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所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标准中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都将学生视为“零起点”。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得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而有的学生在课下学习过信息技术或接受过比较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他们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是不完整,也不熟练。因而,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起始技能与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及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关注这两种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在知觉、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在一个时期内的听课情况、测验成绩、自我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要注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分三或四个层次,因为层次过多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散精力,无暇顾及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特定需求,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另外,在分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分层的策略问题,切忌给学生贴“标签”,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其后续学习状况和努力程度在一定时期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种则是采用所谓“隐形”分层的策略,由教师根据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二、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要进行分层备课和分层授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等,并注意层次和梯度。这一环节是分层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分层授课时,采取“大班导学,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备课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应以中等学生为主,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上课内容以中等层次的教学内容为主,其他层次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要求或提高难度和深度。课时进度以中等学生的进度为主。
三、注重分层辅导和分层练习
在课堂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练习或任务时应注重层次性,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和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逻,及时接受和处理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例如:对低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高层次的学生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同时,要积极鼓励高层次的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开拓视野,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四、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和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采用纸笔测验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于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于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低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激发中、高层学生的求知欲。
就我国情况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将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主渠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分层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好的成效,应努力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及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关注这两种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在知觉、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在一个时期内的听课情况、测验成绩、自我评价,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层次。要注意: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分三或四个层次,因为层次过多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散精力,无暇顾及每一个层次学生的特定需求,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另外,在分层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分层的策略问题,切忌给学生贴“标签”,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采用的比较有效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其后续学习状况和努力程度在一定时期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种则是采用所谓“隐形”分层的策略,由教师根据对每个学生的了解,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
二、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要进行分层备课和分层授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和特点,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等,并注意层次和梯度。这一环节是分层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分层授课时,采取“大班导学,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备课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应以中等学生为主,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两头,努力为后进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上课内容以中等层次的教学内容为主,其他层次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要求或提高难度和深度。课时进度以中等学生的进度为主。
三、注重分层辅导和分层练习
在课堂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练习或任务时应注重层次性,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任务,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和充分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逻,及时接受和处理反馈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辅导。例如:对低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高层次的学生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同时,要积极鼓励高层次的学生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开拓视野,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四、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和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采用纸笔测验时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于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于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低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激发中、高层学生的求知欲。
就我国情况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将是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素养的主渠道。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分层教学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好的成效,应努力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