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让学生明智知礼、怡情养性、修身端品,能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合理选取读物,滋养学生心灵”“享受分享阅读,形成良好品行”“演绎体验活动,内化行为准则”等策略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从事了十一年,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可是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学习落后,不肯用功,常常惹是生非,他们的一言一行牵扯着笔者的每一根神经。面对种种问题,笔者常常会想:怎样才能从学生生活入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德育该如何引领,是目前摆在笔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学校的“十二五”规划德育课题《以读养德》在广州市立项,在这一课题引领下,我校掀起阅读的高潮。这一课题的开展引发了笔者一系列的思考。好的书籍能让学生明智知礼、怡情养性、修身端品。阅读能点燃孩子真善美的火花,从而让童心芳香四溢。既然书籍有如此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什么不借此来代替苦口婆心的说教呢?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德育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合理选取读物,滋养学生心灵
俗话说:“射箭先选靶,有的而放矢。”因此,合理地选取读物是开展德育的前提。可是书籍种类繁多,有好书也有坏书。一本好书能让人增长知识,滋养心灵;一本坏书毒害思想,让人误入歧途。那究竟选择怎样的书籍才能更好地把课外阅读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呢?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教师选择课外读物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选取的读物要有教育性,要根据德育的主题进行选择。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喜欢通过听动听的故事、看多彩的图画来了解外部世界。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在20分钟左右,且他们的识字量不多,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童话故事或充满想象的书籍。如阿凡提童话中的《金鸟》,讓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巨人的花园》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绘本以形象生动的图画吸引学生,以动人的故事打动学生,以简练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绘本《爱心树》《鞋匠和10个小精灵》《逃家的小兔》等,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师要根据德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帮助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籍,共同阅读,滋养学生的心灵。
二、享受分享阅读,形成良好品行
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德育素材,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坚持每日一次交流,每周一次品评会,并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一)静读交流——正确认识品质
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笔者充分利用好课前静读时光,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学生安静地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学生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书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滋有味地阅读。课室里时不时传来轻微的翻书声,也是那样的和谐、悦耳。就这样,学生在静读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笔者还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如推荐好书、讲故事,分享书给他们带来的新知识、新乐趣。长期下来学生阅读的书籍就会越来越多,同时通过阅读和交流活动,学生也渐渐认识优秀的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互相分享——反思自己的品行
绘本的故事性很强,其故事情节往往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因此,笔者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畅谈绘本中的人物,在谈论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反思自己的品行。如绘本《月下看猫头鹰》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虽然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冷、很累,但“我”坚持着,最后如愿以偿。这样的故事能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联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一些小挫折而轻易放弃的经历,并进行反思,感悟道理。
将品德教育和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借助优秀的读物,以“知”启迪学生,以“情”感动学生。学生在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后,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影响其行为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道德标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演绎体验活动,内化行为准则
刘惊铎在《道德体验论》一书中指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了体验者的道德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生命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绘本剧等。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进入故事的情境,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思考,在活动中内化自我的行为。体验活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悟能力,更是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体验、促进道德内化的过程。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讲述了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大胆地应对要伤害自己的敌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懂得了遇到困难、危险时,不要害怕,而要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又如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讲述的是鳄鱼患了蛀牙,虽然很害怕拔牙,但又不得不去看医生。牙医也很害怕被鳄鱼吃掉,但是作为医生,又不得不看。阅读后让学生扮演鳄鱼和医生,并指导学生表演出来,说出内心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故事,懂得做事要勇敢,还要爱护牙齿。
在演绎体验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带着故事中的真善美回归生活,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真善美。
