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网络教研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率,拓宽了校本教研途径,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校本教研 网络教研 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个学校根据实际都开展了校本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之前采取的主要方式如下:
(1)“一帮一,一对红”。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对导师及青年教师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并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在学校的激励和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运行,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教研组会议。年级教研组在集体备课、问题研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校大课教研组及年级备课组利用固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研讨,共同编制教案,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共同提高。
(4)公开课展示。我校每学期都安排公开课周活动进行课例展示,课后即以大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沙龙式探讨。
(5)自创校本教材。我校编写几种校本教材,使得大学科教师拥有了课程自主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校本教研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素质提高的需要。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
(2)理论引领的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材料,但难以上升到理论,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写了不少的总结,但难于形成理论性的认识,缺乏专家的指导,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显得很困难。时间研究长了,大家的研究热情逐渐降低。由于校本教研的手段采用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开会的形式进行,研究的范围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转,大家觉得收获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看,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经验,经费又不足。当大家觉得收获甚微时,就难以调动积极性。
(3)时空拓展的需要。受师资条件、经济条件的约束,有些基本的校本教研都难以搞好。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教研的时间显得提襟见肘。教师在校上课的时间比较紧,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教研的深层次问题是很难的。
而开展网络教研是创新教研的形式之一,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经过上一学期的摸索和学习,我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目标
1.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网络教研,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教研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拓宽校本教研工作渠道,构建学校网络教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互促互补。
2.构建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不断丰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研信息的有效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和指导。
3.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作用,建立推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的团队,使网络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学校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能。
5.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把教学研究工作重心落实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6.利用评价机制,推优秀,树榜样,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二、具体要求
1.主要领导、教研组长带头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加强对网络教研的组织与领导。
2.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做好网络教研的宣传、动员、指导工作,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在线学习,帮助教师解决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建立教师博客,努力形成本校博客群。鼓励广大教师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开展对话交流。
4.班主任创建博客联盟。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班级管理、教学心得、反思、观点,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
5.做好典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网络教研的工作团队,以点带面。
6.进一步完善学校博客。整合优秀的博客资源,使本校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汇集丰富的有价值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7.充分利用论坛。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学校网站每月制定教研主题,由全校教师参与讨论,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总结,成为教研成果。教研组也可利用论坛进行日常教研的评课工作。
8.大力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和网上培训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
要求45岁以下教师要建立博客,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放到博客空间,与同行们共同切磋。每周至少要更新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方面的文章(原创);结合学校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网上评课”;坚持网络自学并做笔记写心得,在期末交流学习。教师每周最少要挑选一篇原创“教学案例”(包括教学日志、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设计等)上传到学校的专帖上进行交流,每三周写两篇随笔(包括读书心得),并将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期末考核。学期结束,由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量化考评。
9.对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进行评比,促进网络教研的健康发展。
三、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作用,为开展网络教研提供条件保障。
2.号召教师建立实名制博客,开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评比表彰活动,实行专项奖励制度,以鼓励在网络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组织。
3.各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要组织和带领本组教师写日志,每周择优上交到学校教研处,每周至少交一篇。评选优秀文章刊登到学校教研处博客上,并按期对投稿情况进行公布。
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一定不是取代的关系。交流需要专业,需要情感,需要社会交往等,由此决定教研一定是多种形态的相互结合,绝不是取代传统的教研方法,事实上也无法取代,只不过我们认为通过网络教研,可以更容易解决传统教研条件下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所以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网络教研作为教研的一种补充,它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不断成长。它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我们进行网络教研的目标是: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将常规教研与相对灵活的网络教研结合起来,编织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网,寻求校本教研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安洪涛,王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1.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3]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4]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1).
[5]高晓玲.校本教研实施策略综述.
