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学科学课改不断深入,新课改为实验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自制教具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有人提出:“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要不要自制教具”。我认为,不但要自制教具,而且要大力提倡自制教具,这是为什么呢? 在实际教学中, 大多是教师演示实验,可见度低,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不多,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甚至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实验器具,更大程度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求的知欲望。
由于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我上完《电与磁铁》这一单元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自制教具,把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红绿灯组合在一起。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很好奇,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叽叽喳喳地各抒己见。有人说,把所有的电路安装在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展板上。有人说通过开关的开与合,把四种电路组合成一种电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经过实验探究,我们一起设计了“挂历式电路组合装置”。该自制教具与传统的电路相比较有以下三点优势:1.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将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2.便于不同电路的比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整理方便,便于循环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能独具慧眼地巧用自制教具有,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善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一般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应用与延伸。
在听课及本人的教学中我发现:液体温度变化观察实验在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材的方法是:用方座支架+夹子+温度计来观察热水变凉时的现象。其缺点有三:1.不安全(夹温度计时容易碎);2.效率低:分组观察时只能看到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无法实现人人观察);3.不方便:学生观察时要交换位置。鉴于以上三点不足,我们设计出了“不同颜色吸热实验对比器”。课堂上我巧妙地出示这种教具,首先传入耳朵的是“哇”的一声惊叹,吸引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观察本教具,进行实验,录实验数据,归纳分析记,得出结论。同时,学生还对本教具提出以一些改进方案:可以通过外接太阳灯实现室内操作进行对比实验。
古人亦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科学知识是无穷尽的,新的知识还在迅速增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善用自制教具,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寻求所需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科学体系,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活用自制教具,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好自制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实验操作中亲自动手、自主实验,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以上的特点,我设计了“观察蚂蚁装置”,材料比较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木板,成本低。我让学生根据科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本教具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归纳总结获得结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乐此不疲,乐于研究,不仅能利用这样的教具验证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出这样的自制教具以下几点优势:教具分为四大区可以较直观容易的进行实验;注水区可以使观察中的蚂蚁不会外逃;观察区可完成两个对比观察实验;工具及记录摆放区可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验的良好习惯。
同时学生们提出是否能利用这样的教具来观察其他的小动物,比如小乌龟。假如加高木板的高度,加高木板之间的宽度,是否可以观察宠物老鼠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乐于创作新的实验装置,乐于验证假设,乐于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结论。
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科学需要创新,需要大胆猜测,但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科学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使用教材中所出现的教具,夯实基础,同时能活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创新。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制作简单的教具,给学生营造一个敢于敢想、敢做、敢实践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自制教具本身具有局限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点燃创造的火花。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励他们主动探索求的知欲望。
由于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例如,我上完《电与磁铁》这一单元后,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种自制教具,把简单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红绿灯组合在一起。学生对于这个问题都很好奇,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叽叽喳喳地各抒己见。有人说,把所有的电路安装在一个比较大的活动展板上。有人说通过开关的开与合,把四种电路组合成一种电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最后,经过实验探究,我们一起设计了“挂历式电路组合装置”。该自制教具与传统的电路相比较有以下三点优势:1.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将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2.便于不同电路的比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整理方便,便于循环利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能独具慧眼地巧用自制教具有,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善用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一般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应用与延伸。
在听课及本人的教学中我发现:液体温度变化观察实验在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材的方法是:用方座支架+夹子+温度计来观察热水变凉时的现象。其缺点有三:1.不安全(夹温度计时容易碎);2.效率低:分组观察时只能看到一支温度计的读数,(无法实现人人观察);3.不方便:学生观察时要交换位置。鉴于以上三点不足,我们设计出了“不同颜色吸热实验对比器”。课堂上我巧妙地出示这种教具,首先传入耳朵的是“哇”的一声惊叹,吸引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生观察本教具,进行实验,录实验数据,归纳分析记,得出结论。同时,学生还对本教具提出以一些改进方案:可以通过外接太阳灯实现室内操作进行对比实验。
古人亦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科学知识是无穷尽的,新的知识还在迅速增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际中善用自制教具,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寻求所需的知识,建构自己的科学体系,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三、活用自制教具,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好自制教具,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实验操作中亲自动手、自主实验,通过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分析归纳,表述结论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以上的特点,我设计了“观察蚂蚁装置”,材料比较简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木板,成本低。我让学生根据科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本教具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归纳总结获得结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乐此不疲,乐于研究,不仅能利用这样的教具验证书本上的实验。学生归纳总结出这样的自制教具以下几点优势:教具分为四大区可以较直观容易的进行实验;注水区可以使观察中的蚂蚁不会外逃;观察区可完成两个对比观察实验;工具及记录摆放区可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验的良好习惯。
同时学生们提出是否能利用这样的教具来观察其他的小动物,比如小乌龟。假如加高木板的高度,加高木板之间的宽度,是否可以观察宠物老鼠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乐于创作新的实验装置,乐于验证假设,乐于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结论。
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的伟大进步,来源于崭新与大胆的想像力。”科学需要创新,需要大胆猜测,但是创新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科学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充分使用教材中所出现的教具,夯实基础,同时能活用自制教具,鼓励学生创新。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学习新的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及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制作简单的教具,给学生营造一个敢于敢想、敢做、敢实践的学习环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自制教具本身具有局限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对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