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提出,对于手风琴多元化教学,除关注技巧和基本功外,还应关注音乐感、教学方式、情绪和情境等。
关键词: 手风琴教育多元化音乐感情绪和情境
2008年6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师范院校手风琴教学多元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落下帷幕。在这场会议上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手风琴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当今社会,从前单一的手风琴文化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不适合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的需要,要想和国际接轨,使手风琴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做到多元化的教学和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世界经济、教育、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在发展中国的手风琴文化过程中,手风琴教育的多元化又是基础。
一、关注音乐感
1984年11月有美国专家来中国讲学时曾说,中国演奏员技巧好,手指好,但突出的弱点是不懂音乐风格,这需要多年才能解决。这其实是中国很多方面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内并不缺乏聪明,在手风琴方面富有天赋才华的手风琴手,但不少人缺乏对各种音乐的喜爱和欣赏,缺乏对各种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也缺乏文化知识,只是片面追求技巧的高难度,因而形成了音乐与技术之间无法得到很好平衡的现象。有学生能演奏很流畅华彩的乐段,技巧方面可以说无可指责,但在表现某些深沉而富有内涵的曲子时却苍白平淡。这种学生固然能明确地讲出所奏之乐曲是什么内容、什么情绪,但很多仅仅是学习到,背下来,记住公式化的范本,并没有像练习基本功那样对音乐产生足够的追求,并没有认真体会在控制风箱上如何赋予乐曲情感和生命。总而言之,是因为缺乏全面综合的音乐修养才会出现演奏上的技巧与音乐十分不平衡的畸型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大家都能认识到,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却不由自主地偏离表现音乐这一起码的演奏准则。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势头,就是比谁拉的曲难,比谁占有的新曲子多,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我们的心胸狭窄,从而更加偏离表现音乐这个准则。因为音乐的根本并不是用来攀比,而是为了表现一些东西而引起心灵的共振。这不是不主张苦练技巧,锻炼基本功,因为那是演奏手风琴的基础,而是演奏的目的是什么,演奏不是仅仅让观众看技巧,关键是让观众能理解音乐,获得心灵的共鸣,这是音乐存在并发展的根本意义和目标。所以教师就应本着全面的、不重此轻彼的指导思想,使音乐与技术平衡发展。
教师们在抓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学生音乐感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好学,而音乐感下若干年的功夫才有可能进一步。所以教师必须花大力,从点滴的启发、诱导中,不断地增长学生学习音乐的感性知识,井督促他们努力从众多的艺术品种中汲取营养。不仅仅在练琴时,在练习手风琴之余也可以关注其他不同的乐器,经常欣赏不同的音乐,查阅相关资料,尽是从音乐中听出其中蕴含的内涵。就音乐这一品种而言,要使学生的头脑里既有西洋歌剧、交响乐,更有自己国家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是任何演奏家在成长中都不可缺少的营养。那种唯有交响乐至高无上,而把地道的民族音乐(及其它音乐)统统认为是低下的,非我们所应欣赏的观点和盲目的习惯势力,是非常荒谬和应该改变的。如果学生对众多艺术品种的特点有所熟悉的话,在不断的关注中抽象出乐曲的表象,挖掘器乐表现情感的内在,那么他们的音乐修养就能得到综合的提升。
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是表达音乐的有利条件,但不等于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演奏就一定能够感染人。这是因为把头脑中的感性知识,由琴声再现出来,还需有一个磨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感情化的练琴与善于倾听琴声的习惯的结合。情感化的练琴要在练琴的过程中糅合乐曲带给人的感受,而善于倾听琴声,就是时刻注意听自己的琴声是否与自己想象的音质或意境相符合,是不是真的能带给人音乐中蕴含的感受,不符合就随时校正。用听觉随时校正演奏,是缩短主观想象与客观效果的距离,以便更完美地表达音乐的有效办法,是从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如果学生能时刻将善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始终伴随在练琴和演奏过程中,并加上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那么他们的音乐感定会大大提高,演奏也一定是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的。
二、关注教学方式
音乐不像自然科学的项目,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造成教师很难直接教会学生什么。除了一些可以直接讲述的东西以外,更多相关内容需要一些间接的方式去表现和教授。
在这里先将一些的教学方法列举出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践法。这都是一些期待获得结果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关注调节情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创造富有创造力的情境。
1.讲授法。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分为讲述式、讲解式、讲演式。这三种形式是对事物作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解释概念,阐明原理,进行分析和论证。讲授法是手风琴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教师应注意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使讲授目的变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讲授的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使用讲授法要注意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提供较准确的技术,并使用解决问题的范例。
2.演示法。包括教师的示范演奏教学和借助媒体资料演奏教学内容的展式。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学生能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的实际音响,通过音像资料,从听觉上、视觉上感受表演形式对音乐作品的演示。在运用演示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觉、视觉感知过程中进行音乐分析、技术分析,把感知和对音乐作品、技术理解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示范教学要根据教学情况确定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演奏,还是只示范重点部分或难点部分。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演示者在演奏作品及技术时的正确解释及运用,并结合量性的认识应用到自己的演奏中。演示法是一种很关注于教师水平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己表现。演示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想象力,是手风琴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
