场上具有极高美誉度的福禄珐琅及日本的多玛德珐琅的优质材料和原生铁相融合的技术,使生产的铸铁锅品质更加优良,不仅防生锈、油烟少、聚热快、散热慢、经久耐用,还能释放更多有益健康的二价铁离子,保证食材的营养,增加食物的美味。它生产的“吉源珐琅”连同“苏锅王、吉源宝宝、五世吉源、百年吉源”等五大系列鐵锅,深受各界消费群体的欢迎。
王源吉冶坊已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将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规范和提高企业标准;致力于百年匠心、不忘初心,原生态制锅、高品质制锅和新科技制锅;使传承了千百年的铁锅技艺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王源吉冶坊独有的传统冶炼技艺在一代代“王源吉人”的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王源吉冶坊正在文化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于无锡惠山区古庄生态园规划建设“无锡冶铸业非遗展览馆”,展示、传承无锡冶铸业的辉煌历史和工商精神。
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特定内涵与文化魅力。
关键词: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
王源吉铁锅之所以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源于他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使每一件王源吉产品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充分体现了古法工艺的原汁原味。
模具,用料讲究。构造为两层:第一层,用不到1毫米的焦子加地下有粘性的生泥打成的泥浆搅拌而成;第二层,用品质优良的稻壳闷成白灰及用品质优良的稻壳烧成的黑灰按配方的比例拌上有粘性的生泥打成的泥浆搅拌而成。
烘干,拿捏精准。模具烘干时间大约5至6小时,火候全凭经验拿捏。
脱模,品质关键。王源吉铁锅用的脱模剂以高山松树于山洞焚烧,取山洞壁上附着的松树烟灰为原料,这是王源吉铁锅最关键、最具特色所在。此法从清朝一直延续至今。
成器,高温浇铸。王源吉铁锅浇铸时铁水温度高达1500度以上,比一般品牌的高300~400℃,如此高温的铁水使铁锅材质中没有一点杂质,做出的锅子光亮,经久耐用。
王源吉铁锅盛销,依靠的核心就是其独特的铁锅制作技艺。
解放前,与大多数传统工艺技艺一样,王源吉冶铸技艺仅在父子、师徒间代代相传,绝不外传。解放后,响应政府号召,掌握技艺的老工匠破除了思想禁锢,采用讲课方式将技艺传授给工厂工人。不仅如此,王源吉冶坊由于技艺精湛、质量上乘,多次承担了相关标准的起草任务。1964版、1981版江苏省铁锅企业标准,均以王源吉的标准为蓝本。
解放后公私合营, 1958年成立国企王源吉冶铸机械厂,并于1966年拆分一部分成立无锡锅厂。1994年企业转制,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传统制锅技艺和品牌、工具转到了王源吉冶坊老工匠的后人,今惠山区长安人王汉伦的手上。王汉伦带领员工对“双吉”商标进行重新整理和包装,并根据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的铁锅从30厘米的家用锅,到2.13米的巨型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王源吉产品不但占据了无锡地区80%的铁锅市场,还幅射到了周边省份,出口到日本、美国。
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铁锅行业也曾慢慢淡出市场主流。王汉伦眼看着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王源吉铁锅,一些精妙铸造技艺面临即将失传的危机,决心要把“王源吉”品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1998年,王汉伦把女儿王青青带进工厂拜师学艺,确保后继有人。
王青青进厂后,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她全身心投入学艺,仅一年,就熟练地掌握了铁锅制造的全部流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一个设计、配料、浇铸、抛光等全工序的“全能型”人才,很快便挑起了企业的大梁。
历经数十载的磨练,作为新一代“王源吉”传人的王青青已接过传承发展“王源吉铁锅技艺”的大旗。2017年,王汉伦正式将企业以及商标传给女儿王青青,并将企业更名为“无锡王源吉冶坊有限公司”,恢复了清朝时期的王源吉冶坊这个传统名称。
如今的王源吉冶坊,秉承传统的王源吉冶铁制锅技艺,结合现代理念和科技手段,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如其珐琅系列采用在美国市场上具有极高美誉度的福禄珐琅及日本的多玛德珐琅的优质材料和原生铁相融合的技术,使生产的铸铁锅品质更加优良,不仅防生锈、油烟少、聚热快、散热慢、经久耐用,还能释放更多有益健康的二价铁离子,保证食材的营养,增加食物的美味。它生产的“吉源珐琅”连同“苏锅王、吉源宝宝、五世吉源、百年吉源”等五大系列鐵锅,深受各界消费群体的欢迎。
王源吉冶坊已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将进一步致力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规范和提高企业标准;致力于百年匠心、不忘初心,原生态制锅、高品质制锅和新科技制锅;使传承了千百年的铁锅技艺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王源吉冶坊独有的传统冶炼技艺在一代代“王源吉人”的努力下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王源吉冶坊正在文化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于无锡惠山区古庄生态园规划建设“无锡冶铸业非遗展览馆”,展示、传承无锡冶铸业的辉煌历史和工商精神。
王源吉铁锅制作技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其特定内涵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