一个智者曾这样说过:要想使一片空地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一个人不沾染恶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美好的东西充斥他的心灵。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其通过精彩的故事、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懂得真善美,懂得亲情友爱。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培养优良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从事了十一年,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学生。可是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学习落后,不肯用功,常常惹是生非,他们的一言一行牵扯着笔者的每一根神经。面对种种问题,笔者常常会想:怎样才能从学生生活入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德育该如何引领,是目前摆在笔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与此同时,学校的“十二五”规划德育课题《以读养德》在广州市立项,在这一课题引领下,我校掀起阅读的高潮。这一课题的开展引发了笔者一系列的思考。好的书籍能让学生明智知礼、怡情养性、修身端品。阅读能点燃孩子真善美的火花,从而让童心芳香四溢。既然书籍有如此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什么不借此来代替苦口婆心的说教呢?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与德育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高学生品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合理选取读物,滋养学生心灵
俗话说:“射箭先选靶,有的而放矢。”因此,合理地选取读物是开展德育的前提。可是书籍种类繁多,有好书也有坏书。一本好书能让人增长知识,滋养心灵;一本坏书毒害思想,让人误入歧途。那究竟选择怎样的书籍才能更好地把课外阅读与德育结合在一起呢?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教师选择课外读物时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选取的读物要有教育性,要根据德育的主题进行选择。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喜欢通过听动听的故事、看多彩的图画来了解外部世界。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在20分钟左右,且他们的识字量不多,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的童话故事或充满想象的书籍。如阿凡提童话中的《金鸟》,讓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巨人的花园》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绘本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读物。绘本以形象生动的图画吸引学生,以动人的故事打动学生,以简练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绘本《爱心树》《鞋匠和10个小精灵》《逃家的小兔》等,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师要根据德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帮助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书籍,共同阅读,滋养学生的心灵。
二、享受分享阅读,形成良好品行
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德育素材,应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坚持每日一次交流,每周一次品评会,并鼓励学生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一)静读交流——正确认识品质
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笔者充分利用好课前静读时光,在班干部的组织下学生安静地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学生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书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滋有味地阅读。课室里时不时传来轻微的翻书声,也是那样的和谐、悦耳。就这样,学生在静读中获得阅读的愉悦。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笔者还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读书交流,如推荐好书、讲故事,分享书给他们带来的新知识、新乐趣。长期下来学生阅读的书籍就会越来越多,同时通过阅读和交流活动,学生也渐渐认识优秀的品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互相分享——反思自己的品行
绘本的故事性很强,其故事情节往往与学生的生活非常贴近,能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自我反思。因此,笔者利用每周的阅读课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畅谈绘本中的人物,在谈论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反思自己的品行。如绘本《月下看猫头鹰》讲述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虽然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觉得很冷、很累,但“我”坚持着,最后如愿以偿。这样的故事能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联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因一些小挫折而轻易放弃的经历,并进行反思,感悟道理。
将品德教育和阅读进行有机结合,借助优秀的读物,以“知”启迪学生,以“情”感动学生。学生在得到一定的情感体验后,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影响其行为的改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道德标准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演绎体验活动,内化行为准则
刘惊铎在《道德体验论》一书中指出:“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在体验中发生的,只有诱发和唤醒了体验者的道德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对其生存实践和生命成长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绘本剧等。学生通过角色转换,进入故事的情境,以故事主人公的身份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思考,在活动中内化自我的行为。体验活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悟能力,更是促进学生获得良好的行为体验、促进道德内化的过程。如绘本《蛤蟆爷爷的秘诀》讲述了蛤蟆爷爷和小蛤蟆大胆地应对要伤害自己的敌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懂得了遇到困难、危险时,不要害怕,而要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又如绘本《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讲述的是鳄鱼患了蛀牙,虽然很害怕拔牙,但又不得不去看医生。牙医也很害怕被鳄鱼吃掉,但是作为医生,又不得不看。阅读后让学生扮演鳄鱼和医生,并指导学生表演出来,说出内心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故事,懂得做事要勇敢,还要爱护牙齿。
在演绎体验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故事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带着故事中的真善美回归生活,在学习与生活中践行真善美。
一个智者曾这样说过:要想使一片空地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要想一个人不沾染恶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美好的东西充斥他的心灵。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的人文环境,其通过精彩的故事、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懂得真善美,懂得亲情友爱。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培养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