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类文本多采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不但能将文本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而且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理解的难点。学习文学类文本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文章对文学类文本进行概述,对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对策。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类文本;问题;对策;阅读能力;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95-03作者简介:游含虎(1977-),男,福建长汀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中,文学类文本相较于其他文本所占比例较大,文学类文本是人类丰富的文化财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培养学生阅读感知、鉴赏、探究文学文本的能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升学考试的难点。文学类文本大多以抒情为主,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文学类文本概述
文学类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文学类文本主要以抒情为主,充分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文学类文本一般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等。这类文本一般都表现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文学类文本,最重要的就是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使课堂教学成为自己的“一言堂”,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还会经常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总是习惯性地依赖于教师,很少主动思考,这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3.缺乏情感共鸣
文学类文本大多以抒情为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这类文本的学习中,学生只有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愿意阅读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阅读理解的相关试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部分教师一味地根据标准答案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学生习惯于背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不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这阻碍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4.缺少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只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完成课业上,缺少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文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知识的学习上,这也是导致学生阅读量非常少的原因之一。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面不够宽泛,文学素养缺乏,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对策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他们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兴趣,讓学生体会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本,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文学类文本以抒情为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教学此类文本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学生只有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激发阅读欲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初中生正处于叛逆阶段,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而对电子信息产品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投其所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为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提前在网上搜集紫藤萝图片,插入课件中,在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盛状。教师也可以查找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和文章的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除了在教学中可以用到课件之外,在期中或期末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融入相关影视作品。在教学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学类文本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得当,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阻碍课堂教学进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上进行播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教师可下载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在课上播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主探究和学习,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在面对学生不一样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问题创设,可以盘活语文课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在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能为学生理解文章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相关练习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中考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引入课堂,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倡导学生应该在生动情境中愉悦、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语文知识,以实现高效学习,并推动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发展学生思维。同时,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情境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应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课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百闻不如一见”,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要记住一样东西或事物,人们也往往会以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教师随便说一个词语,如“橘子”,在学生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橘子的样子,而不可能是“橘子”这两个汉字。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人们这种记忆规律合理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辅助学生理解文学类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变色龙》是一篇具有讽刺性的文学类文本,学生直接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难度会很大。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变色龙的变色过程,或播放关于变色龙的生物科普类短片,再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与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画或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认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图画具有直观鲜明的特点,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锻炼学生将图画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6.开展课外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升学考试要求以及学生接受程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课文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资治通鉴》和《红楼梦》。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爱的教育》《红岩》《昆虫记》《简·爱》等。除了阅读纸质书籍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电子读物。在信息化技术普及之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使用的都是纸质图书,阅读成本大,不易携带,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电子阅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也更倾向于选择电子读物。网络上的电子读物内容丰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教师要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霞.发挥情境引力 增强教学魅力——情境教学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學通讯,2020(09).
[2]王瑞玉.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 [3]刘晶.浅析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8(22).
[4]谭怡.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与营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6).
[5]王思媚.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类文本解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6]盛宏.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7(29).
[7]李東浩.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
[8]吴雨晗.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Discus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You Hanhu
(No. 5 Middle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6303, China)
Abstract: Literary texts mostly use lyrical expression, which can not only fully express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but also enhance the artistic appeal. It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the difficul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literary texts can not only broaden students' vision and enrich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but also help students'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Carrying out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tex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iterary text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reading ability; literary competence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类文本;问题;对策;阅读能力;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3-0095-03作者简介:游含虎(1977-),男,福建长汀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中,文学类文本相较于其他文本所占比例较大,文学类文本是人类丰富的文化财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培养学生阅读感知、鉴赏、探究文学文本的能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升学考试的难点。文学类文本大多以抒情为主,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文学类文本概述
文学类文本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系统,是传达人生体验的特定语言系统,包括诗、小说、散文和剧本等形态。文学类文本主要以抒情为主,充分表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类文本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文学类文本一般采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托物起兴等。这类文本一般都表现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文学类文本,最重要的就是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输,使课堂教学成为自己的“一言堂”,没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会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还会经常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总是习惯性地依赖于教师,很少主动思考,这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3.缺乏情感共鸣
文学类文本大多以抒情为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这类文本的学习中,学生只有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愿意阅读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阅读理解的相关试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部分教师一味地根据标准答案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学生习惯于背标准答案,缺乏独立思考,不但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这阻碍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4.缺少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只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完成课业上,缺少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量非常少,文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部分教师、学生和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知识的学习上,这也是导致学生阅读量非常少的原因之一。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不足,阅读面不够宽泛,文学素养缺乏,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对策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只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点燃他们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兴趣,讓学生体会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本,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文学类文本以抒情为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是教学此类文本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学生只有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激发阅读欲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初中生正处于叛逆阶段,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而对电子信息产品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投其所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为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师可提前在网上搜集紫藤萝图片,插入课件中,在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紫藤萝瀑布的盛状。教师也可以查找作者宗璞的相关资料和文章的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除了在教学中可以用到课件之外,在期中或期末复习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件对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融入相关影视作品。在教学一些难以理解的文学类文本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不得当,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阻碍课堂教学进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在课上进行播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教师可下载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在课上播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可以自主探究和学习,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在面对学生不一样的想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语文教学中,借助问题创设,可以盘活语文课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在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样能为学生理解文章起到引导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的专注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相关练习的能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中考试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的相关问题引入课堂,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改倡导学生应该在生动情境中愉悦、真切地感知与理解语文知识,以实现高效学习,并推动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缩短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发展学生思维。同时,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情境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应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课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情境,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百闻不如一见”,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要记住一样东西或事物,人们也往往会以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忆。比如,教师随便说一个词语,如“橘子”,在学生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橘子的样子,而不可能是“橘子”这两个汉字。因此,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人们这种记忆规律合理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辅助学生理解文学类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变色龙》是一篇具有讽刺性的文学类文本,学生直接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难度会很大。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变色龙的变色过程,或播放关于变色龙的生物科普类短片,再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与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画或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认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图画具有直观鲜明的特点,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锻炼学生将图画转换成文字的能力。
6.开展课外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升学考试要求以及学生接受程度,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教学《孙权劝学》《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课文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资治通鉴》和《红楼梦》。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如《海底两万里》等。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爱的教育》《红岩》《昆虫记》《简·爱》等。除了阅读纸质书籍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电子读物。在信息化技术普及之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使用的都是纸质图书,阅读成本大,不易携带,所以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电子阅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数学生也更倾向于选择电子读物。网络上的电子读物内容丰富,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便利。教师要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利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外阅读,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霞.发挥情境引力 增强教学魅力——情境教学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學通讯,2020(09).
[2]王瑞玉.初中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 [3]刘晶.浅析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情境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8(22).
[4]谭怡.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与营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06).
[5]王思媚.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类文本解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6]盛宏.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7(29).
[7]李東浩.初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策略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6.
[8]吴雨晗.新课标下初中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Discus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You Hanhu
(No. 5 Middle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6303, China)
Abstract: Literary texts mostly use lyrical expression, which can not only fully express the content of the text, but also enhance the artistic appeal. It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the difficul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literary texts can not only broaden students' vision and enrich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but also help students' language accumul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Carrying out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tex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and discusses the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literary text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reading ability; literary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