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上出现早恋现象,对班主任来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必须小心翼翼,谨慎对待才是。其实,“早恋”是个较模糊的概念,指的是青少年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还未成熟的时候,就开始恋爱。因此,中学生恋爱可认为是“早恋”。早恋的学生一般有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时常走神,情绪起伏波动大,过分讲究穿着打扮,经常单独外出,与原来的伙伴疏远,对班级工作不热心,电话和信件增多等征兆。
早恋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一、尝试心理
中学生早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现实生活中成人恋爱的开放化,成人刊物、言情小说的泛滥,影视节目中的爱情甚至网络上黄色图片的渲染,都会使这些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的中学生想入非非,进而产生尝试一下的心理。
二、愉悦心理
异性之间的交往接触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现象。“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但这种心理却也成为中学生早恋的一种诱因。
三、逆反心理
我们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接触与交往,但旧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观念在部分师生、家长中仍有市场。这部分人常常将异性学生的接触与交往视作“谈朋友了”。有几名学生讲,我本来没有“谈”的意思,但同学们说起来了,老师也认为我谈了,而且家长也指责我,一气之下我们真的谈起恋爱来了。
四、从众心理
调查发现,部分早恋学生纯属这种心理:“别人都谈了,我为什么不能谈。”这种模仿、赶“时髦”的心理,暴露出了虚荣、攀比之风在部分学生中颇有市场。
五、早恋的几种模式
早恋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可能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从以上调查不难看出,早恋是由不良主客观因素结合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恋爱时所注意的只是表面的东西,他们大部分是被对方的长相、言谈和举止所吸引,并产生好感,因而是很肤浅,缺乏理性思考的。恋爱中的中学生不可能去深入考察一個人的人品、兴趣、个性等自己是否真心喜欢,因而是极不稳定、极易变化的。其次,初恋付出的是纯洁、美好的感情,但初恋的幼稚和冲动则可能造成不幸的后果。同时,如果因恋爱不成,无限美好的幻想破灭,对学生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和制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今后的前途。早恋是幼稚、盲目的行为,一个中学生在对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还缺乏锻炼的情况下,轻易地坠入情网,是十分危险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学生早恋的防范和教育呢?
1、对待“恋爱”话题不炒不凉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正视,不要把它视若洪水猛兽,要认识到这是学生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如临大敌,制造紧张气氛;也不要恨铁不成钢,撒手不管;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张扬。早恋学生心理脆弱,如果处理过激,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保持平常心,对“恋爱”两字不有意回避,能淡然处之,才能使学生对“恋爱”平静以对。
2、了解实情,分析原因
学生发生早恋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成绩太差,没心思读书;有的因为交友不慎,受到不良的影响;有的因为才貌出众,引起他人注目;也有的是胸无大志,追求虚荣,或是家庭没有温暖,故另求“阳光”和关爱,或仅仅一厢情愿,想入非非。总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花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和学生沟通,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3、个别谈话,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了解实情、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分别找早恋的同学谈话,方法上重在劝导,态度上要充满爱心,表现出你对他(她)的理解、宽容、信任和对他(她)终生幸福的关怀。要让学生明白,我关心你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你早恋了,我要管到底。要晓以利弊,动之于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时,争取其家长的密切配合,并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也让家长懂得,简单的训斥惩罚是无济于事的,应与教师密切配合,使之尽快走出“感情的沼泽地”。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4、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现在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在情感和学习上受困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容而温暖的心灵港湾。我们的态度是对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不捕风捉影,不神经过敏,对陷入情感漩涡的学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同时,也可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授青春期生理知识,也可组织辩论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去认识什么行为对自己有害。其次,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健康有益的形式进行正常接触和交往,以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求热热闹闹的场面,失去了一堂好课应有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是让学生和老师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负担重了,成绩下降了,那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堂真正的好课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每一堂课都要有两个目标,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只有有了目标,学生和老师才能根据目标一起攻坚。
