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存在的“作文难”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二是心中有话却写不出来。改变这种现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已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我们不妨独辟蹊径——不为写作而作文,而是通过各种随机应变的教法找到写作兴趣的源泉,即采用“随机应变”“趁热打铁”的方法。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一段时间,天很少降雨,只是偶尔下几滴雨。一次,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安静地做着练习,突然一个学生惊叫:“外面下雨了!”此时,全班学生蓦地抬头望窗外瞧。“唉,怎么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这雨很细呀!”……
学生早已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外面的“奇”雨已经吸引住他们了。我故意说了一句:“外面下雨奇怪吗?”大多数学生嘻嘻地笑着,不搭话。一个学生说:“这雨怎么下得没有一点儿声音,我们都不知道。”我趁机说:“春雨是无声的,知道‘润物细无声’的说法吗?”学生们好奇心更重了。我看他们那么入迷的样儿,随机说:“写一篇作文,题目叫《春雨》好吗?”学生们就动笔写了。有的写道:“春雨轻轻的,轻轻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一样,抚摸着大地;春雨细细的,细细的像妈妈从锅里撩起给孩子吃的面条一样,洒落大地;春雨飘飘的,飘飘的,像妈妈给孩子的围巾一样,飘逸在大地。”还有的写道:“今天的春雨,不同寻常。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没有留心关注春雨吧。她像牛毛,像花针,像丝线,悄悄地走到我们身边,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她的到来。”
学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的事情最容易引起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二、注意平时积累,有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之前必须先积累材料,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时,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还不够,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一)勤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认识能力;形成多看、多听、多思、多悟、多写,达到见中有感,文中有思,思而有悟,悟后能写,写时有话。在写一种植物的作文时,我提前一星期就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某一特点,写出这种植物的用途和所喜爱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对作文不再惧怕。(二)多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发展语言的主要凭借。通过阅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受到思想和情感的教育,认识是表达的前提,进而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为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把每个学生一周读的文章名称、字数等记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定期公布,及时给予表扬;每月在班内举行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三)写日记。日记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的“仓库”。要让学生养成随时写日记的习惯。有话可长,无话可短,可以写身边发生的事或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用仿写、扩写、缩写的形式练习。只有语音文字丰富了,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激发想象力,丰富语言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孩子天性好奇,给孩子的想象添上翅膀,鼓励他们恰当地幻想、创造、表达、倾吐,发现其中的乐趣。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所以许多文章故意留下一些“空白”,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本第六册《我想有个绿色的家》教学中,我先展示了一幅画面:小乌鸦站在一个木桩上,注视着周围的许多木桩流着眼泪,像是在倾诉什么……先设问:“小乌鸦为什么哭了?”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它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乌鸦还能有个温暖的家吗?我们该怎么做?”在学生畅所欲言时我点明中心:“那我们就写一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小乌鸦吧!”由浅入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兴趣大增,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四、写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主题
发自内心的情感才是真诚的,只有写真话、叙真情的文章,才更能吸引人。由于学生的接触面太窄,特别是农村,孩子除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接触外,与社会、大自然接触得太少,因而多指导他们读一些课外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要鼓励学生写耳闻目睹的事,教师不要给予太多的限制,事情是怎样的就怎样去写,怎样想的就怎样表现,不拘形式、自由自在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春天,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堤坝、小山上游览,让学生观赏田野的美景,回来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一个学生写道: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柏油马路,但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及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却是我们最喜爱的……只要让学生真心感受,就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热爱写作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词用得恰当也不能忽视,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小学生写作文仅仅是一种练习,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鼓励表扬,才能使他们对写作投以更大的兴趣和信心。经常把写得好的文章在班内诵读,抄在黑板报上,贴在信心园地里,带回家让家长欣赏,等等,能使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品尝到自己的写作成果,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热情,从而爱上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应随机应变,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注意平时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想象力,丰富语言;写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中心;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热爱写作。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爱上作文,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我们不妨独辟蹊径——不为写作而作文,而是通过各种随机应变的教法找到写作兴趣的源泉,即采用“随机应变”“趁热打铁”的方法。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一段时间,天很少降雨,只是偶尔下几滴雨。一次,一节语文课上,学生安静地做着练习,突然一个学生惊叫:“外面下雨了!”此时,全班学生蓦地抬头望窗外瞧。“唉,怎么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这雨很细呀!”……
