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美国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口服胰岛素胶囊,未来有望替代皮下注射,供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使用。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胶囊约一颗蓝莓大小,胶囊内的一枚小针头可将药物“注射”到胃壁下的血管中。动物实验显示,其降血糖效果与皮下注射相当。 这种针头由纯冻干胰岛素针尖和可生物降解的针杆组成,针头被固定在一个压缩弹簧上,弹簧被糖包裹。胃液将糖溶解后,弹簧会被释放出来,将针尖射入没有痛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口服胰岛素胶囊,未来有望替代皮下注射,供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使用。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这种胶囊约一颗蓝莓大小,胶囊内的一枚小针头可将药物“注射”到胃壁下的血管中。动物实验显示,其降血糖效果与皮下注射相当。
这种针头由纯冻干胰岛素针尖和可生物降解的针杆组成,针头被固定在一个压缩弹簧上,弹簧被糖包裹。胃液将糖溶解后,弹簧会被释放出来,将针尖射入没有痛觉神经的胃壁,约一小时后完全释放进血液。胃壁下注射避免了酸性的胃液降解胰岛素,弹簧和胶囊的其他部分最终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
研究人员还从豹纹龟的“自我复位”能力中得到了启发。这种来自非洲的陆龟有高耸的龟甲,被翻转后可以自行翻转回去。研究人员由此设计出胶囊的形状,使其可以在胃中调整位置,保证针尖总能成功扎入胃壁。
研究人员对猪进行的实验显示,这种胶囊可成功递送300微克的胰岛素。后来他们又将胰岛素的剂量增加到了5毫克,这与2型糖尿病患者所需的胰岛素剂量相当。
论文作者之一、哈佛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乔瓦尼·特拉韦尔索说,胰岛素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未来许多其他药物也有望采用这种方法摄入。下一步,研究人員将继续进行动物实验,并争取早日开展人体试验。
(摘自《北京日报》2019年2月20日,陈福民荐)
其他文献
《歌唱祖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慷慨激昂的歌词和旋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有它的身影。 这首歌诞生于什么时候,又是谁创作的呢? 这首歌于2 0世纪5 0年代初创作,我的父亲王莘(1918—2007)为其作词、作曲。 1949年10月,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在观礼台上,当他看到游行的队伍喊着口号走过天安门城楼时,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他想:如果人们能唱着歌通过天安门广场
多年的当铺工作做下来,我发现来找我鉴定古董的人,手上拿的经常是假货。但有趣的是,这些人都不认为自己手上的东西是假的,甚至比把东西卖给他们的人还坚信东西是真的,这一点实在奇妙。 我有一位客人買了一个宣德炉,不仅夜晚常拿出来把玩,还四处看书研究,简直已经到了能够出书的程度。他把宣德炉拿来给我鉴定时,滔滔不绝地说了20分钟,说它有多神奇,夜晚还会发光,肯定是真品中的极品……我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却被他执
李调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川才子,在考上进士之前,曾在街头写对子、卖字。 有一年腊月间,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李调元冻得实在受不了了,便跑到附近的一家锅盔铺去烤火。店老板很吝啬,见李调元衣冠寒素,心里更有些瞧不起,就把李调元骂出了门。没过几天年关将至,赶场买对子的人特别多。李调元字写得好,对子又编得快,光顾他生意的人接连不断。快收摊时,又有一个人来请他写对子和灶神牌位。李调元一看,就是那个开锅盔铺的
有没有一个瞬间,你突然感觉到眼前的场景似乎曾经历过,或是遇到一个陌生人时,你却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似乎在过去的某个时候已经完整经历过一遍”的错觉,我们称为“既视感”,也叫“记忆错觉”。 1983年,美国科学家弗农·内普在《既视感心理学》一文中,将这种“既视感”定义为“过去的某段经历对当下经历造成的错误印象”。人的印象和视觉、时间、记忆等有关,而这种似曾相识感很可能与我们的
立冬“补冬”是民间上千年来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广东人称吃火锅为“打边炉”);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等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是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人认为,在立冬这天吃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作用。立冬那天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胡
一位经验丰富的管道工写信给美国标准局,提出了一种新的清洁管道的方案。 美国标准局回函:“所提方案的效率是完全没有争议的。然而,上述方案与当前家用和商用管道中的常用材料的基本化学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不相容。” 管道工回信說:“谢谢,我也很喜欢这个方案。” 几天后,美国标准局再次回函:“不能用盐酸!它会让管道腐蚀穿孔的!”
一个年轻人逛超市时,发现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一直跟着他。 最后,他到收银台排队的时候,她跑到了他的前面。 “请原谅!”她说,“如果盯着你使你不自在的話,我很抱歉。那是因为你长得很像我刚刚去世的儿子。” “我感到很遗憾。”年轻人答道,“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她说:“在我走之前,你可以说一声‘再见,妈妈’吗?这会使我好受很多。” “没问题。”年轻人答道。老妇人走的时候,他喊道:“再见,妈妈
在福建省厦门市外海滩的红树林里,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身穿迷彩服、肩扛摄影器材的老人在拍鸟,这位痴迷摄影的老人叫许书国。 今年74岁的许书国是厦门市六中的退休教师。退休前的一天,他像平常一样走进红树林,忽然,前面的一片白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是一群白鹭。他站在旁边,屏息静气地看着白鹭在林中翩翩起舞、戏水觅食,这些精灵一下就吸引了他。许书国掏出手机,把白鹭飞舞、觅食的动作拍了下来。从此,许书国更爱去红树林
奥克兰的鸟岛是新西兰最美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海上兀然耸立着几块巨石,其中一块像一段被锯断的树桩,与海边陡峭的岩石相对而立。海中的巨石顶上和海边的岩石上,数以万计的塘鹅栖息在一起,鸟叫声与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仿佛一曲交响乐。 塘鹅也叫澳大利亚塘鹅,长着尖尖的嘴,金黄色的“头发”,眼睛上还有着黑色的“眼线”。它们有着细细的脖子、白白的翅膀,双翅舒展飞翔在海天之間时,优雅无比。它们的寿命在鸟类中很突出,一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一个问题可以从网上搜到答案,但还是随口问了别人。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别人问自己一些很容易从网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尤其是微信群里,不时会有一些人“求助”。其实等别人回答的那个工夫,自己通过搜索可能早就解决问题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些人脱口而出:懒!确实,“懒”可能是部分人喜欢随便问人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会“懒”呢?除了提问的人本身很懒,还有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