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在充满勇气和热情投身于新课改洪流的同时,也应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必要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力求更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尽量避免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陷入误区。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思考
国家从2004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随之一系列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诸如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不清晰,效果不如常规课;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课课都要组织学生活动,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讨论基于形式,老师提供的题目过大,学生只是应付老师,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没有实际效果等等;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有四个必修加六个选修模块,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要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等所有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要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事物或行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兴趣上。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宽松民主、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幽默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一点笑声,还结合政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此外还通过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运用情感教学,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多管齐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魅力。其实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兴趣点”不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思想政治课就会越上越活,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更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课的教学本身实践性很强,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 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四)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經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总之,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美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2):108.
(作者单位:莆田第二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思考
国家从2004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随之一系列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诸如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不清晰,效果不如常规课;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课课都要组织学生活动,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讨论基于形式,老师提供的题目过大,学生只是应付老师,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没有实际效果等等;高考方案出台后,许多老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取“求稳”的对策,对知识进行扩充加深,导致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进一步突出。高中思想政治有四个必修加六个选修模块,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政治学科独有的与时俱进的特点,使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付出更大的精力,而我们的备课要素相比于其他学科也更加丰富。备课也应该讲求效益,实现“有效备课”。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新的教材观强调要按照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而不是完全拘泥于教材,而是要对教材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要合理整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网络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社区资源”等所有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充满魅力
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要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事物或行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兴趣上。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宽松民主、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幽默的语言来为课堂增添一点笑声,还结合政治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此外还通过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运用情感教学,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多管齐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充满魅力。其实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兴趣点”不放,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思想政治课就会越上越活,就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更主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三)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课的教学本身实践性很强,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人手, 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四)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实用;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經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总之,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美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2):108.
(作者单位:莆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