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文化课知识,还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强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审美感知能力以及文化理解的能力。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本文从美育的角度出发,分析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01
引言
美育视角指的是用美的素材让人产生美的感受的观念,在美的影响下感受人将会用美去创造未来的生活,由此能够看出只有在音乐课堂建构中使用美育理念才能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因此,基于美育理念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中是把培养学生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让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将“美育”称之为审美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已经将“美育”作为了重点的教育方向,是让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的主要途径。有效的“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
二、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升学生审美心理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一直都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兴趣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更多的音乐素材,只给学生讲解素材的背景,而不对音乐要表达的情感进行阐述,让学生在聆听中自我感受,这样就能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素材播放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环境,这样就会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注度,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审美心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让高中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建立兴趣小组,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把5-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然后把一些音乐的背景资料发放给相应的小组成员,让他们进行讨论,接着再给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比如在播放《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关于贝多芬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这样在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就能更深切的体会音乐中的内涵。由于从始至终教师都没有大量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举办文体活动,在音乐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文体活动,比如在欣赏完《白毛女》这段音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从而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构架效果更加理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欣赏课堂的教育效果得到保证。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举办乐器表演活动,有不少高中生会一些乐器,比如吉他和小提琴等,通过举办乐器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效果更好。
(三)让学生多次聆听
为了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构建效果更好,一定要让学生多次聆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前三遍的时候,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和力度进行体会,在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体会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音高、音色和力度的感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让欣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要使用三种不同的速度,第一次使用慢速依次是中速和快速,通過速度的变化来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相关要素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让音乐欣赏课堂建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教师要把音乐素材播放6-8遍,然后让学生体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聆听结束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刻钟的感受时间,接着向学生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悟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激烈的碰撞,进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让音乐欣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四)内化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育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最终阶段,就是让学生将美育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养,并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知、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内涵,以此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美、实践美、创造美,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中出现的两次比喻,第一就是将我和我的祖国,比喻成子女和母亲,抒发的是母和子之间的拳拳之情;第二就是将我的祖国和我,比喻成大海和浪花,抒发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教师依然可以借助问题对学生美的意识进行培养,你为祖国母亲付出过什么?祖国母亲给你提供了什么?你是否可以坚持理想,持续为祖国母亲做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陷入深思,学生的回答也不会浅显,而是从心灵深处进行思考,我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这种内化的过程,会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鉴赏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但是,随着智化课堂的发展,音乐鉴赏课堂逐渐偏离了主题,美育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学生无法对音乐鉴赏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审美能力提高困难。所以,高中的音乐教师,还需从美育出发,构建音乐鉴赏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鉴赏平台,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颖.从美育视角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2]程杰.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23):104.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01
引言
美育视角指的是用美的素材让人产生美的感受的观念,在美的影响下感受人将会用美去创造未来的生活,由此能够看出只有在音乐课堂建构中使用美育理念才能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因此,基于美育理念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中是把培养学生的美感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让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美育的概念
“美育”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将“美育”称之为审美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已经将“美育”作为了重点的教育方向,是让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和美的行为的主要途径。有效的“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
二、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升学生审美心理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一直都是学习中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兴趣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更多的音乐素材,只给学生讲解素材的背景,而不对音乐要表达的情感进行阐述,让学生在聆听中自我感受,这样就能逐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素材播放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听到音乐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环境,这样就会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注度,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审美心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让高中音乐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建立兴趣小组,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把5-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然后把一些音乐的背景资料发放给相应的小组成员,让他们进行讨论,接着再给学生播放相应的音乐,比如在播放《贝多芬第二交响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关于贝多芬的资料发放给学生,这样在学生聆听音乐的时候,就能更深切的体会音乐中的内涵。由于从始至终教师都没有大量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举办文体活动,在音乐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文体活动,比如在欣赏完《白毛女》这段音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从而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构架效果更加理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需要调动各方面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欣赏课堂的教育效果得到保证。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举办乐器表演活动,有不少高中生会一些乐器,比如吉他和小提琴等,通过举办乐器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效果更好。
(三)让学生多次聆听
为了让音乐欣赏课堂的构建效果更好,一定要让学生多次聆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前三遍的时候,教学引导学生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和力度进行体会,在播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体会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音高、音色和力度的感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让欣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第二,基于美学视角,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要使用三种不同的速度,第一次使用慢速依次是中速和快速,通過速度的变化来让学生再次感受音乐相关要素的变化,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让音乐欣赏课堂建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基于美学视角,教师要把音乐素材播放6-8遍,然后让学生体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聆听结束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刻钟的感受时间,接着向学生提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悟能力,还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激烈的碰撞,进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不断提高,让音乐欣赏课堂的建构效果更加理想。
(四)内化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美育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最终阶段,就是让学生将美育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素养,并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知、感悟音乐作品中的美育内涵,以此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美、实践美、创造美,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中出现的两次比喻,第一就是将我和我的祖国,比喻成子女和母亲,抒发的是母和子之间的拳拳之情;第二就是将我的祖国和我,比喻成大海和浪花,抒发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教师依然可以借助问题对学生美的意识进行培养,你为祖国母亲付出过什么?祖国母亲给你提供了什么?你是否可以坚持理想,持续为祖国母亲做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陷入深思,学生的回答也不会浅显,而是从心灵深处进行思考,我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这种内化的过程,会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鉴赏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鉴赏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但是,随着智化课堂的发展,音乐鉴赏课堂逐渐偏离了主题,美育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学生无法对音乐鉴赏知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审美能力提高困难。所以,高中的音乐教师,还需从美育出发,构建音乐鉴赏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鉴赏平台,让学生具有发现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颖.从美育视角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
[2]程杰.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