学生早已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外面的“奇”雨已经吸引住他们了。我故意说了一句:“外面下雨奇怪吗?”大多数学生嘻嘻地笑着,不搭话。一个学生说:“这雨怎么下得没有一点儿声音,我们都不知道。”我趁机说:“春雨是无声的,知道‘润物细无声’的说法吗?”学生们好奇心更重了。我看他们那么入迷的样儿,随机说:“写一篇作文,题目叫《春雨》好吗?”学生们就动笔写了。有的写道:“春雨轻轻的,轻轻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孩子的脸一样,抚摸着大地;春雨细细的,细细的像妈妈从锅里撩起给孩子吃的面条一样,洒落大地;春雨飘飘的,飘飘的,像妈妈给孩子的围巾一样,飘逸在大地。”还有的写道:“今天的春雨,不同寻常。也许是因为我以前没有留心关注春雨吧。她像牛毛,像花针,像丝线,悄悄地走到我们身边,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她的到来。”
学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的事情最容易引起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二、注意平时积累,有话可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之前必须先积累材料,叶圣陶先生指出:“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时,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指导学生作文,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还不够,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累的好习惯:(一)勤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观察认识能力;形成多看、多听、多思、多悟、多写,达到见中有感,文中有思,思而有悟,悟后能写,写时有话。在写一种植物的作文时,我提前一星期就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某一特点,写出这种植物的用途和所喜爱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使学生对作文不再惧怕。(二)多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发展语言的主要凭借。通过阅读,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受到思想和情感的教育,认识是表达的前提,进而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为学生建立了阅读档案,把每个学生一周读的文章名称、字数等记下来,开展评比活动,定期公布,及时给予表扬;每月在班内举行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三)写日记。日记是小学生作文材料的“仓库”。要让学生养成随时写日记的习惯。有话可长,无话可短,可以写身边发生的事或根据所学的课文内容,用仿写、扩写、缩写的形式练习。只有语音文字丰富了,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三、激发想象力,丰富语言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孩子天性好奇,给孩子的想象添上翅膀,鼓励他们恰当地幻想、创造、表达、倾吐,发现其中的乐趣。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所以许多文章故意留下一些“空白”,给学生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在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课本第六册《我想有个绿色的家》教学中,我先展示了一幅画面:小乌鸦站在一个木桩上,注视着周围的许多木桩流着眼泪,像是在倾诉什么……先设问:“小乌鸦为什么哭了?”学生回答后我接着问:“它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乌鸦还能有个温暖的家吗?我们该怎么做?”在学生畅所欲言时我点明中心:“那我们就写一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小乌鸦吧!”由浅入深一步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兴趣大增,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四、写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主题
发自内心的情感才是真诚的,只有写真话、叙真情的文章,才更能吸引人。由于学生的接触面太窄,特别是农村,孩子除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接触外,与社会、大自然接触得太少,因而多指导他们读一些课外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要鼓励学生写耳闻目睹的事,教师不要给予太多的限制,事情是怎样的就怎样去写,怎样想的就怎样表现,不拘形式、自由自在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春天,我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堤坝、小山上游览,让学生观赏田野的美景,回来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家乡的美丽。一个学生写道: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春游,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家乡,虽然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柏油马路,但那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及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却是我们最喜爱的……只要让学生真心感受,就能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热爱写作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词用得恰当也不能忽视,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小学生写作文仅仅是一种练习,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多鼓励表扬,才能使他们对写作投以更大的兴趣和信心。经常把写得好的文章在班内诵读,抄在黑板报上,贴在信心园地里,带回家让家长欣赏,等等,能使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品尝到自己的写作成果,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热情,从而爱上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应随机应变,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注意平时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想象力,丰富语言;写出真情实感,升华文章中心;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热爱写作。只有这样,小学生才能爱上作文,作文水平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