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尝试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ai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那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习惯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在不自觉中逐渐转向自觉,久而久之,成为生活行为的一部分,产生某种定势和惯性,即通常所说的“瘾”。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是时间上的;其二是强化方面的。二者正好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强化的越准确、及时、到位,就可以越有效地缩短时间。故在新课程理念下,本人先从强化上作具体的分析,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共同提高。
  
  一、放开学生,培养自主行为
  
  人生来首先是一个接受者,例如爱和教育。长期以来,承受着来自家长和学校的两方面的强化,学生耳边经常充斥着这样的“压迫”:好好学,努力学。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不禁产生了怀疑:为谁而学?对学习失去自主性,更有甚者因为逆反心理作怪,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不学习,在校不好学。所以当务之急是还学生以自主,这不仅仅在思想上,更要在行动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受益者,更为重要的是由自主产生的自尊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幻想,自觉对学习产生兴趣,好学、乐学。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少督促多询问,少批评多鼓励,不定期地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对那些主动完成作业以及完成较好的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这样大多数学生可以转化为主动学习者,而且能认真地完成作业,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目标明确了,态度端正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所以放开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前体。
  
  二、拉近教材距离,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强调学以致用的原则,把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除教材上的举例之外,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相关知识点应用的例证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调动起来,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人,参与到教学中来,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结合相关学科特点,相应地组织一些实验、调查、电教、图片、活动(情境教学)、参观、游戏、竞赛、模拟、演讲等。以学科思想为前体,将学科历史和趣味常识以小插曲的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在代数课时可将某些常数等数学“黑洞”和“怪圈”介绍给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能力。
  再次,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适当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尝试性地讨论、讲解,实践。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好奇中不但培养了自学能力,而且增强了其自主意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占主导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习惯的重要性
  
  处在中学年龄段的学生,荣誉感比较强,可采用言传身教的办法,寻找典型的事例和个人,作为参照物或榜样,以此来诱导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强调学习习惯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将积极性好、态度端正、方法独特的学生的作业定期展示、传阅,与自己作对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态度、习惯和方法与成绩优异的关系。
  再将个别有突出进步的学生作为典型个人,对比其行为和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之间的区别,大致情况一般为:捣蛋——规矩;小动作——认真;厌学——乐学;使学生从思想上深刻反省,并向他们看齐,积极主动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调动多方力量,形成教育网络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把教育看成仅仅是学校的教学行为,那是大错特错,它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形成的一个网络共同促进形成的,所以首先应强调国家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掌握知识经济的实质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现象,像比尔·盖茨、网络的发展、少年王琪、专利等等,经常性的将一些相关社会现象介绍给大家,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人才的重要性;其次,多开家长会,多做家访工作,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除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性格特征和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外,还可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借鉴家庭教育的优点,纠正家庭教育的弊端,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再次,在学校教育中,结合家庭情况及学生性格特征,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发展为主的原则,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从生活习惯和态度入手,先调动学生的生活热情,再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深层次上解决学生厌学的情绪,这样标本兼治,学生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无论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利用教育网络,才能更全面快捷地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对学生的培养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五、持之以恒,及时、准确、到位的重复教育
  
  人贵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并非生而有之,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时,教师首先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教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明确长期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教”可通俗化为训练,教育的目的即“育”可通俗化为培养,那么,教育即训练、培养并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所以,长期性和有效性之间应为正比关系,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趋向做到及时的反馈了解,在恰当的时候,因人而异,因事而宜,做好强化工作,主题只有一个:面对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发展学生。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还学生自主为前提,以兴趣培养为关键,以作好对比方法和网络教育为基础,以强化训练为保障的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思想教育。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一步一个脚印,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其他文献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学习英语的热潮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英语教师的年轻化和教学经验的普遍缺乏。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在78.29%的高校中,35岁及以下英语教师占60%以上,部分院校占90%,甚至全部;仅25.4%的35岁及以下教师有硕士学位,35岁及以下没有硕士学位者的学校居然占27.08%。高校教师年轻化及低学历
期刊
目前的学生管理流行精细化,原因种种。就教育者看,精细化似乎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责任心;就家长看,精细化被理解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有效应对,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就部分学生看,老师的精细操持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乐得轻松;就实际效果看,精细化的确减少了家长和学生的成本,至少在近期效益上是有成效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过于精细的管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方面反思。   
期刊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方面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
期刊
构建良好而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新世纪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正常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润滑剂”。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在“应试教育”“以分取人”的“高压政策”下出现了一些打骂、侮辱或歧视学生的体罚行为,既破坏了教师自身形象,恶化了师生关系,又加重了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心理与抵触情绪,并影响到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的教学付出多少心血,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多大也
期刊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结果也不同,它的影响过程是: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观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态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语言的方向和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证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
期刊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特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全新的学生观为实施课堂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起人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种多样的智能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
期刊
什么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
期刊
中职学生大都属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并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培养“四有”新人和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期刊
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其中有科学的一面,也有艺术的一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激励学生,为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娴熟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进行的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艺术是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的,它应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追求的目标。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这已是我国教育界的共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思维型、活动型的教育内容置于比知识型、讲解型内容更突出的地位,把
期刊
小学思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课程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小学生认识水平十分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而任何良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教材中有些观点和规范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很强的重现力和表现力,可以清晰地展示事物发展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