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我的写作神采飞扬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绝对没有办法通过短平快来解决。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语文教学仍处在课程改革的初级阶段,在这个特定时期内,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语文教与学观念的大问题。
  新的《课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它再一次重申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动学生模仿课文,去下苦功夫背范文,等等。在这种统一标准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个性受到了严重的束缚,学生的作文也就往往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和“英雄化”思想。难怪现阶段学生中还常常出现这种作文现状:“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三个小时没开头。”当然,这些教师的做法不能说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点作用都没有,多了解一些文章的开头、结尾、结构方式等写作范式至少可以帮助学生规范写作,不至于写作时离题万里。多背一些优秀范文、记住一些名言警句的好处就更多了,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语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确立主题思想,准确地选取题材,恰当地安排体裁、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使用标点符号等,这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一条捷径。但是,仅仅做到上面这些,是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水平的。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这些都说明书写的重要。据说现在有一些高考阅作文试卷的高手能平均 19 秒钟阅完一份考生的作文,试想如果这些高手在阅一份字迹潦草的作文试卷时,可能大约只需要 1 秒钟便可以定音吧。传说而已,不必信以为真。还是来打个比方,如果说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是一块美玉的话,那么一篇书写潦草优秀的考场作文则是一块粘满泥土的没有经过打磨的美玉了,有时就会被忽略,甚至会被埋没。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既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又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何乐而不为呢。
  从《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不难看出,作文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将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以成就感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
  “写作的动机”是写作的关键,苏、美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指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所有符号能力的表现。初中学生均有比较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相应的对策,给学生创建体验成功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1.开展课前两分钟的即兴讲演。讲演的内容,可以是学生中表现出来的某种行为,或提出的某种言论,或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看到的某种现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当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办班级周报。鼓励学生自撰文章,在班级周报上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此刊物上分期分批地进行作文知识的系列讲座。
  3.定期开展作文比赛。对优秀的作文,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以学校为单位汇编成“获奖作文集”。
  4.编制班级作文评点集。每次学生作文时,由教师发给统一印制的作文书写格,约在 800 字左右的作文纸,作文评改后,按照 A 、 B 、 C 三个等级装订成册,附上封面,在班上交流,让学生互相借鉴。鼓励学生给家长、教师进行书信交流,学生可将自己学习的情况、心得、疑问等,与家长或教师交流,以达到交流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上述每项活动,均应该引入奖励和竞争机制。切实抓好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三、用生活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教师只有介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去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或生活方式,使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学习行为发生某种转变,才能让学生写出有意义的作文。因此,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问题就更不容置疑了。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诗人金波,就是在母亲搂着他吟唱“拉箩箩,扯箩箩,收了麦子蒸馍馍。蒸个黑的,放在盔里,蒸个白的,揽在怀里”等无数个童谣声中,感受到了朴素的饱含乡土气息的民间童谣的优美,他在享受与母亲一起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了感悟生活,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引领他走向了文学殿堂,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情真意美的诗篇。
  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也说过:“我生在北京,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吆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它是一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上来。”这就道出了一个作文的道理:只有真正地贴近生活,让生活“原汁原味”地从学生的笔下流淌出来,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引导学生善于调动各种感觉,捕捉生活中令人心灵颤动的极细小的生活“切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教师应该面对现实,力求创新,结合农村中学的特点,让农村中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向力求作文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聪明的教师在教学里为学生传授知识,伟大的教师在灵魂里为学生点燃智慧。作为新生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拥有前者的“聪明”,而且还必须具有后者的“伟大”。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亮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做“伟大”的教育者呢?  一、让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亮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论语》中也提到,“知之者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学使人成为人,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人文教育的 “种子”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
期刊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现代教育的思想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深思的问题。  首先应考查一下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的状况如何?现行的师生活动,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 单向性。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
期刊
学生的思想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我们种下了种子,并希望它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我们并不能时时关照这棵树,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会浇灌打理自己的知识之树。  我们不断强调着“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积累来的东西不及时进行梳理,那么就会像一棵虽枝繁叶茂但却杂乱无序的树,知识要到用到时,学生并不能及时找到,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及时梳理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  在讲字音字形
期刊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也是唐宋散文的经典名篇。它通过对岳阳楼胜景的描写,阐发古仁人的忧乐观,以及作者自己遭贬后的旷达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文章在描写上采用大手笔,景物鲜明,画面优美,意境开阔,思想积极,语言富于音乐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一、绘画美  朱自清先生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好的写景散文都能做到描写生动形象,画面优美传神,本文也不例。文章共六段,首段交代写作缘由,二至四段写岳
期刊
认识杨绛先生,是从教读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老王》开始的。《老王》是一篇文质朴实无华,特别耐人寻味的叙事散文。通篇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回忆了在那个人情冷漠的特定年代,一位人世间最平凡不过的底层百姓——靠蹬三轮车艰难度日的老王,与杨绛先生一家发生的几件凡尘琐事。追怀了这位遭遇不幸但个性善良的人生过客,表达了作者对老王难以释怀的“愧怍”之情。  就是这份“愧怍”,深深感动了我,也吸引我走近她,爱上她,更敬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高考试题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点。之所以言其是重点,是因为该题放在试卷开头,无论是心态还是做题时间都影响着整张试卷的成败;言其是难点,是因其选文内容多为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美学等,学生对这类知识是比较陌生的,而且阅读和解题时间很短;言其是薄弱点,是因为学生的解题方法局限在快速浏览之后的原始比对,但是作为基础性阅读的论述类文本,高考对其所考
期刊
诗歌课堂,上不好会沉闷乏味,学生感到无趣;上好了则充满生机活力,学生乐趣横生,受益匪浅。  一、激情感染  打造好的诗歌课堂,首要条件是教师带着知识,带上激情和亲和力,走进教室。  一位美国教师曾经说过,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找到一种途径使得所教的内容令人兴奋,并且从不假设学生不会喜欢他们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过分迎合他们的内容。相信教育的力量,你就能做到这些。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教师需要
期刊
信息技术,说”熟悉“,我想每位老师都曾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过多媒体,或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或播放一个精彩的视频,或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网上交流等等;说”陌生“,我想从假期培训的学习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并非我们想象的或是用过的那么简单,至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专业性的新领域,他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曾经所谓的“信息化教学”。  反思信息技术在以往的个人教学中的应用,至少在公开课中我会毫
期刊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精心设问,离不开学生精彩的回答。那么怎样设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围绕问题进行回答?是我们所思考的话题。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和诱导学生主动发问。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的核心环节。如果一个教师连续发问,学生或仓促应答,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这些问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并引向深入,其结果是听任对话在肤浅的水平上一味滑行,眼睁睁地看着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