四、一堂好课的意义
一堂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好课给学生的影响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它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早恋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一、尝试心理
中学生早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现实生活中成人恋爱的开放化,成人刊物、言情小说的泛滥,影视节目中的爱情甚至网络上黄色图片的渲染,都会使这些感情冲动、缺乏自控能力的中学生想入非非,进而产生尝试一下的心理。
二、愉悦心理
异性之间的交往接触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自然现象。“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但这种心理却也成为中学生早恋的一种诱因。
三、逆反心理
我们提倡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接触与交往,但旧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观念在部分师生、家长中仍有市场。这部分人常常将异性学生的接触与交往视作“谈朋友了”。有几名学生讲,我本来没有“谈”的意思,但同学们说起来了,老师也认为我谈了,而且家长也指责我,一气之下我们真的谈起恋爱来了。
四、从众心理
调查发现,部分早恋学生纯属这种心理:“别人都谈了,我为什么不能谈。”这种模仿、赶“时髦”的心理,暴露出了虚荣、攀比之风在部分学生中颇有市场。
五、早恋的几种模式
早恋一是同班同学,二是同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三是学生和社会青年,近年还流行“网恋”,学生很可能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爱得死去活来。
从以上调查不难看出,早恋是由不良主客观因素结合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恋爱时所注意的只是表面的东西,他们大部分是被对方的长相、言谈和举止所吸引,并产生好感,因而是很肤浅,缺乏理性思考的。恋爱中的中学生不可能去深入考察一個人的人品、兴趣、个性等自己是否真心喜欢,因而是极不稳定、极易变化的。其次,初恋付出的是纯洁、美好的感情,但初恋的幼稚和冲动则可能造成不幸的后果。同时,如果因恋爱不成,无限美好的幻想破灭,对学生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和制约,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学习,也影响今后的前途。早恋是幼稚、盲目的行为,一个中学生在对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还缺乏锻炼的情况下,轻易地坠入情网,是十分危险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学生早恋的防范和教育呢?
1、对待“恋爱”话题不炒不凉
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正视,不要把它视若洪水猛兽,要认识到这是学生在走向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如临大敌,制造紧张气氛;也不要恨铁不成钢,撒手不管;而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张扬。早恋学生心理脆弱,如果处理过激,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只有保持平常心,对“恋爱”两字不有意回避,能淡然处之,才能使学生对“恋爱”平静以对。
2、了解实情,分析原因
学生发生早恋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成绩太差,没心思读书;有的因为交友不慎,受到不良的影响;有的因为才貌出众,引起他人注目;也有的是胸无大志,追求虚荣,或是家庭没有温暖,故另求“阳光”和关爱,或仅仅一厢情愿,想入非非。总之,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花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和学生沟通,才能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3、个别谈话,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了解实情、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分别找早恋的同学谈话,方法上重在劝导,态度上要充满爱心,表现出你对他(她)的理解、宽容、信任和对他(她)终生幸福的关怀。要让学生明白,我关心你们,就像关心自己的儿女一样,你早恋了,我要管到底。要晓以利弊,动之于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时,争取其家长的密切配合,并赢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也让家长懂得,简单的训斥惩罚是无济于事的,应与教师密切配合,使之尽快走出“感情的沼泽地”。家庭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
4、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现在很多学校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在情感和学习上受困扰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容而温暖的心灵港湾。我们的态度是对男女同学间正常的交往不捕风捉影,不神经过敏,对陷入情感漩涡的学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耐心引导,同时,也可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授青春期生理知识,也可组织辩论会、讨论会,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去认识什么行为对自己有害。其次,学校应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健康有益的形式进行正常接触和交往,以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求热热闹闹的场面,失去了一堂好课应有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新的课程标准是让学生和老师在减轻负担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负担重了,成绩下降了,那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堂真正的好课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每一堂课都要有两个目标,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长期目标,只有有了目标,学生和老师才能根据目标一起攻坚。
四、一堂好课的意义
一堂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好课给学生的影响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它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