3.练习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经过分析解决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这是知识、技能与心理三方面的反应练习。运用练习法教学应注意在符合教学目的前提下,精心选择具体的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所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所解决的问题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练习经验,经常性地回顾,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在练习中,心理智力尤为重要。练习有时对某一技术难点、某一音乐表现需要反反复复操练,这需要学生知道正确形式的表达,而不是无思考地机械地练习,如对音乐作品某一段的练习,可能涉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对音乐的表现、风箱的配合、技术难点的过关等,这些都是学生练习时需要考虑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把知识、思想、心理活动等综合运用,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前几项方法都是手风琴教学中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但即使是如此基本的教学方面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参杂,即好像前面说到的练习的方法不仅仅是机械的练习,还要注意多元化的体现,在普通的练习中也要考虑,综合练习者的各方面素养,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讨论法。指师生就问题共同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平等交流。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激发灵感,对演奏获得更深入的体会,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5.发现法。指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独立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学生运用现代工具查阅音乐文献资料,并有能力加以检查、鉴别分析和利用讨论的问题,并有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发现法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很多知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更能培养探索性思维,激发创造力,才不会让演奏只成为呆板的演奏,而更容易获得生命力。
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手风琴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手风琴知识的习惯。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得不再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唯一渠道,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提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加强。发现法的学习途径可通过三方面来获得:一是通过多媒体环境来学习,多媒体在自主学习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通过借助音像资料进行听觉、视觉的感受,这种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直观的、实际的音响效果。二是对相关音乐文化的自主学习,对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是手风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备的共同要求,这里主要谈一下学生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音乐文献、相关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的学习、了解,和对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如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及音乐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在研究一首乐曲的时候,学生关注的不应仅仅是那一首乐曲本身,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产生原因都应加以关注,因为通过它们能加升对乐曲的了解,丰富音乐知识和提高音乐素养。三是自主学习态度的树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信息的主体获得意识,如学生对手风琴伴奏曲目的自主选择、自我学习,包括创作、实践直到作品的完整表现。这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伴奏能力,积累了学习经验,坚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发现法改变了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手风琴演奏习惯,以及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行为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作品的技能、音乐表现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6.实践法。它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见习来实现的,包括手风琴演奏、手风琴伴奏、合奏课的排练、手风琴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检验学生掌握手风琴演奏知识、伴奏技能及手风琴教学的实际能力水平,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这些实践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再转移到教学中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舞台演出能力。通过模拟教学,学生的从教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向基础音乐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舞台上和讲台上的经验积累,对实现高师音乐教育手风琴教学目标,具有显著的实践作用。
三、关注情绪和情境
情绪和情境方面的关注就是指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境界。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的创造性体现,所以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对创造和表现音乐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多开展创造实践性的活动。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手风琴而言,不是只有在舞台上演出才是最好的,在生活中多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音乐的发展更有血肉。
以上介绍了手风琴教学的所有方法,而对于多元化教学,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综合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不至于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中国的手风琴发展还没有真正深入生活,因为手风琴没有真正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在推广手风琴、发展手风琴文化方面应该注意全面、多元,这样才能将手风琴深入社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使手风琴真正普及开来,使音乐深入生活。
参考文献:
杨文涛.试谈我国手风琴教育的不足.中国手风琴,2007-11-07.
叶爱彬.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晋江平山中学.
