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探微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转变,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建立和谐的关系,需要师生真诚的情感。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师生关系 角色转变 情感和谐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教师控制着一切,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围着教师转,跟着教师做,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角色转换”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中看待和建立师生关系呢?
  1主体地位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中是融洽的,其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德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力性的人,我们应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新课堂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时代需求而及时转变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其角色行为应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创造丰富的体育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成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体育快乐,一起探讨体育问题,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师生之间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学生才会逐渐理解教师、信赖教师,才会有共同的语言,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建立和谐的关系——真诚的师生情感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在师生关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要获得这样情感氛围,关键在于老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会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除此之外,这种师生情感关系要建立在体育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上,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认真备课,组织好教学过程,做好每个示范、指导与引领学生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和充分的信任与尊重,自觉地参加运动锻炼,从而形成最佳的学习情境,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修养,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发挥好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重视与学生的交往,更多地去关心、帮助、爱护学生,使他们能够信任你、喜欢你、尊重你,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从而有效地带动他们热爱体育、主动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这是成功教育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郑新堂.论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湖北师范大学,2004(4)
  2曹一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教学研究,2006(3)
  3许文化.教学论[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6
  4楚仁贤.教学情境[M].海口教育出版社,20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重要,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那么青少年就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有哪些,然后从世界观,人生观,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 健康 培养
期刊
【摘 要】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物理 渗入
期刊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注重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达到这些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是实施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使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
期刊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得快记得多的人并不是由于他们比学得慢记得少的人遗忘慢,而是由于起步阶段的学习在心理机制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对以后学习的保持程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获得准确、鲜明的物理概念,并且在获得概念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适当的训练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启蒙阶段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体会。  1初中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心理特点  1.1记忆特点
期刊
说话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功能,它与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与人交流、沟通或传递某种信息时,就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其中,口头语言是一种最直接又有效的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常的人一生中有70%的时间是在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度过的。我们是社会的群体,具有社会性,不可避免地与他人进行正面地接触,直接地交流。如我们常见的口语交际、讲故事、复述课文等内容都是部分或完全从属于说话训练的范畴。新课标语文
期刊
1文化史教学现状  文化史教学长期以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软肋”,不少历史教师对文化史教学不够重视,对文化史所涉及的知识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授课时由于底蕴不足,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模式操纵,大多数教师在讲授文化史时只是采取“三点一示”式(画重点、讲难点、突出考点和典型示范),满堂灌,目的就是力求与中考或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鲜活的历史教学几乎因此而窒息。这种做法表现在
期刊
本学期大教研的宗旨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围绕这个中心,我们美术组共同组织全组研究教研课的内容。选了二年级的造型表现一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执教人选李海荣老师。最初教研本课的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学生会拓印即可。锁定小目标,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动手动脑钻研探究的学习过程。锁定小目标并不是降低教学目标,而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度的调整。二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加之要达到较好的拓印效果,就必须强化拓印的
期刊
我们农村小学各方面相对落后,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培育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视的教学难点。近几年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就来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  多年来,我把学生的生活感知和思想认知局限在课堂这“尺幅”天地里,当堂命题,当堂写作,当堂交卷,学生由于没有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大
期刊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1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