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教二十五年,一直默默的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培养出未来的科学家和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就必须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十分丰富,思维很活跃,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需要进行多种解答方案的分析、优选,对问题的探究都会提出不同的假想,得出不同的见解。小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现成答案的束缚,发散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对小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使其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小学生思维发展最本质、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位置。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过程,要使学生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让学生动手做,而不是用耳朵去听。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1.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 3 3 3 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 3 3 3 2=3×5-1=3×4 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2.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3.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4.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不难理解想象的重要性,多年的实践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只要教师站在培养未来创造人才的角度,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它贯穿到教学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了,一定会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的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思维的自由空间,让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广阔空间中自由翱翔,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造就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开拓者。
【作者简介:刘希,女,现年45岁,本科学历。参加教育工作25年,期间担任小学教导主任10年,同时连续6年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参加镇举行的教师全员教学竞赛和小学教导主任教学竞赛均获二等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平桂管理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年镇抽考所教学科均获成绩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贺州市航模竞赛获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邮编:542899;电话:13878451993;邮箱:[email protected]】
1.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3 3 3 3 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 3 3 3 2=3×5-1=3×4 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2.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89-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89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如:进行语言叙述的变式训练,即让学生依据一句话改变叙述形式为几句话。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则更为重要。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正逆向思维的对比训练,将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
3.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4. 我们要注重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确与工程问题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讨论时,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解题思路简捷,既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训练了思路转化的思想。“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应用题解题中,用转化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学生联想思维的训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不难理解想象的重要性,多年的实践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只要教师站在培养未来创造人才的角度,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意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它贯穿到教学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发展。发散思维能力发展了,一定会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制孩子,阻碍孩子开阔视野。成人在考虑问题时,常要受到许多潜在的因素的限制,但孩子却不同,他们可以让思维插上翅膀尽情驰骋,他们常常会想出出乎人意料的答案,这是很可贵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思维的自由空间,让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广阔空间中自由翱翔,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造就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开拓者。
【作者简介:刘希,女,现年45岁,本科学历。参加教育工作25年,期间担任小学教导主任10年,同时连续6年担任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参加镇举行的教师全员教学竞赛和小学教导主任教学竞赛均获二等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平桂管理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年镇抽考所教学科均获成绩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贺州市航模竞赛获一等奖;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邮编:542899;电话:13878451993;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