关键词: 手风琴教育多元化音乐感情绪和情境
2008年6月,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师范院校手风琴教学多元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落下帷幕。在这场会议上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手风琴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当今社会,从前单一的手风琴文化已经无法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不适合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的需要,要想和国际接轨,使手风琴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做到多元化的教学和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世界经济、教育、文化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在发展中国的手风琴文化过程中,手风琴教育的多元化又是基础。
一、关注音乐感
1984年11月有美国专家来中国讲学时曾说,中国演奏员技巧好,手指好,但突出的弱点是不懂音乐风格,这需要多年才能解决。这其实是中国很多方面都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国内并不缺乏聪明,在手风琴方面富有天赋才华的手风琴手,但不少人缺乏对各种音乐的喜爱和欣赏,缺乏对各种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也缺乏文化知识,只是片面追求技巧的高难度,因而形成了音乐与技术之间无法得到很好平衡的现象。有学生能演奏很流畅华彩的乐段,技巧方面可以说无可指责,但在表现某些深沉而富有内涵的曲子时却苍白平淡。这种学生固然能明确地讲出所奏之乐曲是什么内容、什么情绪,但很多仅仅是学习到,背下来,记住公式化的范本,并没有像练习基本功那样对音乐产生足够的追求,并没有认真体会在控制风箱上如何赋予乐曲情感和生命。总而言之,是因为缺乏全面综合的音乐修养才会出现演奏上的技巧与音乐十分不平衡的畸型现象。这种现象虽然大家都能认识到,但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却不由自主地偏离表现音乐这一起码的演奏准则。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势头,就是比谁拉的曲难,比谁占有的新曲子多,这样发展下去会使我们的心胸狭窄,从而更加偏离表现音乐这个准则。因为音乐的根本并不是用来攀比,而是为了表现一些东西而引起心灵的共振。这不是不主张苦练技巧,锻炼基本功,因为那是演奏手风琴的基础,而是演奏的目的是什么,演奏不是仅仅让观众看技巧,关键是让观众能理解音乐,获得心灵的共鸣,这是音乐存在并发展的根本意义和目标。所以教师就应本着全面的、不重此轻彼的指导思想,使音乐与技术平衡发展。
教师们在抓学生基本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学生音乐感的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技术好学,而音乐感下若干年的功夫才有可能进一步。所以教师必须花大力,从点滴的启发、诱导中,不断地增长学生学习音乐的感性知识,井督促他们努力从众多的艺术品种中汲取营养。不仅仅在练琴时,在练习手风琴之余也可以关注其他不同的乐器,经常欣赏不同的音乐,查阅相关资料,尽是从音乐中听出其中蕴含的内涵。就音乐这一品种而言,要使学生的头脑里既有西洋歌剧、交响乐,更有自己国家传统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与地方戏曲,是任何演奏家在成长中都不可缺少的营养。那种唯有交响乐至高无上,而把地道的民族音乐(及其它音乐)统统认为是低下的,非我们所应欣赏的观点和盲目的习惯势力,是非常荒谬和应该改变的。如果学生对众多艺术品种的特点有所熟悉的话,在不断的关注中抽象出乐曲的表象,挖掘器乐表现情感的内在,那么他们的音乐修养就能得到综合的提升。
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是表达音乐的有利条件,但不等于有丰富的感性知识,演奏就一定能够感染人。这是因为把头脑中的感性知识,由琴声再现出来,还需有一个磨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感情化的练琴与善于倾听琴声的习惯的结合。情感化的练琴要在练琴的过程中糅合乐曲带给人的感受,而善于倾听琴声,就是时刻注意听自己的琴声是否与自己想象的音质或意境相符合,是不是真的能带给人音乐中蕴含的感受,不符合就随时校正。用听觉随时校正演奏,是缩短主观想象与客观效果的距离,以便更完美地表达音乐的有效办法,是从刚开始练琴的时候就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如果学生能时刻将善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始终伴随在练琴和演奏过程中,并加上头脑中丰富的感性知识,那么他们的音乐感定会大大提高,演奏也一定是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的。
二、关注教学方式
音乐不像自然科学的项目,很多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就造成教师很难直接教会学生什么。除了一些可以直接讲述的东西以外,更多相关内容需要一些间接的方式去表现和教授。
在这里先将一些的教学方法列举出来: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发现法、实践法。这都是一些期待获得结果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关注调节情境,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创造富有创造力的情境。
1.讲授法。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分为讲述式、讲解式、讲演式。这三种形式是对事物作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解释概念,阐明原理,进行分析和论证。讲授法是手风琴教学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教师应注意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使讲授目的变为学生的学习目的,讲授的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接受能力。使用讲授法要注意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路,为学生提供较准确的技术,并使用解决问题的范例。
2.演示法。包括教师的示范演奏教学和借助媒体资料演奏教学内容的展式。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学生能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的实际音响,通过音像资料,从听觉上、视觉上感受表演形式对音乐作品的演示。在运用演示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觉、视觉感知过程中进行音乐分析、技术分析,把感知和对音乐作品、技术理解紧密结合起来。教师的示范教学要根据教学情况确定对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演奏,还是只示范重点部分或难点部分。在示范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演示者在演奏作品及技术时的正确解释及运用,并结合量性的认识应用到自己的演奏中。演示法是一种很关注于教师水平的方法,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己表现。演示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辨能力和想象力,是手风琴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
