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和重点学科,其教学宗旨和目的在于通过听、说、读、写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技能。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结合传统阅读优点,将不同文章组合起来让学生阅读的阅读形式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且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明确主题;群文联结点;独特风格
在应试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即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与重点语句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之后刻板地引导学生划分段落、阐述段落大意、感悟文章主旨,忽视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及其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开展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活动能够形成完整的阅读知识结构,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明确群文阅读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确定主题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本前提。相比于单篇阅读来说,群文阅读的周期较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选取群文阅读的文章时,应尽量选择具有相同主题或是阐述共同事物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降低群文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使群文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经过观察不难发现,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章大都是以相同主题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以《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几篇课文为例,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革命”这一主题的。《七律·长征》这篇文章是描述人类历史上空前壮举——长征的诗作,《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革命战士为掩护群众及不对转移而做出牺牲的事迹,而《开国大典》则是讲述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最终成立的事迹。都是介绍我国近代历史革命事业的,因而具有共通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几篇文章放到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几篇文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每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使学生在明确阅读主题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阅读训练。如此,通过精选阅读主题,使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群文阅读的顺利进展。
二、寻求群文联结点,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
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掘这些文章群体的共通之处,从文章的题材、体裁或是主题方面思考文章的相似特征,帮助学生寻求群文阅读的规律,使学生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课文为例,这几篇文章都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这几篇文章除了主题之外的共通之处,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以及文章是怎样展现母爱、父爱的。通过小组探究学生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通过记叙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现父母之爱,并且每篇文章中都描述着传达父母之爱的词句。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寻求群文的联结点,使学生建立了整体阅读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思想,为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探究文章独特风格,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群文閱读的文章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共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主旨、写作文体和艺术风格都是相通的。相反地,无论是文章的主旨、传达的思想内涵,或是写作方法和技巧,每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为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掘文章的不同之处,在兼顾群文相似点的同时,寻求每篇文章的独特艺术风格,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同样以上述几篇传达父母之爱的文章为例,这几篇文章虽然都是通过记叙文的形式来传达母爱、父爱,但是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慈母情深》是采用一般的记叙方式进行描写的;《父爱之舟》则是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采用的记叙方式是倒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是以对比的方式来传达父母之爱。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独有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独特魅力,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如此,便使学生充分认识同一主题下文章的不同之处,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了群文阅读的学习效果。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多为思考和有效互动,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陆晓英.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8.
[2]曾晓莹.例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8.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明确主题;群文联结点;独特风格
在应试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即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与重点语句向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之后刻板地引导学生划分段落、阐述段落大意、感悟文章主旨,忽视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及其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在课堂上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道路。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开展群文阅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活动能够形成完整的阅读知识结构,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一、明确群文阅读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确定主题是开展群文阅读的基本前提。相比于单篇阅读来说,群文阅读的周期较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选取群文阅读的文章时,应尽量选择具有相同主题或是阐述共同事物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降低群文阅读的难度,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使群文阅读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经过观察不难发现,现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章大都是以相同主题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以《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几篇课文为例,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革命”这一主题的。《七律·长征》这篇文章是描述人类历史上空前壮举——长征的诗作,《狼牙山五壮士》讲述的是革命战士为掩护群众及不对转移而做出牺牲的事迹,而《开国大典》则是讲述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最终成立的事迹。都是介绍我国近代历史革命事业的,因而具有共通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几篇文章放到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几篇文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每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使学生在明确阅读主题的前提下更好地进行阅读训练。如此,通过精选阅读主题,使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群文阅读的顺利进展。
二、寻求群文联结点,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
群文阅读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掘这些文章群体的共通之处,从文章的题材、体裁或是主题方面思考文章的相似特征,帮助学生寻求群文阅读的规律,使学生建立整体阅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以《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几篇课文为例,这几篇文章都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这几篇文章除了主题之外的共通之处,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以及文章是怎样展现母爱、父爱的。通过小组探究学生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通过记叙生活中的小事来展现父母之爱,并且每篇文章中都描述着传达父母之爱的词句。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寻求群文的联结点,使学生建立了整体阅读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思想,为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探究文章独特风格,激活学生求异思维
群文閱读的文章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共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主旨、写作文体和艺术风格都是相通的。相反地,无论是文章的主旨、传达的思想内涵,或是写作方法和技巧,每篇文章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为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掘文章的不同之处,在兼顾群文相似点的同时,寻求每篇文章的独特艺术风格,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同样以上述几篇传达父母之爱的文章为例,这几篇文章虽然都是通过记叙文的形式来传达母爱、父爱,但是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慈母情深》是采用一般的记叙方式进行描写的;《父爱之舟》则是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采用的记叙方式是倒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是以对比的方式来传达父母之爱。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体会文章独有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独特魅力,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如此,便使学生充分认识同一主题下文章的不同之处,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升了群文阅读的学习效果。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多为思考和有效互动,为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陆晓英.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8.
[2]曾晓莹.例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