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看到蹒跚学步的婴儿听到音乐就会开心地拍手摇晃;孩子在游戏玩耍时不由自主地会哼唱几句,甚至即兴自编小曲;孩子在开心、兴奋的时候都喜欢敲敲打打。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因为音乐是美好的事物,音乐让孩子快乐,让孩子释放自己;音乐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声音和动作是孩子生活中两个最有趣的因素。因此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
音乐与幼儿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音乐的优美境界中。
一、 将故事引导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所以我以故事的形式表现歌曲,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在教幼儿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如《狮王进行曲》中音乐为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一遍后就提出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好像看到什么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幼儿对这首乐曲有个整体的感受,使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内容。
二、 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陶行知先生说:“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为了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加快学习的速度,在音乐活动中应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这样幼儿便会很快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提高学习乐曲的效率。如音乐活动《在农场里》,我根据歌词设计了一幅简单的画:小猪、小羊、小牛等小动物在农场玩耍。幼儿一下子都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通过欣赏图片,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唱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跟着唱了起来。又如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在认识了彩虹的基础上,我出示有花儿、小草、云朵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为什么要说是彩色世界,为学习此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乐曲欣赏、打击乐或歌曲学习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三、 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运用多媒体,可以像陶行知先生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对我们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十分有益。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乐活动《小青蛙》中,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多媒体课件:青蛙游泳、唱歌、跳跃、捉虫的动画片段,看着画面上小青蛙的各种动态,听着那活泼欢快的音乐,幼儿那发自内心的天生爱创新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学着小青蛙的各种动态。看见小青蛙游泳的姿势,有的小朋友学着向前游,有的向后游,有的仰泳,有的蝶泳,有的单臂游,有的双臂游,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创新的乐趣。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更能使孩子们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四、 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音乐活动应始终让幼儿感到轻松、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纲要》中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如在教唱《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然后请幼儿描述一下猫和老鼠的姿态并模仿出来,再请幼儿进行猫捉老鼠的情景:“今天是星期天,猫在家里睡懒觉,一只小老鼠非常饿,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它就想出来偷油吃,老鼠出来时东张西望的,它看周围安安静静的,就悄悄地出洞,爬上灯台偷油吃,还没等它吃完,喵喵喵!猫来了!吓得老鼠叽哩咕噜滚了下来……”故事的结局可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当幼儿在表演时,其他的幼儿要边跟着教师一起唱歌边看表演,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
五、 将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歌曲特点的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师要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满足了他们动的需要。幼儿本身就是一个好动的个体,如果只是枯燥乏味地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教育,那么,幼儿对音乐只会越来越反感。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那么如果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他们就会感觉很新鲜,很有意思,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去。如在欣赏音乐故事《彼得与狼》时,教师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用动作表达出来。于是,清脆嘹亮的长笛演奏时,孩子们扮演的欢乐小鸟,挥动着双臂想象着自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诙谐的双簧管出现时,孩子们学着小鸭子憨态可鞠的脚步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而当粗犷的圆号声顿时响起,扮演大灰色狼的孩子便凶猛地窜了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都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将绘画艺术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以《大海和小溪》为例,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动,很有诗意。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绘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巧妙结合绘画艺术,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七、 将自由创作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应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作。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一个在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do re mi fa so 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幼儿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跳,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有的唱着短短的re 做着小猴搔首异姿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八、 将音乐活动融入到一日活动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句名言是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出的适合于中国孩子的教育理论。它是指立足于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让生活与教育密切结合,突出在幼儿生活中的学习,实现游戏和生活的教育功能,教育的元素可以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所以我们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早晨,当幼儿陆续来园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幼儿一入园就有一种好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早操、进餐、课间等活动时,教师都可以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音乐的美,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创设“音乐角”,在其中放置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播放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让幼儿自由选择,在自己设的小舞台上尽情地表演,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才能让幼儿的音乐课堂越来越精彩。从而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课题,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通过艺术潜移默化来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听域,发展智力,使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常熟市练塘中心幼儿园)
音乐与幼儿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感,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音乐的优美境界中。