3.练习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经过分析解决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这是知识、技能与心理三方面的反应练习。运用练习法教学应注意在符合教学目的前提下,精心选择具体的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所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所解决的问题和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练习经验,经常性地回顾,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水平。在练习中,心理智力尤为重要。练习有时对某一技术难点、某一音乐表现需要反反复复操练,这需要学生知道正确形式的表达,而不是无思考地机械地练习,如对音乐作品某一段的练习,可能涉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对音乐的表现、风箱的配合、技术难点的过关等,这些都是学生练习时需要考虑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把知识、思想、心理活动等综合运用,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前几项方法都是手风琴教学中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但即使是如此基本的教学方面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参杂,即好像前面说到的练习的方法不仅仅是机械的练习,还要注意多元化的体现,在普通的练习中也要考虑,综合练习者的各方面素养,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讨论法。指师生就问题共同发表观点和看法,进行平等交流。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激发灵感,对演奏获得更深入的体会,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5.发现法。指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独立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学生运用现代工具查阅音乐文献资料,并有能力加以检查、鉴别分析和利用讨论的问题,并有能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发现法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对很多知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更能培养探索性思维,激发创造力,才不会让演奏只成为呆板的演奏,而更容易获得生命力。
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手风琴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手风琴知识的习惯。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获得不再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唯一渠道,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提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加强。发现法的学习途径可通过三方面来获得:一是通过多媒体环境来学习,多媒体在自主学习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通过借助音像资料进行听觉、视觉的感受,这种感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供了直观的、实际的音响效果。二是对相关音乐文化的自主学习,对音乐与相关文化学习是手风琴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具备的共同要求,这里主要谈一下学生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对音乐文献、相关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影视的学习、了解,和对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如语言文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了解,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及音乐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在研究一首乐曲的时候,学生关注的不应仅仅是那一首乐曲本身,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产生原因都应加以关注,因为通过它们能加升对乐曲的了解,丰富音乐知识和提高音乐素养。三是自主学习态度的树立,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知识、信息的主体获得意识,如学生对手风琴伴奏曲目的自主选择、自我学习,包括创作、实践直到作品的完整表现。这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实践伴奏能力,积累了学习经验,坚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发现法改变了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手风琴演奏习惯,以及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行为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处理作品的技能、音乐表现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6.实践法。它是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学见习来实现的,包括手风琴演奏、手风琴伴奏、合奏课的排练、手风琴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检验学生掌握手风琴演奏知识、伴奏技能及手风琴教学的实际能力水平,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这些实践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再转移到教学中解决问题,更好地促进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舞台演出能力。通过模拟教学,学生的从教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向基础音乐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舞台上和讲台上的经验积累,对实现高师音乐教育手风琴教学目标,具有显著的实践作用。
三、关注情绪和情境
情绪和情境方面的关注就是指关注学生的心理、思想、境界。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思想和情感的创造性体现,所以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对创造和表现音乐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多开展创造实践性的活动。因为音乐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对于手风琴而言,不是只有在舞台上演出才是最好的,在生活中多提供活动的机会会使音乐的发展更有血肉。
以上介绍了手风琴教学的所有方法,而对于多元化教学,只有在实际的教学中综合各种方法,灵活运用,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不至于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中国的手风琴发展还没有真正深入生活,因为手风琴没有真正融入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在推广手风琴、发展手风琴文化方面应该注意全面、多元,这样才能将手风琴深入社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使手风琴真正普及开来,使音乐深入生活。
参考文献:
杨文涛.试谈我国手风琴教育的不足.中国手风琴,2007-11-07.
叶爱彬.多样性的音乐教学.晋江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