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德及其教育
●刘次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公德的界定,存在内容取向、外推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形式取向的问题。现时代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状况呼唤着公德教育,但是,我国公德教育本身却存在一些有悖于公德教育的实践观念,如公德教育的私利化、功利化以及公德教育的家庭化。公德与私德在境界维度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不同路向的境界提升,公德与私德可以最终实现融合。
《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约8000字
从德育“投入——产出”的非对称看我国中学政治课德育内容的设计——兼论日本公民课内容设置给我们的启示
●尹城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中国是世界上道德教育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绝大多数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与巨大投入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其“产出”的低效性。对此,从中学政治课道德教育内容设计合理性的角度进行原因剖析,建议就核心理念的准确把握、教育内容与学生内在道德需求的对接、基本德育内容的有序反复和递进以及明晰整个道德教育内容统领等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2期,约4500字
道德判断模式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袁晓琳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系)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传统的理性模式较多地描述了道德推理,注重的是道德判断中认知的意识层面,忽视了道德情感的作用。社会直觉模式提出了道德直觉和情感是道德判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承认道德推理的作用,主要关注的是道德判断中无意识层面。二者虽有差异,但都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确立和巩固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
《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12期,约4000字
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康德道德信仰观对我们的启示
●黄瑞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约6500字
●刘次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公德的界定,存在内容取向、外推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形式取向的问题。现时代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状况呼唤着公德教育,但是,我国公德教育本身却存在一些有悖于公德教育的实践观念,如公德教育的私利化、功利化以及公德教育的家庭化。公德与私德在境界维度上存在差异,但通过不同路向的境界提升,公德与私德可以最终实现融合。
《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约8000字
从德育“投入——产出”的非对称看我国中学政治课德育内容的设计——兼论日本公民课内容设置给我们的启示
●尹城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中国是世界上道德教育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绝大多数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与巨大投入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其“产出”的低效性。对此,从中学政治课道德教育内容设计合理性的角度进行原因剖析,建议就核心理念的准确把握、教育内容与学生内在道德需求的对接、基本德育内容的有序反复和递进以及明晰整个道德教育内容统领等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2期,约4500字
道德判断模式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袁晓琳肖少北(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管理系)
传统的道德判断理论一直遵循理性主义模式,主张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然而近来一种新的理论——社会直觉模式对此提出了挑战,认为道德判断是由迅速自动的直觉所导致。传统的理性模式较多地描述了道德推理,注重的是道德判断中认知的意识层面,忽视了道德情感的作用。社会直觉模式提出了道德直觉和情感是道德判断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承认道德推理的作用,主要关注的是道德判断中无意识层面。二者虽有差异,但都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确立和巩固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
《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第12期,约4000字
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康德道德信仰观对我们的启示
●黄瑞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约6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