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正视“杞人忧天”,必须深刻地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必须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危机文化。抉择意味着希望,同样也面临着死亡,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
有句成语叫做“杞人忧天”,它的主要意思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但是,“杞人忧天”真是“庸人自扰”吗?笔者认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正视“杞人忧天”,必须深刻地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危机,必须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危机文化。抉择意味着希望,同样也面临着死亡,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较量。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智力竞争的时代,归根结底就是文化的竞争。那么,我们的企业如何在塑造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深深地将“危机”文化根植进去呢?
为什么我们要谈危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有正视危机这个词,而且也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危机。其实,危机时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企业、个人都一样。尽管微软被称为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却讲,微软离破产可能只有180天;海尔总裁张瑞敏始终强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华为总裁任正非则在各种场合反复阐述危机管理。这一切都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只有真正承认企业风险存在的企业才有生存下来的可能。许多优秀而成功的企业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客观存在,作为发展中的企业更应该看到危机的存在。事实证明,如果连自己面对的危机都意识不到,那么,企业的消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也必须意识危机的存在。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和员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企业的员工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企业就会失去青春的活力,变得步履蹒跚,最终会被历史所淘汰。
怎样变危机为动力
难道危机就这样可怕?其实不然,没有危机才是真正可怕的。为什么说没有危机才是可怕的?因为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则足以让我们理解这样的道理。清晨,在非洲的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就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意识到新的竞争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在速度上超越对手。另一方面,狮子的思想负担也很重,假如跑不过最慢的羚羊,那么最终的命运也是一样。所以说,面对新的一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如果已经意识到危机的客观存在,那么,生存下去的最好办法就是跑得更快!
由此可见,无论是强大的狮子,还是弱小的羚羊,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界中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要想逃避死亡的追逐,首先就要战胜心理的危机,必须越跑越快。否则,如果意识不到这种危机,稍一松懈,就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绝对不会再有重赛的机会。
危机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必须正视危机,想办法解决危机,这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正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源源不尽的动力。这就好比人一样,只有战胜了疾病侵扰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就像非洲草原的羚羊和狮子一样,只有想办法跑得更快才有生存的希望。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速度制胜,如果失去了速度,企业就会成为别人的目标,这就是“快鱼”吃“慢鱼”的道理。
总之,任何理论缺乏实际的行动支持都是脆弱的。既然我们能够意识到危机,我们就必须以百倍、千倍乃至万倍的努力去战胜一切危机。在这里,笔者引用曾国藩的励志名言作为结束语,与读者共勉:“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