一、 将故事引导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儿童更是如此,所以我以故事的形式表现歌曲,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在教幼儿唱歌曲《大树妈妈》时,就将歌曲的内容编成故事导入活动,帮助幼儿很快地理解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学习起来很投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如《狮王进行曲》中音乐为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一遍后就提出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好像看到什么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幼儿对这首乐曲有个整体的感受,使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内容。
二、 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陶行知先生说:“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为了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加快学习的速度,在音乐活动中应制作一些形象直观的图画、头饰等,这样幼儿便会很快被形象直观、精美的图画所吸引,从而提高学习乐曲的效率。如音乐活动《在农场里》,我根据歌词设计了一幅简单的画:小猪、小羊、小牛等小动物在农场玩耍。幼儿一下子都被这个有趣的情景给吸引住了,通过欣赏图片,很快就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对唱歌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地跟着唱了起来。又如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在认识了彩虹的基础上,我出示有花儿、小草、云朵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为什么要说是彩色世界,为学习此歌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乐曲欣赏、打击乐或歌曲学习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三、 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运用多媒体,可以像陶行知先生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对我们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十分有益。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音乐活动《小青蛙》中,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多媒体课件:青蛙游泳、唱歌、跳跃、捉虫的动画片段,看着画面上小青蛙的各种动态,听着那活泼欢快的音乐,幼儿那发自内心的天生爱创新的欲望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学着小青蛙的各种动态。看见小青蛙游泳的姿势,有的小朋友学着向前游,有的向后游,有的仰泳,有的蝶泳,有的单臂游,有的双臂游,他们无忧无虑地享受着创新的乐趣。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更能使孩子们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四、 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音乐活动应始终让幼儿感到轻松、快乐,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纲要》中也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喜欢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如在教唱《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然后请幼儿描述一下猫和老鼠的姿态并模仿出来,再请幼儿进行猫捉老鼠的情景:“今天是星期天,猫在家里睡懒觉,一只小老鼠非常饿,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它就想出来偷油吃,老鼠出来时东张西望的,它看周围安安静静的,就悄悄地出洞,爬上灯台偷油吃,还没等它吃完,喵喵喵!猫来了!吓得老鼠叽哩咕噜滚了下来……”故事的结局可让幼儿自己来创编。当幼儿在表演时,其他的幼儿要边跟着教师一起唱歌边看表演,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
五、 将肢体语言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幼儿在学唱歌曲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歌曲特点的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的教,只是教师要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而且满足了他们动的需要。幼儿本身就是一个好动的个体,如果只是枯燥乏味地对幼儿进行灌输式的教育,那么,幼儿对音乐只会越来越反感。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那么如果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他们就会感觉很新鲜,很有意思,便会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去。如在欣赏音乐故事《彼得与狼》时,教师让幼儿把听到的音乐用动作表达出来。于是,清脆嘹亮的长笛演奏时,孩子们扮演的欢乐小鸟,挥动着双臂想象着自己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诙谐的双簧管出现时,孩子们学着小鸭子憨态可鞠的脚步摇摇摆摆地走过来,而当粗犷的圆号声顿时响起,扮演大灰色狼的孩子便凶猛地窜了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他们个个都热情高涨。既活跃了气氛,同时也理解了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并且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将绘画艺术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一生倡导“做中学,学中做”, 就是要自己动手,在实践中观察和思考,以悟得新知,同时将习得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中。以《大海和小溪》为例,整首乐曲旋律亲切、优美,富有歌唱性,像潺潺流水在流动,很有诗意。目的是通过欣赏使幼儿能感受并区别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但对幼儿来说,理解大海的“汹涌澎湃”和小溪的“柔和舒展”两种音乐情绪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运用听音乐画旋律图谱的方法来理解;通过听和画,幼儿把“汹涌澎湃”画成一群大鱼,把“柔和舒展”画成飘动的水草,每一个音符,每一条旋律,每一句歌词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看得见、有内容的画面,绘画帮助幼儿更充分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巧妙结合绘画艺术,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幼儿理解、感受音乐,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七、 将自由创作融入到音乐活动中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活动中应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表现和自由创作。如在欣赏歌曲《两只老虎》之后,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仿编歌词。有的幼儿编出:“两只兔子,两只兔子,蹦蹦跳,一个在采蘑菇,一个在旁玩耍,真可爱。”有的幼儿编得离奇,充满童趣:“两只螃蟹,两只螃蟹,横着爬,一只变成石头,一只变成海螺,真奇怪。”这样幼儿在仿编过程中,学唱的兴致更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已学过的do re mi fa so 5个音,用不同的长短来表现可爱的动物。幼儿兴奋极了,自由地边唱边表现出来,有的唱着短短的do做兔子跳,有的唱着长长的mi做着老鹰飞,有的唱着短短的re 做着小猴搔首异姿一跳一跳的样子等等,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昂,乐此不彼,完全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创作活动中,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八、 将音乐活动融入到一日活动中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句名言是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出的适合于中国孩子的教育理论。它是指立足于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进行教育,让生活与教育密切结合,突出在幼儿生活中的学习,实现游戏和生活的教育功能,教育的元素可以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所以我们将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早晨,当幼儿陆续来园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幼儿一入园就有一种好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早操、进餐、课间等活动时,教师都可以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音乐的美,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我们在活动室内创设“音乐角”,在其中放置录音机、各种各样的道具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播放适合幼儿欣赏的乐曲。让幼儿自由选择,在自己设的小舞台上尽情地表演,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才能让幼儿的音乐课堂越来越精彩。从而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音乐为课题,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通过艺术潜移默化来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听域,发展智力,使他们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常熟市练塘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