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民族生而言也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我校民族生的阅读需求及现状,探讨了大学图书馆对民族生的素质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民族生:素质教育:影响
目前,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利用图书馆的现代化搜索工具来获取信息资源,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对于民族生而言其作用发挥的如何呢?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谈谈我校图书馆对民族生教育的影响。
一.我校民族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生有许多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受民族地区物质环境相对落后制约,社会阅历相对较浅,对事物的认识相对单纯,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进入大学较长一段时间后都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新的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既渴求又感陌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利用图书馆现代化搜索手段来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图书馆图书归类不够熟。图书馆都会分成许多阅览室,每个阅览室的书籍会归类细分。由于学生对图书分类体系以及布局不是很了解,当需要文献资料时,不知道应该到那个阅览室去寻找,对学生自己获取信息资源带来麻烦,也增加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2借阅的目的性不够强。当需要某一方面的疑难时,不清楚找什么文献资料、看什么书籍能够有效解决。而且在需要借阅文献时,大部分学生缺乏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显得盲目借阅,利用信息无目性不够强。
3利用工具的能力不足。學生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信息获取能力有差异,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方面,民族生总是显得比较难以入门,对网上图书馆了解甚少,信息获取能力较差。
二.图书馆应该对民族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今,读者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索取知识”为主向“掌握信息技术”转变。随着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和读者需求量的增加,给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1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己任,使大学生逐渐掌握最基本的信息知识,包括图书的分类排架、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基本的实用技能。逐渐使大学生提高信息素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他们具备探索和创新的基本素质。所以,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
2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连接大学生与图书馆的桥梁,应该接受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专业教育,不断地补充、拓宽、深化和转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非信息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应以信息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为主,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传授专业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使其既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又具备良好的专业信息意识和对专业信息的判断、获取、开发利用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和获取能力。
三.针对民族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开展信息宣传活动和培养信息意识。新生入学教育之机,开展图书馆常识教育活动,如把图书馆概况、馆藏布局、各部门服务功能、文献目录体系、公共检索平台使用方法及数据库检索方法介绍等内容制作成直观生动的课件,由专业人员给学生详细介绍,帮助他们了解本馆的藏书分类及各部门功能。印制读者手册分发给每位新生,其内容包括图书馆基本概况、读者服务项目、图书馆借阅程序、规章制度、联机目录及分类法介绍等,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检索技巧,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强化馆员队伍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重点做好导读工作,尽快让学生熟悉文献检索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通过导读向大学生推荐新书及最新专业文献,让他们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内的有关知识,而且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应搜集、整理、分析和及时传播网络信息资源,并指导学生识别出最适合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免他们被信息网海中大量无关信息所困扰。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这是有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加工处理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当今,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为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统一建设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拓宽信息资源搜集渠道,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注重服务于当地特色经济发展,注意知识产权保护。
4积极参与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利用所收藏的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开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为地方民族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民族地区高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学生来源和培养目标具有相对的地方性、民族性。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定位上要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要顺应这一特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民族生:素质教育:影响
目前,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也能利用图书馆的现代化搜索工具来获取信息资源,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图书馆,对于民族生而言其作用发挥的如何呢?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以青海师范大学为例,谈谈我校图书馆对民族生教育的影响。
一.我校民族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生有许多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受民族地区物质环境相对落后制约,社会阅历相对较浅,对事物的认识相对单纯,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进入大学较长一段时间后都还处于适应阶段,对于新的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既渴求又感陌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利用图书馆现代化搜索手段来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图书馆图书归类不够熟。图书馆都会分成许多阅览室,每个阅览室的书籍会归类细分。由于学生对图书分类体系以及布局不是很了解,当需要文献资料时,不知道应该到那个阅览室去寻找,对学生自己获取信息资源带来麻烦,也增加图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2借阅的目的性不够强。当需要某一方面的疑难时,不清楚找什么文献资料、看什么书籍能够有效解决。而且在需要借阅文献时,大部分学生缺乏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显得盲目借阅,利用信息无目性不够强。
3利用工具的能力不足。學生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信息获取能力有差异,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方面,民族生总是显得比较难以入门,对网上图书馆了解甚少,信息获取能力较差。
二.图书馆应该对民族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今,读者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索取知识”为主向“掌握信息技术”转变。随着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和读者需求量的增加,给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1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要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为己任,使大学生逐渐掌握最基本的信息知识,包括图书的分类排架、文献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基本的实用技能。逐渐使大学生提高信息素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使他们具备探索和创新的基本素质。所以,图书馆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
2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连接大学生与图书馆的桥梁,应该接受多元化、多层次的信息专业教育,不断地补充、拓宽、深化和转变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于非信息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应以信息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为主,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和毕业设计,传授专业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研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使其既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又具备良好的专业信息意识和对专业信息的判断、获取、开发利用的能力。提高信息筛选和获取能力。
三.针对民族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开展信息宣传活动和培养信息意识。新生入学教育之机,开展图书馆常识教育活动,如把图书馆概况、馆藏布局、各部门服务功能、文献目录体系、公共检索平台使用方法及数据库检索方法介绍等内容制作成直观生动的课件,由专业人员给学生详细介绍,帮助他们了解本馆的藏书分类及各部门功能。印制读者手册分发给每位新生,其内容包括图书馆基本概况、读者服务项目、图书馆借阅程序、规章制度、联机目录及分类法介绍等,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喜欢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检索技巧,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强化馆员队伍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重点做好导读工作,尽快让学生熟悉文献检索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通过导读向大学生推荐新书及最新专业文献,让他们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内的有关知识,而且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除此以外,工作人员还应搜集、整理、分析和及时传播网络信息资源,并指导学生识别出最适合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以免他们被信息网海中大量无关信息所困扰。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这是有必要的。工作人员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加工处理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当今,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为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制定统一建设规划,争取多方支持,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拓宽信息资源搜集渠道,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注重服务于当地特色经济发展,注意知识产权保护。
4积极参与地方民族文化建设,利用所收藏的得天独厚的地方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开发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展示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为地方民族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民族地区高校担负着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学生来源和培养目标具有相对的地方性、民族性。民族地区高校在发展定位上要体现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征,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要顺应这一特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