关键词: 校本教研 网络教研 方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个学校根据实际都开展了校本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校之前采取的主要方式如下:
(1)“一帮一,一对红”。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导师,对导师及青年教师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并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在学校的激励和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运行,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教研组会议。年级教研组在集体备课、问题研讨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校大课教研组及年级备课组利用固定的时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研讨,共同编制教案,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共同提高。
(4)公开课展示。我校每学期都安排公开课周活动进行课例展示,课后即以大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沙龙式探讨。
(5)自创校本教材。我校编写几种校本教材,使得大学科教师拥有了课程自主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问题随时探讨和及时了解教研信息的要求。校本教研进行到一定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素质提高的需要。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对教研要求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实验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及发展的需要。
(2)理论引领的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材料,但难以上升到理论,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到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写了不少的总结,但难于形成理论性的认识,缺乏专家的指导,再上一个新台阶就显得很困难。时间研究长了,大家的研究热情逐渐降低。由于校本教研的手段采用传统的模式,主要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开会的形式进行,研究的范围总是在一个圈子里转,大家觉得收获越来越少。想走出去看,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经验,经费又不足。当大家觉得收获甚微时,就难以调动积极性。
(3)时空拓展的需要。受师资条件、经济条件的约束,有些基本的校本教研都难以搞好。当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时,教研的时间显得提襟见肘。教师在校上课的时间比较紧,想在短时间内解决教研的深层次问题是很难的。
而开展网络教研是创新教研的形式之一,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为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经过上一学期的摸索和学习,我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教研目标
1.在常规教研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网络教研,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教研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拓宽校本教研工作渠道,构建学校网络教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形成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互促互补。
2.构建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不断丰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研信息的有效整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的教研活动提供服务、支持和指导。
3.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作用,建立推进学校网络教研工作的团队,使网络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建立学校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在推进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能。
5.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把教学研究工作重心落实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上,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6.利用评价机制,推优秀,树榜样,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二、具体要求
1.主要领导、教研组长带头建立自己的博客网页,积极主动参与网络教研,加强对网络教研的组织与领导。
2.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做好网络教研的宣传、动员、指导工作,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反思和在线学习,帮助教师解决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建立教师博客,努力形成本校博客群。鼓励广大教师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开展对话交流。
4.班主任创建博客联盟。通过博客发表自己的班级管理、教学心得、反思、观点,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
5.做好典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网络教研的工作团队,以点带面。
6.进一步完善学校博客。整合优秀的博客资源,使本校教师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汇集丰富的有价值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7.充分利用论坛。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学校网站每月制定教研主题,由全校教师参与讨论,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作出总结,成为教研成果。教研组也可利用论坛进行日常教研的评课工作。
8.大力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和网上培训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
要求45岁以下教师要建立博客,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经验、反思、教学案例等放到博客空间,与同行们共同切磋。每周至少要更新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方面的文章(原创);结合学校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网上评课”;坚持网络自学并做笔记写心得,在期末交流学习。教师每周最少要挑选一篇原创“教学案例”(包括教学日志、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设计等)上传到学校的专帖上进行交流,每三周写两篇随笔(包括读书心得),并将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期末考核。学期结束,由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量化考评。
9.对教师的网络教研成果进行评比,促进网络教研的健康发展。
三、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作用,为开展网络教研提供条件保障。
2.号召教师建立实名制博客,开展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评比表彰活动,实行专项奖励制度,以鼓励在网络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组织。
3.各教研组长、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要组织和带领本组教师写日志,每周择优上交到学校教研处,每周至少交一篇。评选优秀文章刊登到学校教研处博客上,并按期对投稿情况进行公布。
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一定不是取代的关系。交流需要专业,需要情感,需要社会交往等,由此决定教研一定是多种形态的相互结合,绝不是取代传统的教研方法,事实上也无法取代,只不过我们认为通过网络教研,可以更容易解决传统教研条件下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二者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所以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网络教研作为教研的一种补充,它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不断成长。它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更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新文化。我们进行网络教研的目标是:丰富教研活动内涵,将常规教研与相对灵活的网络教研结合起来,编织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网,寻求校本教研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安洪涛,王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1.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3]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4]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1).
[5]高晓玲.校本教研实施策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